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婁上

關燈
模,這是因為他沒有實施前代聖王的仁政的緣故。

    所以說,隻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隻有好辦法,好辦研能夠自己實行起來。

    《詩經》說:‘不要偏高啊不要遺忘,一切遵循原來的規章。

    ’遵循前代聖王的法度而犯錯誤的,是從來沒有過的。

    聖人既用盡了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準、繩墨等來制作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東西,那些東西便用之不盡了;聖人既用盡了聽力,又用六律來校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聖人既用盡了腦力,又施行不忍人的仁政,他的仁愛之德便覆蓋于天下了。

    所以說,築高台一定要憑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憑借山溝沼澤;如果執政不憑借前代聖王的辦法,能夠說是明智嗎?所以隻有仁慈的人才應該居于統治地位。

    如果不仁慈的人占據了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惡行敗德傳播給老百姓。

    在上的沒有道德規範,在下的人沒有法規制度;朝廷不信道義,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觸犯義理,百姓觸犯刑律。

    如此下去,國家還能生存就真是太僥幸了。

    所以說,城牆不堅固,武器不充足,這不是國家的災難;田野沒開辟,物資不富裕,這不是國家的禍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沒有禮義,在下位的人沒有教育,違法亂紀的人越來越多,國家的滅亡也就快了。

    《詩經》說:‘上天正在降一騷一亂,不要多嘴又多言。

    ’多嘴多言就是拖沓羅嗦。

    侍奉君主不講忠義,行為進退不講禮儀,說話便诋毀前代聖王之道,這就是拖沓羅嗦。

    所以說,用高标準來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壞主意就叫做‘敬’,認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賊’。

    ” 【讀解】 還是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鼓吹與呐喊。

    具體落實到兩個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

     “法先王”是因為“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相反,“遵先王之法而過者,來之有也。

    ”正反兩方面的道理都說明了這一點,所以一定要“法先王”。

    孟子的“法先王”思想,實際上也就是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思想的繼承。

     選賢才是因為“惟仁者宜在高位。

    ”一旦不仁者竊據了高位,奸邪當道,殘害忠良,必然就會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世風日下,天下大亂。

    曆史依據不勝枚舉。

    所以,一定要注意領導幹部的選拔。

     這兩個方面在《論語》、《孟子》中都不是什麼新思想,而近乎老生常談了。

    倒是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說法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尤其是面對日益緊張激烈的市場競争,許多新事物新現象冒出來,其是與非,正與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感到難以評說。

    這時候,大家對“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感受就更加真切而深刻了。

    所以,要求健全法制法規的呼聲日益強烈。

    據有人統計說,當前的中國,幾乎每天都有法規出一台。

    這種說法不知有沒有誇張的成分,但大家對“規矩”的重視,全民普法教育的進行,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

    說起來,所有這些,不都是在“以規矩”而“成方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