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行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恚屍利愚癡屍利。
是故我名文殊師利。
諸天子。
我不出貪欲嗔恚愚癡。
凡夫人分别諸法求過出至到。
諸菩薩于法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言。
菩薩不到十地不至佛法耶。
文殊師利言。
于諸天子意雲何。
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
諸天子言。
幻化人尚無住處。
何況從此住地至于餘地。
文殊師利言。
諸天子。
一切法如幻無去無來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言。
汝不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師利言。
諸天子。
于意雲何。
凡夫貪欲覆心能坐道場得一切智不。
諸天子言不也。
諸天子言。
文殊師利。
汝今貪欲覆心是凡夫耶。
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我是凡夫從貪欲起。
從嗔恚起。
從愚癡起。
我是外道是邪行人。
諸天子言。
以何故。
自言我是凡夫。
從貪欲起嗔恚起愚癡起。
文殊師利言。
是貪欲嗔恚愚癡性。
十方求之不可得。
我以不住法住是性中故。
說我是凡夫三毒所覆。
文殊師利。
汝雲何名外道。
文殊師利言。
我終不到外道。
諸道性不可得故。
我于一切道為外。
諸天子言。
汝雲何是邪行人。
文殊師利言。
我已知一切法皆是邪虛妄不實。
是故我是邪行人。
說是法時萬天子得聞是語。
皆得無生法忍。
各作是言。
是諸衆生皆得大利。
得聞真正金剛語句。
何況聞已信解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如說修行。
當得無礙辯才一切法中得真慧照明。
巧說諸法一相一門。
能示衆生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爾時華戲慧菩薩白佛言。
世尊。
願說入音聲慧法門。
令當來菩薩聞如是法不驚不怖亦知一切音聲究竟之性不疑不悔。
于諸音聲無所障礙。
佛言止止。
用問是事為。
是入音聲慧法門。
不應于新發意菩薩前說。
所以者何。
新發意者不能解不能知不能思。
若菩薩摩诃薩入是音聲慧法門者。
假使有人于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诽謗毀呰。
是人不生恚恨。
若人于恒河沙劫。
以一切樂具供養不生愛心譬如漏盡阿羅漢。
一切愛處不生愛心一切嗔處不生嗔心。
善男子。
是音聲慧法門菩薩。
于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已過心不傾動。
譬如須彌山王。
爾時華戲慧菩薩複白佛言。
願必為說入音聲慧法門。
當來菩薩得聞是法門當自知過咎亦教餘人。
爾時佛告華戲慧菩薩。
善男子。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唯然世尊。
佛告華戲慧菩薩。
若菩薩聞貪欲音聲生過罪想。
聞離貪欲音聲生利益想即是不學佛法。
若聞嗔恚音聲生過罪想。
聞離嗔恚音聲生利益想。
若聞愚癡音聲生過罪想。
于離愚癡音聲生利益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少欲音聲生喜想。
于多欲音聲生礙想。
即是不行音聲法門。
于知足音聲生喜想。
于不知足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行音聲法門。
若于細行音聲生喜想。
于粗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行音聲法門。
若于樂靜音聲則喜。
于愦鬧音聲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忍辱音聲生利想。
于嗔恚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精進音聲生利想。
于懈怠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于禅定音聲生利想。
于散亂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于智慧音聲生利想。
于愚癡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近道音聲則喜。
于遠道音聲則礙。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生死見過咎于涅槃見利益。
則是不入音聲法門。
于彼岸則喜。
于此岸則礙。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聚落音聲生礙想。
于空閑音聲生喜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若于獨行音聲生喜想。
于衆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比丘所行音聲生喜想。
于白衣所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有威儀則喜。
于無威儀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清淨行則喜。
于不清淨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一行則喜。
于雜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欲行則喜。
于淫欲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嗔想則喜。
于嗔想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癡想則喜。
于癡想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空則喜于有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無相則喜。
于有相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無作則喜。
于有作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菩薩行則喜。
于聲聞辟支佛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若說菩薩過咎。
則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受業障罪。
若說菩薩威儀過罪。
則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菩薩。
于他菩薩生下想。
于己生勝想則為自傷。
亦受業障罪。
若菩薩欲教餘菩薩當生佛想然後教之。
菩薩若欲不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應生心輕恚餘菩薩。
善男子。
無有滅失功德。
如輕恚餘菩薩者。
是故菩薩多欲守護功德善根。
亦于一切法中得無障礙慧。
當晝夜各三時禮一切求佛道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知佛所說義。
貪欲音聲佛音聲等無有異。
嗔恚音聲佛音聲等。
愚癡音聲佛音聲等。
外道音聲佛音聲等。
少欲音聲多欲音聲等。
知足音聲不知足音聲等。
細音聲粗音聲等。
樂獨音聲樂衆音聲等。
此岸音聲彼岸音聲等。
遠音聲近音聲等。
生死音聲涅槃音聲等。
聚落音聲空閑音聲等。
布施音聲悭音聲等。
持戒音聲毀戒音聲等。
忍辱音聲嗔恚音聲等。
精進音聲懈怠音聲等。
禅定音聲亂意音聲等。
智慧音聲愚癡音聲等。
爾時華戲慧菩薩。
問文殊師利法王子。
以何因緣故皆等。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于意雲何。
貪欲音聲何者為是。
天子言。
貪欲聲空如響。
文殊師利言。
汝知佛音聲亦複雲何。
天子言。
不出于空亦如響法。
文殊師利言。
以是因
是故我名文殊師利。
諸天子。
我不出貪欲嗔恚愚癡。
凡夫人分别諸法求過出至到。
諸菩薩于法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言。
菩薩不到十地不至佛法耶。
文殊師利言。
于諸天子意雲何。
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
諸天子言。
幻化人尚無住處。
何況從此住地至于餘地。
文殊師利言。
諸天子。
一切法如幻無去無來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言。
汝不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師利言。
諸天子。
于意雲何。
凡夫貪欲覆心能坐道場得一切智不。
諸天子言不也。
諸天子言。
文殊師利。
汝今貪欲覆心是凡夫耶。
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
我是凡夫從貪欲起。
從嗔恚起。
從愚癡起。
我是外道是邪行人。
諸天子言。
以何故。
自言我是凡夫。
從貪欲起嗔恚起愚癡起。
文殊師利言。
是貪欲嗔恚愚癡性。
十方求之不可得。
我以不住法住是性中故。
說我是凡夫三毒所覆。
文殊師利。
汝雲何名外道。
文殊師利言。
我終不到外道。
諸道性不可得故。
我于一切道為外。
諸天子言。
汝雲何是邪行人。
文殊師利言。
我已知一切法皆是邪虛妄不實。
是故我是邪行人。
說是法時萬天子得聞是語。
皆得無生法忍。
各作是言。
是諸衆生皆得大利。
得聞真正金剛語句。
何況聞已信解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如說修行。
當得無礙辯才一切法中得真慧照明。
巧說諸法一相一門。
能示衆生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爾時華戲慧菩薩白佛言。
世尊。
願說入音聲慧法門。
令當來菩薩聞如是法不驚不怖亦知一切音聲究竟之性不疑不悔。
于諸音聲無所障礙。
佛言止止。
用問是事為。
是入音聲慧法門。
不應于新發意菩薩前說。
所以者何。
新發意者不能解不能知不能思。
若菩薩摩诃薩入是音聲慧法門者。
假使有人于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诽謗毀呰。
是人不生恚恨。
若人于恒河沙劫。
以一切樂具供養不生愛心譬如漏盡阿羅漢。
一切愛處不生愛心一切嗔處不生嗔心。
善男子。
是音聲慧法門菩薩。
于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已過心不傾動。
譬如須彌山王。
爾時華戲慧菩薩複白佛言。
願必為說入音聲慧法門。
當來菩薩得聞是法門當自知過咎亦教餘人。
爾時佛告華戲慧菩薩。
善男子。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唯然世尊。
佛告華戲慧菩薩。
若菩薩聞貪欲音聲生過罪想。
聞離貪欲音聲生利益想即是不學佛法。
若聞嗔恚音聲生過罪想。
聞離嗔恚音聲生利益想。
若聞愚癡音聲生過罪想。
于離愚癡音聲生利益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少欲音聲生喜想。
于多欲音聲生礙想。
即是不行音聲法門。
于知足音聲生喜想。
于不知足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行音聲法門。
若于細行音聲生喜想。
于粗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行音聲法門。
若于樂靜音聲則喜。
于愦鬧音聲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忍辱音聲生利想。
于嗔恚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精進音聲生利想。
于懈怠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于禅定音聲生利想。
于散亂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于智慧音聲生利想。
于愚癡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佛法。
若于近道音聲則喜。
于遠道音聲則礙。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生死見過咎于涅槃見利益。
則是不入音聲法門。
于彼岸則喜。
于此岸則礙。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聚落音聲生礙想。
于空閑音聲生喜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若于獨行音聲生喜想。
于衆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比丘所行音聲生喜想。
于白衣所行音聲生礙想。
則是不學音聲法門。
于有威儀則喜。
于無威儀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清淨行則喜。
于不清淨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一行則喜。
于雜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欲行則喜。
于淫欲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嗔想則喜。
于嗔想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離癡想則喜。
于癡想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空則喜于有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無相則喜。
于有相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無作則喜。
于有作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于菩薩行則喜。
于聲聞辟支佛行則礙。
則是不學佛法。
若說菩薩過咎。
則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受業障罪。
若說菩薩威儀過罪。
則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菩薩。
于他菩薩生下想。
于己生勝想則為自傷。
亦受業障罪。
若菩薩欲教餘菩薩當生佛想然後教之。
菩薩若欲不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應生心輕恚餘菩薩。
善男子。
無有滅失功德。
如輕恚餘菩薩者。
是故菩薩多欲守護功德善根。
亦于一切法中得無障礙慧。
當晝夜各三時禮一切求佛道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知佛所說義。
貪欲音聲佛音聲等無有異。
嗔恚音聲佛音聲等。
愚癡音聲佛音聲等。
外道音聲佛音聲等。
少欲音聲多欲音聲等。
知足音聲不知足音聲等。
細音聲粗音聲等。
樂獨音聲樂衆音聲等。
此岸音聲彼岸音聲等。
遠音聲近音聲等。
生死音聲涅槃音聲等。
聚落音聲空閑音聲等。
布施音聲悭音聲等。
持戒音聲毀戒音聲等。
忍辱音聲嗔恚音聲等。
精進音聲懈怠音聲等。
禅定音聲亂意音聲等。
智慧音聲愚癡音聲等。
爾時華戲慧菩薩。
問文殊師利法王子。
以何因緣故皆等。
文殊師利言。
天子。
于意雲何。
貪欲音聲何者為是。
天子言。
貪欲聲空如響。
文殊師利言。
汝知佛音聲亦複雲何。
天子言。
不出于空亦如響法。
文殊師利言。
以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