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全集 心得之二 心靈之道(2)
關燈
小
中
大
正當她站在那裡發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
她看到價簽上寫着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
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
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
她的内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後,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
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覺就跑到了小鎮最中間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給她的都是驚訝的目光,她聽到人們在議論說,沒想到這個鎮子上還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誰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歡的那個男孩,那個男孩竟然叫住她說: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榮幸地請你做我聖誕舞會的舞伴?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
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着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着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
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裡?它來自内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ldquo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rdquo(《論語·憲問》),内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内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ldquo鄙夫&rdquo。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
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後又害怕會失去。
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别?《論語》中對于&ldquo勇敢&rdquo有怎樣的诠釋?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
到那時還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
結果老師後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别的什麼都沒有。
(《論語·公冶長》)&ldquo好勇&rdquo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内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ldquo君子尚勇乎&rdquo?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ldquo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rdquo(《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ldquo義&rdquo。
有了義字當
她看到價簽上寫着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
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
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
她的内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後,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
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覺就跑到了小鎮最中間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給她的都是驚訝的目光,她聽到人們在議論說,沒想到這個鎮子上還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誰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歡的那個男孩,那個男孩竟然叫住她說: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榮幸地請你做我聖誕舞會的舞伴?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
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着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着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
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裡?它來自内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ldquo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rdquo(《
要做到内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ldquo鄙夫&rdquo。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
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後又害怕會失去。
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别?《論語》中對于&ldquo勇敢&rdquo有怎樣的诠釋?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
到那時還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
結果老師後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别的什麼都沒有。
(《論語·公冶長》)&ldquo好勇&rdquo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内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ldquo君子尚勇乎&rdquo?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ldquo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rdquo(《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ldquo義&rdquo。
有了義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