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行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龜茲三藏鸠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
菩薩九萬二千人。
其名曰衆德莊嚴菩薩摩诃薩。
師子遊步菩薩。
光無障淨王菩薩。
高山頂自在王菩薩。
愛喜淨光菩薩。
光蔽日月菩薩。
妙淨須菩薩。
身出蓮華光菩薩。
梵自在王音菩薩。
遊戲世師子王音菩薩。
金色淨光威德菩薩。
柔軟身菩薩金色相莊嚴身菩薩。
十光破魔力菩薩。
諸根威儀善寂菩薩。
德如高山菩薩。
天音聲菩薩。
法力自在遊行菩薩。
山德淨身菩薩。
妙德菩薩摩诃薩。
如是等九萬二千人。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
見是大會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以偈問曰。
世尊大導師 名德稱無量 今此大衆集 願說寂滅法 邪見諸愛慢 嫉妒嗔恚性 雲何即是道 大音方便說 雲何涅槃相 與世法無異 諸法無有二 大悲為演說 雲何諸法性 畢竟無有礙 其性如涅槃 亦同于解脫 無縛亦無解 亦複如虛空 迦羅頻伽音 大梵清淨聲 身色喻天金 淨命無量德 演說實相法 畢竟無縛解 雲何此五蓋 而等于菩提 雲何是菩提 即同諸業性 是法是非法 雲何同一相 如是畢竟淨 唯願為演說 無數無非數 諸法畢竟滅 一切種智相 及以菩提道 二法雲何無 惟願為演說 無作無非作 無著無非著 畢竟無衆生 諸法中無礙 無戒無忍辱 亦無有毀戒 無智亦無慧 亦無非智慧 是法常清淨 惟願為演說 雲何一切法 寂滅如虛空 無心心數法 無見斷證修 一切諸衆生 同如虛空相 一相法亦無 心行亦叵得 諸法無生滅 無學無羅漢 亦無辟支佛 亦無求菩薩 無住無休止 無來亦無去 諸法無動相 常住如須彌 無相亦無色 色性即是道 色性佛道一 如是法願說 雲何無佛法 亦無有衆僧 是三寶一相 惟願為演說 無空無無相 亦無有無作 不合亦不散 名相法亦無 諸法畢竟空 如響無作者 無生無無生 無滅無往來 無天無龍神 夜叉緊那等 無人無地獄 無餓鬼畜生 無衆生五道 願說如是法 如導世師人 外道非見者 其有所演說 雲何等無二 諸文字語言 是法皆一相 世尊大慈愍 願開是法門 爾時世尊贊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所問者甚為希有。
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善男子。
止止勿問。
所以者何。
新發意菩薩。
于此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
所不能及。
善男子。
如此法者不應在新學菩薩前說。
何以故。
若聞是法或斷善業。
于佛道中則行邪道。
若堕斷滅。
若堕計常。
不知如來以何方便随宜所說。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哀愍世間願必為說。
當來世中有菩薩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者。
分别是空是無相無作。
好常贊學勤于事業樂著文辭以辯說為妙貴于名利。
如是之人聞如來說是無文字法畢竟清淨。
當舍是諸見。
是諸菩薩随衆生所能信解。
以方便力而為說法。
雖說少欲知足而不以為最雖說經戒亦不以為最。
雖說在衆過惡亦知一切法遠離相。
常稱贊獨處不在愦鬧而不以為最。
雖贊發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
雖贊大乘經而知一切諸法皆是大相。
雖說菩薩道而不分别阿羅漢辟支佛諸佛。
雖贊布施而通達布施平等相。
雖贊持戒而了知諸法同是戒性。
雖贊忍辱而知諸法無生無滅無盡相。
雖贊精進而知諸法不發不行相。
雖種種贊歎禅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
雖種種贊于智慧而了智慧之實性。
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
雖說嗔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嗔者。
雖說愚癡之過而知諸法無癡無礙。
雖示衆生堕三惡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獄餓鬼畜生之相。
如是諸菩薩。
雖随衆生所能信解。
以方便力而為說法。
而自信解一相之法。
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所有無取相。
世尊。
惟願說是不可思議方便之法。
一切聲聞辟支佛與新發意菩薩所不能及。
但為信解甚深一相法者說之。
爾時佛告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言。
善男子。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解說此義。
唯然世尊。
我當受之。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欲成佛 勿壞于貪欲 諸法即貪欲 知是則成佛 貪欲及恚癡 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于夢中 得道度衆生 無道無衆生 佛法性亦然 道場無所得 若得則不有 明無明一相 知是為世尊 衆生即菩提 菩提即衆生 菩提衆生一 知是為世尊 譬如巧幻師 幻作種種事 所見無有實 無智數若幹 貪嗔癡如幻 幻不異三毒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
菩薩九萬二千人。
其名曰衆德莊嚴菩薩摩诃薩。
師子遊步菩薩。
光無障淨王菩薩。
高山頂自在王菩薩。
愛喜淨光菩薩。
光蔽日月菩薩。
妙淨須菩薩。
身出蓮華光菩薩。
梵自在王音菩薩。
遊戲世師子王音菩薩。
金色淨光威德菩薩。
柔軟身菩薩金色相莊嚴身菩薩。
十光破魔力菩薩。
諸根威儀善寂菩薩。
德如高山菩薩。
天音聲菩薩。
法力自在遊行菩薩。
山德淨身菩薩。
妙德菩薩摩诃薩。
如是等九萬二千人。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
見是大會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以偈問曰。
世尊大導師 名德稱無量 今此大衆集 願說寂滅法 邪見諸愛慢 嫉妒嗔恚性 雲何即是道 大音方便說 雲何涅槃相 與世法無異 諸法無有二 大悲為演說 雲何諸法性 畢竟無有礙 其性如涅槃 亦同于解脫 無縛亦無解 亦複如虛空 迦羅頻伽音 大梵清淨聲 身色喻天金 淨命無量德 演說實相法 畢竟無縛解 雲何此五蓋 而等于菩提 雲何是菩提 即同諸業性 是法是非法 雲何同一相 如是畢竟淨 唯願為演說 無數無非數 諸法畢竟滅 一切種智相 及以菩提道 二法雲何無 惟願為演說 無作無非作 無著無非著 畢竟無衆生 諸法中無礙 無戒無忍辱 亦無有毀戒 無智亦無慧 亦無非智慧 是法常清淨 惟願為演說 雲何一切法 寂滅如虛空 無心心數法 無見斷證修 一切諸衆生 同如虛空相 一相法亦無 心行亦叵得 諸法無生滅 無學無羅漢 亦無辟支佛 亦無求菩薩 無住無休止 無來亦無去 諸法無動相 常住如須彌 無相亦無色 色性即是道 色性佛道一 如是法願說 雲何無佛法 亦無有衆僧 是三寶一相 惟願為演說 無空無無相 亦無有無作 不合亦不散 名相法亦無 諸法畢竟空 如響無作者 無生無無生 無滅無往來 無天無龍神 夜叉緊那等 無人無地獄 無餓鬼畜生 無衆生五道 願說如是法 如導世師人 外道非見者 其有所演說 雲何等無二 諸文字語言 是法皆一相 世尊大慈愍 願開是法門 爾時世尊贊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所問者甚為希有。
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善男子。
止止勿問。
所以者何。
新發意菩薩。
于此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
所不能及。
善男子。
如此法者不應在新學菩薩前說。
何以故。
若聞是法或斷善業。
于佛道中則行邪道。
若堕斷滅。
若堕計常。
不知如來以何方便随宜所說。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白佛言。
世尊。
哀愍世間願必為說。
當來世中有菩薩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者。
分别是空是無相無作。
好常贊學勤于事業樂著文辭以辯說為妙貴于名利。
如是之人聞如來說是無文字法畢竟清淨。
當舍是諸見。
是諸菩薩随衆生所能信解。
以方便力而為說法。
雖說少欲知足而不以為最雖說經戒亦不以為最。
雖說在衆過惡亦知一切法遠離相。
常稱贊獨處不在愦鬧而不以為最。
雖贊發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
雖贊大乘經而知一切諸法皆是大相。
雖說菩薩道而不分别阿羅漢辟支佛諸佛。
雖贊布施而通達布施平等相。
雖贊持戒而了知諸法同是戒性。
雖贊忍辱而知諸法無生無滅無盡相。
雖贊精進而知諸法不發不行相。
雖種種贊歎禅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
雖種種贊于智慧而了智慧之實性。
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
雖說嗔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嗔者。
雖說愚癡之過而知諸法無癡無礙。
雖示衆生堕三惡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獄餓鬼畜生之相。
如是諸菩薩。
雖随衆生所能信解。
以方便力而為說法。
而自信解一相之法。
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所有無取相。
世尊。
惟願說是不可思議方便之法。
一切聲聞辟支佛與新發意菩薩所不能及。
但為信解甚深一相法者說之。
爾時佛告師子遊步菩薩摩诃薩言。
善男子。
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解說此義。
唯然世尊。
我當受之。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欲成佛 勿壞于貪欲 諸法即貪欲 知是則成佛 貪欲及恚癡 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于夢中 得道度衆生 無道無衆生 佛法性亦然 道場無所得 若得則不有 明無明一相 知是為世尊 衆生即菩提 菩提即衆生 菩提衆生一 知是為世尊 譬如巧幻師 幻作種種事 所見無有實 無智數若幹 貪嗔癡如幻 幻不異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