霸言

關燈
争取勝,使用能臣則百事皆治,親近仁人則君主不危,任用賢相諸侯就信服了。

     霸業和王業的形勢是這樣的,它的德義處于優勢,智謀處于優勢,兵戰處于優勢,地形處于優勢,動作處于優勢,所以能統治天下。

    善于治國的,往往利用大國的力量,依勢而縮小别國;利用強國權威,依勢而削弱别國;利用重國的地位,依勢而壓低别國。

    強國多,就聯合強國攻擊弱國以圖霸業;強國少,就聯合小國攻擊大國以圖王業。

    強國多,而談統一的王業,是愚人之見;強國少,而行聯合稱霸的辦法,是敗事之謀。

    神聖的君主,都是看天下的形勢,了解動靜時機;看先後機宜,了解禍福的道路。

    強國多,先舉事者危險,後舉事者得利;強國少,先舉事者成王,後舉事者失敗。

    參戰國多,後舉事者可以成霸;參戰國少,先舉事者就可以成王。

     王者之心,方正而不走極端。

    列爵不排斥賢人,選賢不擇年齒地位,這是為貪更大的利益。

    所以王業的形勢是偉大的。

    先王在争奪天下的時候,堅持方正的原則;在建立天下的時候,實行整齊劃一的措施;在治理天下的時候,則實行平和簡易的方針。

    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祿用地道,興舉大事用天道。

    因此,先王從事征伐,都是伐逆而不伐順,伐險惡而不伐平易,伐太過頭的而不伐落後的。

    本國之内,通過政令來駕馭;國外會集諸侯,運用權力來召集。

    對就近而不服從的國家,用侵削土地加害它;對離遠而不聽命的國家,用強大形勢威脅它。

    背叛則征伐之,這是武;服從則赦免之,這是文。

    文武兼備,這才是德。

    關于國家輕重強弱的形勢問題,各諸侯國聯合起來則強,孤立則弱。

    骐骥之材,用百馬輪流與它竟逐,它也一定疲憊;冠絕一代的強國,舉天下者去攻它,也一定會弱下來。

    強國的正确作法是容納小國,其失誤在于自恃其強;小國的正确作法是折節事強,其失誤在擺脫強國。

    國家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謀算;無論強弱,都有自己的形勢。

    征服近國而威脅遠國,是保持王國的形勢;聯合小國以攻擊大國,是保持勢均力敵國家的形勢;以負海之國攻伐負海之國,是保持中原國家的形勢;折節事奉強國以避罪,是保持小國的形勢。

    從古到今,沒有首先起事,違背時機,變更形勢,而能建立功業的;也沒有經常首先起事,違背時機,變更形勢,而不失敗的。

    凡是要以臣伐君征服四海的,不可隻依靠舉兵進攻取勝。

    必須首先定好規劃,占據有利地形,權衡有利的結局,密切盟國的關系,然後再待機而動,才是王者的策略。

    先王的征伐,舉兵必合于正義,用兵必須迅猛,看形勢而斷定可否舉兵,量實力而斷定能否進攻,考慮得失而斷定行動時機。

    因此,先王從事征伐,必須先戰鬥而後進攻,先進攻而後取地。

    所以善于進攻的,都要算計好我軍人數以針對敵軍人數,算計好我軍糧草以針對敵軍糧草,算計好我軍裝備以針對敵軍裝備。

    以人對人,如敵軍兵衆有餘,則不可以進攻;以糧對糧,如敵軍存糧有餘,則不可以進攻;以裝備對裝備,如敵軍裝備有餘,則不可以進攻。

    應該避開實力而擊其空虛,避開堅固而擊其脆弱,避開難攻之地而擊其易被摧毀的地方。

     掌握國家不在于敦敬古道,治世不在于精通舊事,成王成霸不在于抄襲典故。

    舉措失當國家就會危險,錯過形勢權力就會傾倒,謀事輕率則招禍,計劃得宜則發揮強力,功得則名譽随之而來,權重則命令容易推行,這些都是規律性。

     凡是争強的國家,必先競争謀略,競争形勢,竟争權力。

    使人君有喜有怒,在謀略;使國家有輕有重,在形勢;使軍隊有進有退,在權力。

    所以,一精一于謀略則人君的願望可以實現,而号令可以推行;一精一于形勢則大國土地可以奪取,而強國之兵可以包圍;一精一于權力則天下的兵力可剪除,諸侯國的君主可以召見了。

    神聖的君主,都是根據天下的形勢,了解當代的謀算,了解兵力的攻向,了解土地的歸屬,了解政令所加的對象。

    凡是攻伐所憎之國而以利歸己的,這就會造成鄰國的不親。

    威權侵犯所惡之國而利少歸己的,就可以圖強。

    專破一國,造成後世的強盛,可成王業。

    專破一國,造成鄰國的強盛,那就要敗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