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的實例

關燈
上行下效的實例 【原文】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謂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于宋,于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問于孟子,然後行事。

    ” 然友之鄒⑤問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6)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7)。

    ’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

    三年之喪(8),齊疏之服(9),飦粥之食(10),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

    ”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11)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2)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子為我問孟子1然友複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聽于冢宰(13),歠(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風,必偃(15)。

    是在世子。

    ”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 五月居廬(16),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謂曰知。

    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顔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注釋】 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親。

    ②薨:死。

    古代稱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後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員死。

    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師.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喪、兇災之類。

    ⑤之:至,到。

    鄒與滕相距隻有四十餘裡,所以可以問後行事。

    (6)自盡:盡自己最大的心力.(7)曾子曰:這幾句話在《論語·為政》中是孔子對樊遲說的。

    (8)三年之喪:指子女為父母、臣下為君主守孝三年。

    (9)齊(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縫邊的喪服。

    齊,指衣服縫邊。

    古代喪服叫做衰(CUT),不縫衣邊的叫“斬衰”,縫衣邊的叫“齊衰”。

    (10)飦(zhan);稠粥。

    粥:稀粥.這裡是偏義複詞,指稀粥。

    (11)宗國:魯、膝諸國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兒子,而周公封魯,于行輩較長,所以其餘姬姓諸國都以魯為宗國。

    (12)《志》:記國家世系等的一種書。

    (13)冢宰:官名。

    在君王居喪期間代理朝政.(14)歠(Chuo):飲。

    (15)君子之德………必偃:這幾句出自《論語·顔淵》篇孔子的話。

    “尚”與“上”同;偃,倒下。

    (16)五月居廬:居住在喪廬中五個月。

     【譯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對老師然友說:“上次在宋國的時候孟子和我談了許多,我記在心裡久久不忘。

    今天不幸父親去世,我想請您先去請教孟子,然後才辦喪事。

    ” 然友便到鄒國去向孟子請教。

     孟子說:“好得很啊!父母的喪事本來就應該盡心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