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經典語錄

關燈
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

    花未全開,月未圓。

    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

    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如何謀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則,要講究道義,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說話要小心,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的少一點後悔。

    我們在做一件事這前要先想後果,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自己之後的悔恨。

    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這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一點。

     “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别人安樂。

    “修身”是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任的第一前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擔當,但是前提是樸素的,是始自腳下的。

    修身養性*、做好自我,就是起點。

     懷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态,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

     一個人内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對外界的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一便宜的人。

     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不同的聲音和諧融入到在的集體的聲音當中。

    真正的和諧就是在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我們應結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養,豐富你的内涵的人。

    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安貧樂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不見得與外在的物質生活有緊密的聯系。

    真正快樂的力量,來自心靈的富足,來自于一種教養,來自于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于與良朋益友的切磋與交流。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隐痛。

     人年輕時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時,要學會用減法生活。

    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後就會累于得。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給自己打開了最友善的世界。

    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一個人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他一生的發展方向。

     在今天看來,一個的發展往往不在于終極理想有多高遠,而在于眼前有一個什麼樣的起點。

    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願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儀廉恥也就是對自己要有所約束,内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标準,同時要對社會有用,要為社會做事。

     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

     要學會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三十而立,這個“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三十而立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标來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靈标準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種清明的内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

     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成長是内心在曆練中逐漸強大。

     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内心的力量。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

     隻有建立自己内心的價值系統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裡?它來自内心的淡定與坦然”; “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一個人内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定和自信。

     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勇敢。

     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内心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