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全集 心得之二 心靈之道(2)

關燈
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麼這個&ldquo義&rdquo、&ldquo道義&rdquo又是什麼呢? 那是一種内心的約制。

    孔子說,&ldquo以約失之者,鮮矣&rdquo!(《論語·裡仁》)一個人内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ldquo三省吾身&rdquo(《論語·學而》),真能&ldquo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rdquo(《論語·裡仁》),就做到了約制。

    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後來蘇轼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ldquo大勇&rdquo。

    他說: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 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轼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ldquo過人之節&rdquo,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一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裡、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

    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

    這是因為他的内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着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所謂&ldquo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rdquo,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做一個有修養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當别人沒有任何緣由地時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嗎? 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這種情況: 比如一個人在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頓暴打,他星期二就開始向各個朋友複述這件事,到星期三的時候,他已經郁悶得不想出去見人了,到星期四的時候就開始找碴兒跟家人吵架了&hellip&hellip 其實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你每複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頓,意味着事情過去之後,你每天還在繼續挨打。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轼與佛印交往的故事。

    蘇轼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禅、打坐。

    佛印老實,老被蘇轼欺負。

    蘇轼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轼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轼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轼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禅呢,你知道參禅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