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言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管子曰:&ldquo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rdquo故曰:&ldquo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
有名則治,無名則亂,治者以其名。
&rdquo樞言曰:&ldquo愛之利之,益之安之。
&rdquo四者道之出。
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
帝王者,審所先所後,先民與地,則得矣。
先貴與驕,則失矣。
是故先王慎貴在所先所後。
人主不可以不慎貴,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貴在舉賢,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務地。
故人主之卑尊輕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
國有寶有器有用,城郭險阻蓄藏,寶也。
聖智,器也。
珠玉,末用也。
先王重其寶器,而輕其末用。
故能為天下生而不死者二,立而不立者四。
喜也者、怒也者、惡也者、欲也者、天下之敗也。
而賢者寶之,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故先王貴善。
王主積于民,霸主積于将戰士,衰主積于貴人,亡主積于婦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積。
疾之疾之,萬物之師也。
為之為之,萬物之時也。
強之強之,萬物之指也。
凡國有三制,有制人者,有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衆兵強,而不以其國造難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國後,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義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衆,兵不強,而好以其國造難生患;恃與國,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進亦進,人退亦退;人勞亦勞,人佚亦佚,進退勞佚,與人相苟,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愛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貴當,貴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
先王不約束,不結紐,約束則解,結紐則絕。
故親不在約束結紐。
先王不貨一交一,不列地,以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棰使也。
時也利也。
出為之也。
餘目不明,餘耳不聰。
是以能繼天子之容。
官職亦然。
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
先王不以勇猛為邊竟,則邊竟安。
邊竟安,則鄰國親。
鄰國親,則舉當矣。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
故為之法。
法出于禮,禮出于治,治禮道也,萬物待治禮而後定。
凡萬物,一陰一陽一兩生而參視,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
以卑為卑,卑不可得,以尊為尊,尊不可得,桀舜是也,先王之所以最重也。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無得之,堯舜禹湯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
一日不食,比歲歉。
三日不食,比歲饑。
五日不食,比歲荒。
七日不食,無國土,十日不食,無疇類盡死矣。
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賢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權。
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備不為用。
故存國家,定社稷,在卒謀之閑耳。
聖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門,紛紛乎若亂絲,遺遺乎若有從治。
故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貴者貴之。
彼欲貴,我貴之,人謂我有禮。
彼欲勇,我勇之,人謂我恭。
彼欲利,我利之,人謂我仁。
彼欲知,我知之,人謂我愍,戒之戒之,微而異之。
動作必思之,無令人識之,卒來者必備之,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
既智且仁,是謂成一人。
賤固事貴,不肖固事賢。
貴之所以能成其貴者,以其貴而事賤也,賢之所以能成其賢者,以其賢而事不肖也。
惡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賤者貴之充也,故先王貴之。
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一獸以力使。
所謂德者,先之之謂也,故德莫如先,應适莫如後。
先王用一一陰一二一陽一者霸,盡以一陽一者王,以一一陽一二一陰一者削,盡以一陰一者亡。
量之不以少多稱之不以輕重,度之不以短長,不審此三者,不可舉大事。
能戒乎?能敕乎?能隐而伏乎?能而稷乎?能而麥乎?春不生而夏無得乎,衆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唯賢者不然。
先王事以合一交一,德以合人,二者不合,則無成矣,無親矣。
凡國之亡也,以其長者也。
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長者也,故善遊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命屬于食,治屬于事。
無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嘗之有也。
衆勝寡,疾勝徐,勇勝怯,智勝愚,善勝惡,有義勝無義,有天道勝無天道,凡此七勝者貴衆,用之終身者衆矣。
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國者殆。
其德不足以懷其民者殆。
明其刑而賤其士者殆。
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已者殆。
身彌老不知敬其适子者殆。
蓄藏積陳朽腐,不以與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有治也者,有恥也者,有事也者。
事之名二,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
名正則治,名倚則亂,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先王取天下,遠者以禮,近者以體,體禮者,所以取天下,遠近者,所以殊天下之際。
日益之而患少者惟忠,日損之而患多者惟欲。
多忠少欲,智也,為人臣者之廣道也。
為人臣者,非有功勞于國也,家富而國貧,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為人臣者,非有功勞于國也,爵尊而主卑,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無功勞于國而貴富者,其唯尚賢乎?衆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
&rdquo故曰:&ldquo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
有名則治,無名則亂,治者以其名。
&rdquo樞言曰:&ldquo愛之利之,益之安之。
&rdquo四者道之出。
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
帝王者,審所先所後,先民與地,則得矣。
先貴與驕,則失矣。
是故先王慎貴在所先所後。
人主不可以不慎貴,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貴在舉賢,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務地。
故人主之卑尊輕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
國有寶有器有用,城郭險阻蓄藏,寶也。
聖智,器也。
珠玉,末用也。
先王重其寶器,而輕其末用。
故能為天下生而不死者二,立而不立者四。
喜也者、怒也者、惡也者、欲也者、天下之敗也。
而賢者寶之,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故先王貴善。
王主積于民,霸主積于将戰士,衰主積于貴人,亡主積于婦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積。
疾之疾之,萬物之師也。
為之為之,萬物之時也。
強之強之,萬物之指也。
凡國有三制,有制人者,有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衆兵強,而不以其國造難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國後,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義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衆,兵不強,而好以其國造難生患;恃與國,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進亦進,人退亦退;人勞亦勞,人佚亦佚,進退勞佚,與人相苟,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愛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貴當,貴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
先王不約束,不結紐,約束則解,結紐則絕。
故親不在約束結紐。
先王不貨一交一,不列地,以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棰使也。
時也利也。
出為之也。
餘目不明,餘耳不聰。
是以能繼天子之容。
官職亦然。
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
先王不以勇猛為邊竟,則邊竟安。
邊竟安,則鄰國親。
鄰國親,則舉當矣。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
故為之法。
法出于禮,禮出于治,治禮道也,萬物待治禮而後定。
凡萬物,一陰一陽一兩生而參視,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
以卑為卑,卑不可得,以尊為尊,尊不可得,桀舜是也,先王之所以最重也。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無得之,堯舜禹湯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
一日不食,比歲歉。
三日不食,比歲饑。
五日不食,比歲荒。
七日不食,無國土,十日不食,無疇類盡死矣。
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賢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權。
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備不為用。
故存國家,定社稷,在卒謀之閑耳。
聖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門,紛紛乎若亂絲,遺遺乎若有從治。
故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貴者貴之。
彼欲貴,我貴之,人謂我有禮。
彼欲勇,我勇之,人謂我恭。
彼欲利,我利之,人謂我仁。
彼欲知,我知之,人謂我愍,戒之戒之,微而異之。
動作必思之,無令人識之,卒來者必備之,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
既智且仁,是謂成一人。
賤固事貴,不肖固事賢。
貴之所以能成其貴者,以其貴而事賤也,賢之所以能成其賢者,以其賢而事不肖也。
惡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賤者貴之充也,故先王貴之。
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一獸以力使。
所謂德者,先之之謂也,故德莫如先,應适莫如後。
先王用一一陰一二一陽一者霸,盡以一陽一者王,以一一陽一二一陰一者削,盡以一陰一者亡。
量之不以少多稱之不以輕重,度之不以短長,不審此三者,不可舉大事。
能戒乎?能敕乎?能隐而伏乎?能而稷乎?能而麥乎?春不生而夏無得乎,衆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唯賢者不然。
先王事以合一交一,德以合人,二者不合,則無成矣,無親矣。
凡國之亡也,以其長者也。
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長者也,故善遊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命屬于食,治屬于事。
無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嘗之有也。
衆勝寡,疾勝徐,勇勝怯,智勝愚,善勝惡,有義勝無義,有天道勝無天道,凡此七勝者貴衆,用之終身者衆矣。
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國者殆。
其德不足以懷其民者殆。
明其刑而賤其士者殆。
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已者殆。
身彌老不知敬其适子者殆。
蓄藏積陳朽腐,不以與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有治也者,有恥也者,有事也者。
事之名二,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
名正則治,名倚則亂,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先王取天下,遠者以禮,近者以體,體禮者,所以取天下,遠近者,所以殊天下之際。
日益之而患少者惟忠,日損之而患多者惟欲。
多忠少欲,智也,為人臣者之廣道也。
為人臣者,非有功勞于國也,家富而國貧,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為人臣者,非有功勞于國也,爵尊而主卑,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無功勞于國而貴富者,其唯尚賢乎?衆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