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行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其心不閑寂 而現閑靜相
是于天人中 則為是大賊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若作如是願 我當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 無明力所牽
佛法湛清淨 其喻如虛空
此中無可取 亦無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 亦不度衆生
凡夫強分别 作佛度衆生
是人于佛法 則為甚大遠
若見衆生苦 則是受苦者
衆生無衆生 而說有衆生
住衆生相中 則無有菩提
若人見衆生 是畢竟解脫
無有淫恚癡 知是為世将
若人見衆生 不見非衆生
不得佛法實 佛同衆生性
若能如是知 則為世間将
若人欲成佛 莫壞貪欲性
貪欲性即是 諸佛之功德
若人欲發心 随順菩提道
莫自有分别 心異于菩提
發心即菩提 知是為世将
若說外道惡 稱佛世中尊
是二說非異 知是為世将
若人求菩提 是人無菩提
若見菩提相 是則遠菩提
菩提非菩提 佛以及非佛
若知是一相 是為世間導
若人作是念 我當度衆生
即著衆生相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住于有見中
貪欲無内外 亦不在諸方
分别是空法 凡夫為所燒
如幻如焰響 如夢石女兒
諸煩惱如是 決定不可得
不知是空故 凡夫為狂惑
若求煩惱性 煩惱即是道
若有人分别 是道是非道
是人終不得 無分别菩提
凡夫畏佛法 去佛法甚遠
若不疑空法 是人得菩提
一切有為法 即是無為法
是數不可得 無數故無為
若以菩提心 自高無所畏
自念當作佛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離菩提寶印
若有但誦經 憶想作分别
不深思義趣 但為貪名利
自念當作佛 必成無有疑
唯貪于名利 讀經住閑靜
分别少欲行 還為貪心牽
若欲舍遠貪 不得遠于貪
若達貪實法 是人能離貪
不得法實際 雖長夜持戒
得諸無礙禅 不入佛法味
知法無有性 不壞一切法
不言戒非戒 得脫有見中
以無持戒性 知于持戒法
如是知戒相 終不毀于戒
諸佛之法王 法藏叵思議
無量方便力 引導諸衆生
以一相法門 令入寂滅道
凡夫聞佛說 無我無有法
一相自性空 不信堕深坑
雖白衣受欲 聞是法不畏
勝于頭陀者 住在有見中
現在十方佛 利益諸世間
知法如虛空 皆以得菩提
若有無智者 樂于分别法
聞是實法者 則生疑怖畏
是人無量劫 備受諸苦分
說是諸偈法時。
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
萬八千人漏盡解脫。
即時地裂勝意比丘堕大地獄。
以是業障罪因緣故。
百千億那由他劫。
于大地獄受諸苦毒。
從地獄出。
七十四萬世常被诽謗。
若幹百千劫乃至不聞佛之名字。
自是已後還得值佛。
出家學道而無志樂。
于六十三萬世常反道入俗。
亦以業障餘罪故。
于若幹百千世諸根闇鈍。
世尊。
爾時喜根法師于今東方。
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寶莊嚴。
于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勝曰光明威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
于今現在。
其勝意比丘今我身是。
世尊。
我未入如是法相門時。
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
是故若發菩提心者。
若發小乘心者。
不欲起如是業障罪。
不欲受如是苦惱者。
不應拒逆佛法。
無有處所可生嗔礙。
佛告文殊師利。
汝聞是諸偈得何等利。
世尊。
我畢是業障罪已聞是偈因緣故。
在所生處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得決定忍巧說深法。
文殊師利。
為誰力故能憶如是無量阿僧祇劫罪業因緣。
世尊。
諸菩薩有所念有所說有所思惟。
皆是佛之神力。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皆從佛出。
佛告文殊師利。
若得佛十力。
若有聞是經者等無有異。
若得無生法忍聞是經者亦等無異。
文殊師利言。
如我知佛所說義。
聞此經者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
聞是經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但佛不廣說。
何以故。
不修道不精進者。
如是惡人聞說是利則不能信受。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及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
護念是經于未來世後五百歲。
當令此經普宣流布皆得受持。
魔若魔天不得其便。
爾時佛欲護念是法故左右顧視。
即時十方恒河沙無量國土六種震動。
如是則為護念是經。
及十方恒河沙諸佛亦護念是經。
說是經時十方國土中恒河沙等無量衆生得無生法忍。
何況得聲聞無學者。
何況住學地者。
爾時阿難即從坐起。
偏袒右肩白佛言。
世尊。
當以何名此經。
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諸法無行。
說是經已。
文殊師利法王子。
彌勒菩薩摩诃薩。
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
華戲慧天子等。
一切菩薩衆及阿難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
萬八千人漏盡解脫。
即時地裂勝意比丘堕大地獄。
以是業障罪因緣故。
百千億那由他劫。
于大地獄受諸苦毒。
從地獄出。
七十四萬世常被诽謗。
若幹百千劫乃至不聞佛之名字。
自是已後還得值佛。
出家學道而無志樂。
于六十三萬世常反道入俗。
亦以業障餘罪故。
于若幹百千世諸根闇鈍。
世尊。
爾時喜根法師于今東方。
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寶莊嚴。
于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勝曰光明威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
于今現在。
其勝意比丘今我身是。
世尊。
我未入如是法相門時。
受如是苦分别苦颠倒苦。
是故若發菩提心者。
若發小乘心者。
不欲起如是業障罪。
不欲受如是苦惱者。
不應拒逆佛法。
無有處所可生嗔礙。
佛告文殊師利。
汝聞是諸偈得何等利。
世尊。
我畢是業障罪已聞是偈因緣故。
在所生處利根智慧得深法忍得決定忍巧說深法。
文殊師利。
為誰力故能憶如是無量阿僧祇劫罪業因緣。
世尊。
諸菩薩有所念有所說有所思惟。
皆是佛之神力。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皆從佛出。
佛告文殊師利。
若得佛十力。
若有聞是經者等無有異。
若得無生法忍聞是經者亦等無異。
文殊師利言。
如我知佛所說義。
聞此經者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
聞是經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但佛不廣說。
何以故。
不修道不精進者。
如是惡人聞說是利則不能信受。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及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
護念是經于未來世後五百歲。
當令此經普宣流布皆得受持。
魔若魔天不得其便。
爾時佛欲護念是法故左右顧視。
即時十方恒河沙無量國土六種震動。
如是則為護念是經。
及十方恒河沙諸佛亦護念是經。
說是經時十方國土中恒河沙等無量衆生得無生法忍。
何況得聲聞無學者。
何況住學地者。
爾時阿難即從坐起。
偏袒右肩白佛言。
世尊。
當以何名此經。
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諸法無行。
說是經已。
文殊師利法王子。
彌勒菩薩摩诃薩。
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
華戲慧天子等。
一切菩薩衆及阿難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諸法無行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