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莫善于寡欲
關燈
小
中
大
養心莫善于寡欲
【原文】
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欲一望。一個人如果欲一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一望很多,即便本性還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讀解】
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麼?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外物改變人的本性,感官之欲減損人的善心。所以,欲一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一望的一奴一隸,其結果是“欲一望号街車”不知駛向哪裡,失去控制,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因此,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欲一望,寡欲清心。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第十九章)
孟子當然不是老子的學生,在“寡欲”的問題上也絕不會走得像老子那樣遠,不會到“禁欲”的程度。但在“養心莫善于寡欲”的見解上有相通之處,這也的确是事實。畢競,儒道兩家并非在所有問題上都是針鋒相對的罷。
【原文】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欲一望。一個人如果欲一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一望很多,即便本性還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讀解】
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麼?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外物改變人的本性,感官之欲減損人的善心。所以,欲一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一望的一奴一隸,其結果是“欲一望号街車”不知駛向哪裡,失去控制,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因此,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欲一望,寡欲清心。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孟子當然不是老子的學生,在“寡欲”的問題上也絕不會走得像老子那樣遠,不會到“禁欲”的程度。但在“養心莫善于寡欲”的見解上有相通之處,這也的确是事實。畢競,儒道兩家并非在所有問題上都是針鋒相對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