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命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力謂命曰:&ldquo若之功奚若我哉?&rdquo命曰:&ldquo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rdquo力曰:&ldquo壽夭、窮達、貴賤、貧富,我力之所能也。
&rdquo命曰:&ldquo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顔淵之才不出衆人之下,而壽四八①。
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于陳蔡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③,而居君位。
季劄無爵于吳④,田恒專有齊國⑤。
夷齊餓于首一陽一⑥,季氏富于展禽⑦。
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善而富惡邪?&rdquo力曰:&ldquo若如若言,我固無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則若之所制邪?&rdquo命曰:&ldquo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
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富自貧,朕豈能識之哉?朕豈能識之哉?&rdquo 【注釋】 ①四八&mdash&mdash北宋本、世德堂本作&ldquo十八&rdquo。
顔淵為孔子弟子,年壽古傳不一,但都說壽命較短。
②仲尼困于陳蔡&mdash&mdash事見《史記·孔子世家》。
③三仁&mdash&mdash三位仁人,指殷纣王時的大臣微子、箕子和比幹。
微子名啟,纣王的同母兄,《孟子·告子》則說是纣王的叔父。
箕子,纣王的叔父,因進谏不聽,佯狂為一奴一。
比幹,纣王的叔父,因進谏被纣王挖心而死。
《論語·微子篇》雲:&ldquo微子去之,箕子為之一奴一,比幹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rdquo ④季劄&mdash&mdash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少子,十分賢能,欲立為太子,不受,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深得各國賢者尊敬。
⑤田恒&mdash&mdash即陳成子。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
陳釐公之子,名恒,一作常。
公元前481年殺死齊簡公,立齊平公,自任相國,盡殺公族中的強者,擴大封邑,專權于齊國。
《論語·憲問》:&ldquo陳成子弑簡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讨之。
&rdquo ⑥夷齊餓于首一陽一&mdash&mdash夷齊,伯夷和叔齊。
伯夷為商末孤竹國國君的長子,姓墨胎氏。
孤竹君初以次于叔齊為繼承人。
孤竹君死後,叔齊讓兄,兄伯夷不受,兩人均離棄本國,武王滅商後又逃避到首一陽一山,誓不食周粟,終于餓死于首一陽一。
孔子說:伯夷、叔齊,&ldquo古之賢人也。
&rdquo ⑦季氏富于展禽&mdash&mdash季氏,即季孫氏,春秋、戰國時魯國掌握政權的貴族,魯桓公少子的後裔。
從季文子(季友之孫)起,季武子(文子之子)、季平子(武子之孫)、季桓子(平子之子)、季康子(桓子庶子)等相繼執政。
《論語·先進》:&ldquo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rdquo展禽,即柳下惠,本名獲,又名季,字禽,魯國賢者。
《論語·微子》載孔子曰:&ldquo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
&rdquo又《衛靈公》載孔子曰:&ldquo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rdquo 【譯文】 力量對命運說:&ldquo你的功勞怎麼能和我相比呢?&rdquo命運說:&ldquo你對事物有什麼功勞而要和我相比?&rdquo力量說:&ldquo長壽與早夭,窮困與顯達,尊重與下賤,貧苦與富裕,都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rdquo命運說:&ldquo彭祖的智慧不在堯之上,而活到了八百歲;顔淵的才能不在一般人之下,而活到了四十八歲。
仲尼的仁德不在各國諸侯之下,而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殷纣王的 行為不在微子、箕子、比幹之上,卻位為天子。
季劄在吳國沒有官爵,田恒卻在齊國專權。
伯夷和叔齊在首一陽一山挨餓,季氏卻比柳下惠富有得多。
如果是你的力量所能做到的,為什麼要使壞人長壽而使好人早夭,使聖人窮困而使賊人顯達,使賢人低賤而使愚人尊貴,使善人貧苦而使惡人富有呢?&rdquo力量說:&ldquo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我原來對事物沒有功勞,而事物的實際狀況如此,這難道是你控制的結果嗎?&rdquo命運說:&ldquo既然叫做命運,為什麼要有控制的人呢?我隻不過是對順利的事情推動一下,對曲折的事情聽之任之罷了。
一切人和事物都是自己長春自己早夭,自己窮困自己顯達,自己尊貴自己低賤,自己富有自己貧苦,我怎麼能知道呢?我怎麼能知道呢?&rdquo 【原文】 北宮子謂西門子曰:&ldquo朕與子并世也,而人子達①;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入子愛;并言也,而人子庸②;并行也,而人子誠;并仕也,而人子貴;并農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
朕衣則裋褐③,食則粢粝④,居則蓬室⑤,出則徒行。
子衣則文錦,食則梁肉⑥,居則連■⑦,出則結驷⑧。
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⑨,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⑩。
請谒不及相,遨遊不同行,固有年矣。
子自以德過朕邪?&rdquo西門子曰:&ldquo予無以知其實。
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此厚薄之驗欤?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顔厚矣。
&rdquo北宮子無以應,自失而歸。
中途遇東郭先生,先生曰:&ldquo汝奚往而反,■■而步■,有深愧之色邪?&rdquo北宮子言其狀。
東郭先生曰:&ldquo吾将舍汝之愧■,與汝更之西門氏而問之。
&rdquo曰:&ldquo汝奚辱北宮子之深乎?固且言之■。
&rdquo西門子曰:&ldquo北宮子言世族、年貌、言行與予并,而賤貴、貧富與予異。
予語之曰:予無以知其實。
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此将厚薄之驗欤?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顔厚矣。
&rdquo東郭先生曰:&ldquo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異于是矣。
夫北宮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
汝之達,非智得也;北宮子之窮,非愚失也。
皆天也,非人也。
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宮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識夫固然之理矣■。
&rdquo西門子曰: &ldquo先生止矣。
予不敢複言。
&rdquo北宮子既歸,衣其■褐,有狐貉之一溫一■;進其■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筚辂■,若文軒之飾■。
終身■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東郭先生聞之曰:&ldquo北宮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寐,易悟也哉■!&rdquo 【注釋】 ①人子達&mdash&mdash猶&ldquo人達子&rdquo,别人使你顯達。
以下&ldquo人子敬&rdquo、&ldquo人子愛&rdquo、&ldquo人子庸&rdquo、&ldquo人之誠&rdquo、&ldquo人子貴&rdquo、&ldquo人子富&rdquo、&ldquo人子利&rdquo,句法與此同。
②庸&mdash&mdash用。
③■褐&mdash&mdash音sh&ugra一ve(樹)。
褐,粗糙的衣服,古代多為貧苦者所服。
④粢粝&mdash&mdash粢,音zī(資),粟米。
粝,音l(厲),粗米。
粢粝,《釋 &igra一ve文》:&ldquo蓋謂粗舂粟麥為粢餅食之。
&rdquo,⑤蓬室&mdash&mdash猶言茅屋,泛指簡陋的房屋。
⑥粱肉&mdash&mdash粱,一精一美的飯食。
粱肉,指一精一美的飯菜。
⑦連■&mdash&mdash■,棟梁。
連■,棟梁相連,指高大華麗的房屋。
⑧結驷&mdash&mdash驷,古代四馬所駕之車,或指一車所駕之四馬。
結驷,車馬互相連結。
⑨熙然&mdash&mdash歡笑貌。
⑩愕然&mdash&mdash争辯貌。
■■■&mdash&mdash獨行貌。
■舍&mdash&mdash通&ldquo釋&rdquo,消除。
■固&mdash&mdash通&ldquo姑&rdquo,姑且。
■矣&mdash&mdash《集釋》:&ldquo《藏》本、吉府本、《四解》本、秦刻本皆無&lsquo矣&rsquo字,今依北宋本、世德堂本增。
&rdquo ■貉&mdash&mdash音hé(河)。
又稱&ldquo狗獾&rdquo,為重要的毛皮獸之一。
■■菽&mdash&mdash又作&ldquo戎菽&rdquo,大豆。
■筚辂&mdash&mdash音b(畢)l&ugra一ve(路),用荊竹樹枝編成的車子,即柴車。
&igra一ve ■文軒&mdash&mdash軒,古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車箱前頂較高,用漆有花紋或加皮飾的席子作障蔽。
文軒,畫有花紋的軒車。
■■然&mdash&mdash■,音yóu(由),舒适自得貌。
■寐&mdash&mdash睡眠,本文指迷糊,糊塗。
■悟&mdash&mdash《集釋》:&ldquo&lsquo悟&rsquo,北宋本作&lsquo寤&rsquo,《藏》本、世德堂本作&lsquo怛&rsquo。
&rdquo 【譯文】 北宮子對西門子說:&ldquo我和你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别人卻使你顯達;一樣的世家大族,而别人卻尊敬你;相貌也差不多,而别人卻喜歡你;一樣地說話,而别人卻采納你的意見;一樣的做事,而别人卻信任你;一樣的做官,而别人卻重用你;一樣的種田,而别人卻使
&rdquo命曰:&ldquo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顔淵之才不出衆人之下,而壽四八①。
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于陳蔡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③,而居君位。
季劄無爵于吳④,田恒專有齊國⑤。
夷齊餓于首一陽一⑥,季氏富于展禽⑦。
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善而富惡邪?&rdquo力曰:&ldquo若如若言,我固無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則若之所制邪?&rdquo命曰:&ldquo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
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富自貧,朕豈能識之哉?朕豈能識之哉?&rdquo 【注釋】 ①四八&mdash&mdash北宋本、世德堂本作&ldquo十八&rdquo。
顔淵為孔子弟子,年壽古傳不一,但都說壽命較短。
②仲尼困于陳蔡&mdash&mdash事見《
③三仁&mdash&mdash三位仁人,指殷纣王時的大臣微子、箕子和比幹。
微子名啟,纣王的同母兄,《
箕子,纣王的叔父,因進谏不聽,佯狂為一奴一。
比幹,纣王的叔父,因進谏被纣王挖心而死。
《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rdquo ④季劄&mdash&mdash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少子,十分賢能,欲立為太子,不受,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深得各國賢者尊敬。
⑤田恒&mdash&mdash即陳成子。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
陳釐公之子,名恒,一作常。
公元前481年殺死齊簡公,立齊平公,自任相國,盡殺公族中的強者,擴大封邑,專權于齊國。
《論語·憲問》:&ldquo陳成子弑簡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讨之。
&rdquo ⑥夷齊餓于首一陽一&mdash&mdash夷齊,伯夷和叔齊。
伯夷為商末孤竹國國君的長子,姓墨胎氏。
孤竹君初以次于叔齊為繼承人。
孤竹君死後,叔齊讓兄,兄伯夷不受,兩人均離棄本國,武王滅商後又逃避到首一陽一山,誓不食周粟,終于餓死于首一陽一。
孔子說:伯夷、叔齊,&ldquo古之賢人也。
&rdquo ⑦季氏富于展禽&mdash&mdash季氏,即季孫氏,春秋、戰國時魯國掌握政權的貴族,魯桓公少子的後裔。
從季文子(季友之孫)起,季武子(文子之子)、季平子(武子之孫)、季桓子(平子之子)、季康子(桓子庶子)等相繼執政。
《論語·先進》:&ldquo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rdquo展禽,即柳下惠,本名獲,又名季,字禽,魯國賢者。
《論語·微子》載孔子曰:&ldquo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
&rdquo又《衛靈公》載孔子曰:&ldquo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rdquo 【譯文】 力量對命運說:&ldquo你的功勞怎麼能和我相比呢?&rdquo命運說:&ldquo你對事物有什麼功勞而要和我相比?&rdquo力量說:&ldquo長壽與早夭,窮困與顯達,尊重與下賤,貧苦與富裕,都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rdquo命運說:&ldquo彭祖的智慧不在堯之上,而活到了八百歲;顔淵的才能不在一般人之下,而活到了四十八歲。
仲尼的仁德不在各國諸侯之下,而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殷纣王的 行為不在微子、箕子、比幹之上,卻位為天子。
季劄在吳國沒有官爵,田恒卻在齊國專權。
伯夷和叔齊在首一陽一山挨餓,季氏卻比柳下惠富有得多。
如果是你的力量所能做到的,為什麼要使壞人長壽而使好人早夭,使聖人窮困而使賊人顯達,使賢人低賤而使愚人尊貴,使善人貧苦而使惡人富有呢?&rdquo力量說:&ldquo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我原來對事物沒有功勞,而事物的實際狀況如此,這難道是你控制的結果嗎?&rdquo命運說:&ldquo既然叫做命運,為什麼要有控制的人呢?我隻不過是對順利的事情推動一下,對曲折的事情聽之任之罷了。
一切人和事物都是自己長春自己早夭,自己窮困自己顯達,自己尊貴自己低賤,自己富有自己貧苦,我怎麼能知道呢?我怎麼能知道呢?&rdquo 【原文】 北宮子謂西門子曰:&ldquo朕與子并世也,而人子達①;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入子愛;并言也,而人子庸②;并行也,而人子誠;并仕也,而人子貴;并農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
朕衣則裋褐③,食則粢粝④,居則蓬室⑤,出則徒行。
子衣則文錦,食則梁肉⑥,居則連■⑦,出則結驷⑧。
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⑨,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⑩。
請谒不及相,遨遊不同行,固有年矣。
子自以德過朕邪?&rdquo西門子曰:&ldquo予無以知其實。
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此厚薄之驗欤?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顔厚矣。
&rdquo北宮子無以應,自失而歸。
中途遇東郭先生,先生曰:&ldquo汝奚往而反,■■而步■,有深愧之色邪?&rdquo北宮子言其狀。
東郭先生曰:&ldquo吾将舍汝之愧■,與汝更之西門氏而問之。
&rdquo曰:&ldquo汝奚辱北宮子之深乎?固且言之■。
&rdquo西門子曰:&ldquo北宮子言世族、年貌、言行與予并,而賤貴、貧富與予異。
予語之曰:予無以知其實。
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此将厚薄之驗欤?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顔厚矣。
&rdquo東郭先生曰:&ldquo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異于是矣。
夫北宮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
汝之達,非智得也;北宮子之窮,非愚失也。
皆天也,非人也。
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宮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識夫固然之理矣■。
&rdquo西門子曰: &ldquo先生止矣。
予不敢複言。
&rdquo北宮子既歸,衣其■褐,有狐貉之一溫一■;進其■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筚辂■,若文軒之飾■。
終身■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東郭先生聞之曰:&ldquo北宮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寐,易悟也哉■!&rdquo 【注釋】 ①人子達&mdash&mdash猶&ldquo人達子&rdquo,别人使你顯達。
以下&ldquo人子敬&rdquo、&ldquo人子愛&rdquo、&ldquo人子庸&rdquo、&ldquo人之誠&rdquo、&ldquo人子貴&rdquo、&ldquo人子富&rdquo、&ldquo人子利&rdquo,句法與此同。
②庸&mdash&mdash用。
③■褐&mdash&mdash音sh&ugra一ve(樹)。
褐,粗糙的衣服,古代多為貧苦者所服。
④粢粝&mdash&mdash粢,音zī(資),粟米。
粝,音l(厲),粗米。
粢粝,《釋 &igra一ve文》:&ldquo蓋謂粗舂粟麥為粢餅食之。
&rdquo,⑤蓬室&mdash&mdash猶言茅屋,泛指簡陋的房屋。
⑥粱肉&mdash&mdash粱,一精一美的飯食。
粱肉,指一精一美的飯菜。
⑦連■&mdash&mdash■,棟梁。
連■,棟梁相連,指高大華麗的房屋。
⑧結驷&mdash&mdash驷,古代四馬所駕之車,或指一車所駕之四馬。
結驷,車馬互相連結。
⑨熙然&mdash&mdash歡笑貌。
⑩愕然&mdash&mdash争辯貌。
■■■&mdash&mdash獨行貌。
■舍&mdash&mdash通&ldquo釋&rdquo,消除。
■固&mdash&mdash通&ldquo姑&rdquo,姑且。
■矣&mdash&mdash《集釋》:&ldquo《藏》本、吉府本、《四解》本、秦刻本皆無&lsquo矣&rsquo字,今依北宋本、世德堂本增。
&rdquo ■貉&mdash&mdash音hé(河)。
又稱&ldquo狗獾&rdquo,為重要的毛皮獸之一。
■■菽&mdash&mdash又作&ldquo戎菽&rdquo,大豆。
■筚辂&mdash&mdash音b(畢)l&ugra一ve(路),用荊竹樹枝編成的車子,即柴車。
&igra一ve ■文軒&mdash&mdash軒,古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車箱前頂較高,用漆有花紋或加皮飾的席子作障蔽。
文軒,畫有花紋的軒車。
■■然&mdash&mdash■,音yóu(由),舒适自得貌。
■寐&mdash&mdash睡眠,本文指迷糊,糊塗。
■悟&mdash&mdash《集釋》:&ldquo&lsquo悟&rsquo,北宋本作&lsquo寤&rsquo,《藏》本、世德堂本作&lsquo怛&rsquo。
&rdquo 【譯文】 北宮子對西門子說:&ldquo我和你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别人卻使你顯達;一樣的世家大族,而别人卻尊敬你;相貌也差不多,而别人卻喜歡你;一樣地說話,而别人卻采納你的意見;一樣的做事,而别人卻信任你;一樣的做官,而别人卻重用你;一樣的種田,而别人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