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1)

關燈
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1) 【原文】 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一黨一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

    ’①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②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 曰:“如琴張③、曾皙、牧皮(4)者,孔子之所謂狂矣。

    ” “何以謂之狂也?”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6)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7)乎!鄉原,德之賊也(8)。

    ”’ 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為踽踽涼涼(9)?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

    ’閹然(10)媚于世也者,是鄉原也。

    ” 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衆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11),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君子反經(12)而已矣。

    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 【注釋】 ①孔子在陳曰:見《論語·公冶長》,原文為:“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一黨一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與萬章所引略有不同。

    ②孔子……:見《論語·子路》。

    原文和孟子這裡所引一樣。

    ③琴張;人名,不詳。

    ④牧皮:人名,不詳。

    (5)嘐嘐(Xiao):趙歧注:“志大言大者也。

    ’”(6)夷:平。

    或認為作語助詞,無義。

    (7)鄉原(yuan);也作“鄉願”。

    願,謹慎。

    鄉原指外貌忠誠謹慎,實際上欺世盜名的人,也就是現代所謂“老好人”、“好好先生”。

    (8)孔子曰:這段話在《論語·一陽一貨》中隻有“子日:‘鄉原,德之賊也。

    ”’(9)踽踽(ju):獨行不進的樣子。

    涼涼:淡薄,冷漠。

    (10)閹:指閹人,即宦官。

    閹然指像宦官那樣巴結逢迎的樣子。

    (11)四美:有害農作物的雜草。

    (12)反:同“返”、經:正常之道。

    (13)慝(te):奸邪。

     【譯文】 萬章問道:“孔子在陳國說:‘何不歸去呢!我的那些學生們忘大而狂放,進取而不忘本。

    ’孔子在陳國、為什麼思念魯國的那些狂放之士呢?” 孟子說:“孔子‘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一交一,那就必然是和狂與狷這兩種人相一交一吧!狂的人具有進取精神,狷的人有所不為。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