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才可拜不可召
關燈
小
中
大
賢才可拜不可召
【原文】
孟子将朝王①,王使人來曰:“寡人如②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
朝,将視朝③,不識④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⑤朝。
” 明日,出吊于東郭氏(6)。
公孫醜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8),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趨造于朝,我不識能至否乎。
” 使數人要(9)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于朝1 不得已而之景醜氏(10)宿焉。
景子曰:“内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醜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雲爾,則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
禮曰:‘父召無諾(11);君命召不俟駕(12)。
’固将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13)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14)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一黨一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
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
今天下地醜(15)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湯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
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注釋】 ①王:指齊王。
②如:宜,當,應當。
③朝,将視朝:第一個“朝”讀zhao,即“清晨”的意思:第二個“朝”讀Chao,意即“朝廷”,視朝即在朝廷處理政務。
④不識:不知。
⑤造;到,上。
(6)東郭氏:齊國的大夫。
(7)孟仲子:孟了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學習。
(8)采薪之憂:本意是說有病不能去打柴,引申為自稱生病的代詞。
薪,柴草.(9)要(yao):攔截。
(10)景醜氏:齊國的大夫。
(11)父召無諾《禮記·曲禮》:“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唯”和“諾”都是表示應答,急時用“唯”,緩時用“諾”。
父召無諾的意思是說,聽到父親叫,不等說“諾”就要起身。
(12)不俟駕:不等到車馬備好就起身。
(13)宜:義同“殆”,大概,恐怕。
(14)慊(qian):憾,少。
(15)醜(Chou):類似,相近,同。
【譯文】 孟子準備去朝見齊王,恰巧齊王派了個人來轉達說:“我本應該來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風。
明早我将上朝處理政務,不知您能否來朝廷上,讓我見到您?” 孟子回答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 第二天,孟子要到東郭大夫家裡去吊喪。
公孫醜說:“昨天您托辭生病謝絕了齊王的召見,今天卻又去東郭大夫家裡吊喪,這或許不太好吧?” 孟子說:“昨天生病,今天好了,為什麼不可以去吊喪呢?” 齊王打發人來問候孟子的病,并且帶來了醫生。
孟仲子應付說:“昨天大王命令來時,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
今天病剛好了一點,已經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達。
”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攔孟子,轉告孟子說:“請您無論如何不要回家,而趕快上朝廷去1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醜的家裡去住宿。
景醜說:“在家庭裡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這是人與人出問最重要的倫理關系。
父子之間以慈恩為主,君臣之間以恭敬為主。
我隻看見齊王尊敬您,卻沒看見您尊敬齊王。
” 孟子說:“哎!這是什麼話!在齊國人中,沒有一個與齊王談論仁義的。
難道是他們覺得仁義不好嗎?不是。
他們心裡想的是:‘這樣的王哪裡配和他談論仁義呢?,這才是他們對齊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堯舜之道就不敢拿來向齊王陳述。
所以,齊國人沒有誰比我更對齊王恭敬了。
” 景醜說:“不,我不是說的這個方面。
禮
朝,将視朝③,不識④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⑤朝。
” 明日,出吊于東郭氏(6)。
公孫醜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8),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趨造于朝,我不識能至否乎。
” 使數人要(9)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于朝1 不得已而之景醜氏(10)宿焉。
景子曰:“内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醜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雲爾,則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
禮曰:‘父召無諾(11);君命召不俟駕(12)。
’固将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13)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14)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一黨一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
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
今天下地醜(15)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湯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
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注釋】 ①王:指齊王。
②如:宜,當,應當。
③朝,将視朝:第一個“朝”讀zhao,即“清晨”的意思:第二個“朝”讀Chao,意即“朝廷”,視朝即在朝廷處理政務。
④不識:不知。
⑤造;到,上。
(6)東郭氏:齊國的大夫。
(7)孟仲子:孟了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學習。
(8)采薪之憂:本意是說有病不能去打柴,引申為自稱生病的代詞。
薪,柴草.(9)要(yao):攔截。
(10)景醜氏:齊國的大夫。
(11)父召無諾《禮記·曲禮》:“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唯”和“諾”都是表示應答,急時用“唯”,緩時用“諾”。
父召無諾的意思是說,聽到父親叫,不等說“諾”就要起身。
(12)不俟駕:不等到車馬備好就起身。
(13)宜:義同“殆”,大概,恐怕。
(14)慊(qian):憾,少。
(15)醜(Chou):類似,相近,同。
【譯文】 孟子準備去朝見齊王,恰巧齊王派了個人來轉達說:“我本應該來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風。
明早我将上朝處理政務,不知您能否來朝廷上,讓我見到您?” 孟子回答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 第二天,孟子要到東郭大夫家裡去吊喪。
公孫醜說:“昨天您托辭生病謝絕了齊王的召見,今天卻又去東郭大夫家裡吊喪,這或許不太好吧?” 孟子說:“昨天生病,今天好了,為什麼不可以去吊喪呢?” 齊王打發人來問候孟子的病,并且帶來了醫生。
孟仲子應付說:“昨天大王命令來時,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
今天病剛好了一點,已經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達。
”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攔孟子,轉告孟子說:“請您無論如何不要回家,而趕快上朝廷去1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醜的家裡去住宿。
景醜說:“在家庭裡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這是人與人出問最重要的倫理關系。
父子之間以慈恩為主,君臣之間以恭敬為主。
我隻看見齊王尊敬您,卻沒看見您尊敬齊王。
” 孟子說:“哎!這是什麼話!在齊國人中,沒有一個與齊王談論仁義的。
難道是他們覺得仁義不好嗎?不是。
他們心裡想的是:‘這樣的王哪裡配和他談論仁義呢?,這才是他們對齊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堯舜之道就不敢拿來向齊王陳述。
所以,齊國人沒有誰比我更對齊王恭敬了。
” 景醜說:“不,我不是說的這個方面。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