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顔師古注:&ldquo乘車之法,尊者居左,禦者居中,又有一人處車之右,以備傾側。
&rdquo (39)次車&mdash&mdash跟随的車子。
渠黃、踰輪、盜骊、山子&mdash&mdash均為駿馬名。
(40)柏夭主車&mdash&mdash柏夭,人名。
主車,居車左之人。
參百、奔戎&mdash&mdash均為人名。
(41)巨蒐氏之國&mdash&mdash《釋文》:&ldquo巨蒐,音渠搜,西戎國名。
&rdquo汪中:&ldquo巨蒐即《禹貢》之渠搜也。
&rdquo (42)湩&mdash&mdash音d&agra一veng(凍),乳一汁。
(43)阿&mdash&mdash曲隅。
(44)一陽一&mdash&mdash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均稱一陽一。
(45)黃帝之宮&mdash&mdash《釋文》引陸賈《新語》:&ldquo黃帝巡遊四海,登崑山;起宮,望于其上。
&rdquo (46)封&mdash&mdash與&ldquo豐&rdquo通,擴大、修繕。
《說文通訓定聲》:&ldquo封,假借為豐。
&rdquo《廣雅·釋诂一》:&ldquo封,大也。
&rdquo (47)賓于西王母&mdash&mdash成為西王母的賓客。
《釋文》引《河圖玉版》:&ldquo西王母居崑山。
&rdquo又引《紀年》:&ldquo穆王十七年西征,見西王母,賓于昭宮。
&rdquo張湛注:&ldquo西王母,人類也。
虎齒蓬發,戴勝善嘯也。
出《山海經》。
&rdquo (48)謠&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徒歌曰謠。
詩名《白雲》。
&rdquo王和之&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和,答也。
詩名《東歸》。
&rdquo (49)廼&mdash&mdash&ldquo乃&rdquo的異體字。
王重民:&ldquo&lsquo廼&rsquo本作&lsquo西&rsquo,字之誤也。
&lsquo焉&rsquo字仍當屬上為句,張注引《穆天子傳》雲&lsquo西登弇山&rsquo,按郭璞《穆天子傳注》曰:弇茲山,日所人也。
弇山在瑤池之西,為日所入處,張氏引之正以釋西觀之義,《禦覽》三引作&lsquo西觀日所入處&rsquo,文雖小異,&lsquo西&rsquo字尚不誤。
吉府本正作&lsquo西&rsquo。
&rdquo (50)於乎&mdash&mdash《釋文》&ldquo於&rdquo作&ldquo于&rdquo,雲:於乎音嗚呼,又作乎。
(51)諧&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諧,辨。
&rdquo (52)數&mdash&mdash音shǔ(暑),列舉罪狀。
(53)穆王幾神人哉&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言非神也。
&rdquo吳闿生:&ldquo幾當讀為豈,觀下文&lsquo幾虛語哉&rsquo可證。
&rdquo《釋文》:&ldquo幾音豈。
&rdquo (54)徂&mdash&mdash音c&ugra一ve,通&ldquo殂&rdquo,死亡。
(55)登假&mdash&mdash登,上。
假,音xiá(霞),當作&ldquo遐&rdquo,遠去。
《禮記曲禮下》:&ldquo告喪,曰天子登假。
&rdquo孔穎達疏:&ldquo登,上也;假,己也。
言天子上升己矣,若仙去然也。
&rdquo登假,猶言升天。
後來成為帝王去世的諱稱。
【譯文】 周穆王時,最西方的國家有個能幻化的人來到中國,他能進入水火之中,穿過金屬岩石,能翻倒山河,移動城市,懸在空中不會墜一落,碰到實物不被阻礙,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既能改變事物的形狀,又能改變人的思慮。
穆王對他像天神一樣的尊敬,像國君一樣的侍奉,把自己的寝宮讓出來讓他居住,用祭把神靈的膳食給他吃喝,選擇美麗的女子樂隊供他娛樂。
可是這個幻化人卻認為穆王的宮殿太低太差不可以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嫔妃又羶又醜不可以親近。
于是穆王便為他另築宮殿,土木建 築、雕梁畫棟,以至于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
穆王把府庫的錢财全部耗盡,才把樓台建成。
樓台高達八千尺,比終南山還要高,稱作中天之台,挑選鄭國和衛國美麗而苗條的女子,體灑香水,修飾娥眉,戴上首飾耳環,穿上東阿的細布,拖上齊國的絹綢,塗脂抹粉,描眉畫唇,佩珠玉,戴手镯,再帶上各種香草去充滿這座樓台,演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等動聽的音樂使他快樂,每月送去最美的衣服,每天送上最美的膳食。
可是那位幻化人還不高興,不得已才進去。
沒住多久,他邀請穆王一同出去遊玩。
穆王拉着他的衣袖,便騰雲而上,到天的中央才停下來。
接着便到了幻化人的宮殿。
幻化人的宮殿用金銀建築,以珠玉裝飾,在白雲與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麼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屯留在白雲之中。
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口舌嘗到的,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東西。
穆王真以為到了清都、紫微、鈞天、廣樂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
穆王低下頭往地面上看去,見自己的宮殿樓台簡直像累起來的上塊和堆起來的茅草。
穆王自己覺得即使在這裡住上幾十年也不會想念自己的國家的。
幻化人又請穆王一同遊玩。
所到之處,擡頭看不見太一陽一月亮,低頭看不見一江一河海洋。
光影照來,穆王眼花缭亂看不清楚;音響傳來,穆王耳鳴聲亂聽不明白。
百骸六髒,全都顫抖而不能平靜。
意志昏迷,精神喪失,于是請求幻化人帶他回去。
幻化人推了一把,穆王好像跌落到了虛空之中。
醒來以後,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左右還是原來侍候他的人。
看看眼前的東西,那水酒是剛倒出來的,菜肴是剛燒好的。
穆王問左右:&ldquo我剛才是從哪裡來的?&rdquo左右的人說:&ldquo大王不過是默默地待了一會兒。
&rdquo從此穆王精神恍愧了三個月才恢複正常。
再問幻化人。
幻化人說:&ldquo我與大王的精神出去遊玩罷了,形體何嘗移動過呢?而且您在天上居住的宮殿,與大王的宮殿有什麼不同呢?您在天上遊玩的花園,與大王的花園有什麼不同呢?大王習慣了經常看到的東西,對暫時的變化感到懷疑。
其實即使是最大的變化,無論是慢一點的變化還是快一點的變化,哪能都如實地描繪出來呢?&rdquo穆王十分高興,從此不過問國家大事,不親近大臣與嫔妃,毫無顧忌地到遙遠的地方去遊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種駿馬來駕車,右邊的服馬叫骅骝,左邊的服馬叫綠耳,右邊的駿馬叫赤骥,左邊的骖馬叫白犧。
穆王的馬車由造父駕馭,泰丙為車右。
随從的馬車,右邊的服馬叫渠黃,左邊的服馬叫踰輪,左邊的骖馬叫盜骊,右邊的駿馬叫山子,由柏夭主車,參百駕馭,奔戎為車右。
馳驅了一千裡,到了巨蒐氏的國家。
巨蒐氏于是獻上白鹄的血液供穆王飲用,準備牛馬的乳一汁給穆王洗腳,并供奉所有乘車與駕車的人。
吃喝以後繼續前進,又歇宿在崑山的彎曲處,赤水的北面。
第二天便登上了崑山巅,觀覽了黃帝的宮殿,并修繕整新,以傳于後世。
随後又成西王母的貴賓,在瑤池上宴飲。
西王母為穆王朗誦歌謠,穆王也跟着唱和,歌辭都很悲哀。
後來又觀賞了太一陽一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萬裡。
穆王于是歎道:&ldquo哎呀!我不修養道德而隻知道享樂,後世的人恐怕要譴責我的罪過了吧!&rdquo穆王難道是神人嗎?在一生中享盡了快樂,仍然活了一百歲才死,當時的人們還以為他升天了呢。
【原文】 老成子學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請其過而求退。
尹文先生揖而進之于室,屏左右而與之言曰:&ldquo昔老聃之徂西也①,顧而告予曰: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
造化之所始,一陰一陽一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
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
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随起随滅。
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②。
吾與汝亦幻也,奚須學哉?&rdquo老成子歸,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時③,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
終身不著其術,故世莫傳焉。
子列子曰:&ldquo善為化者,其道密庸④,其功同人⑤。
五帝之德⑥,三王之功⑦,未必盡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測之哉?&rdquo 【注釋】 ①徂&mdash&mdash音cú,往,到。
②與&mdash&mdash以。
③憣校&mdash&mdash憣,音fān(翻),變亂。
校,音jiǎo(絞),通&ldquo絞&rdquo。
《釋文》:&ldquo顧野王讀作翻一交一四時。
&rdquo ④密庸&mdash&mdash隐秘而平常。
⑤同人&mda
&rdquo (39)次車&mdash&mdash跟随的車子。
渠黃、踰輪、盜骊、山子&mdash&mdash均為駿馬名。
(40)柏夭主車&mdash&mdash柏夭,人名。
主車,居車左之人。
參百、奔戎&mdash&mdash均為人名。
(41)巨蒐氏之國&mdash&mdash《釋文》:&ldquo巨蒐,音渠搜,西戎國名。
&rdquo汪中:&ldquo巨蒐即《禹貢》之渠搜也。
&rdquo (42)湩&mdash&mdash音d&agra一veng(凍),乳一汁。
(43)阿&mdash&mdash曲隅。
(44)一陽一&mdash&mdash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均稱一陽一。
(45)黃帝之宮&mdash&mdash《釋文》引陸賈《新語》:&ldquo黃帝巡遊四海,登崑山;起宮,望于其上。
&rdquo (46)封&mdash&mdash與&ldquo豐&rdquo通,擴大、修繕。
《說文通訓定聲》:&ldquo封,假借為豐。
&rdquo《廣雅·釋诂一》:&ldquo封,大也。
&rdquo (47)賓于西王母&mdash&mdash成為西王母的賓客。
《釋文》引《河圖玉版》:&ldquo西王母居崑山。
&rdquo又引《紀年》:&ldquo穆王十七年西征,見西王母,賓于昭宮。
&rdquo張湛注:&ldquo西王母,人類也。
虎齒蓬發,戴勝善嘯也。
出《
&rdquo (48)謠&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徒歌曰謠。
詩名《白雲》。
&rdquo王和之&mdash&mdash張湛注:&ldquo和,答也。
詩名《東歸》。
&rdquo (49)廼&mdash&mdash&ldquo乃&rdquo的異體字。
王重民:&ldquo&lsquo廼&rsquo本作&lsquo西&rsquo,字之誤也。
&lsquo焉&rsquo字仍當屬上為句,張注引《穆天子傳》雲&lsquo西登弇山&rsquo,按郭璞《穆天子傳注》曰:弇茲山,日所人也。
弇山在瑤池之西,為日所入處,張氏引之正以釋西觀之義,《禦覽》三引作&lsquo西觀日所入處&rsquo,文雖小異,&lsquo西&rsquo字尚不誤。
吉府本正作&lsquo西&rsquo。
&rdquo (50)於乎&mdash&mdash《釋文》&ldquo於&rdquo作&ldquo于&rdquo,雲:於乎音嗚呼,又作乎。
(51)諧&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諧,辨。
&rdquo (52)數&mdash&mdash音shǔ(暑),列舉罪狀。
(53)穆王幾神人哉&mdash&mdash張湛注:&ldquo言非神也。
&rdquo吳闿生:&ldquo幾當讀為豈,觀下文&lsquo幾虛語哉&rsquo可證。
&rdquo《釋文》:&ldquo幾音豈。
&rdquo (54)徂&mdash&mdash音c&ugra一ve,通&ldquo殂&rdquo,死亡。
(55)登假&mdash&mdash登,上。
假,音xiá(霞),當作&ldquo遐&rdquo,遠去。
《禮記曲禮下》:&ldquo告喪,曰天子登假。
&rdquo孔穎達疏:&ldquo登,上也;假,己也。
言天子上升己矣,若仙去然也。
&rdquo登假,猶言升天。
後來成為帝王去世的諱稱。
【譯文】 周穆王時,最西方的國家有個能幻化的人來到中國,他能進入水火之中,穿過金屬岩石,能翻倒山河,移動城市,懸在空中不會墜一落,碰到實物不被阻礙,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既能改變事物的形狀,又能改變人的思慮。
穆王對他像天神一樣的尊敬,像國君一樣的侍奉,把自己的寝宮讓出來讓他居住,用祭把神靈的膳食給他吃喝,選擇美麗的女子樂隊供他娛樂。
可是這個幻化人卻認為穆王的宮殿太低太差不可以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嫔妃又羶又醜不可以親近。
于是穆王便為他另築宮殿,土木建 築、雕梁畫棟,以至于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
穆王把府庫的錢财全部耗盡,才把樓台建成。
樓台高達八千尺,比終南山還要高,稱作中天之台,挑選鄭國和衛國美麗而苗條的女子,體灑香水,修飾娥眉,戴上首飾耳環,穿上東阿的細布,拖上齊國的絹綢,塗脂抹粉,描眉畫唇,佩珠玉,戴手镯,再帶上各種香草去充滿這座樓台,演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等動聽的音樂使他快樂,每月送去最美的衣服,每天送上最美的膳食。
可是那位幻化人還不高興,不得已才進去。
沒住多久,他邀請穆王一同出去遊玩。
穆王拉着他的衣袖,便騰雲而上,到天的中央才停下來。
接着便到了幻化人的宮殿。
幻化人的宮殿用金銀建築,以珠玉裝飾,在白雲與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麼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屯留在白雲之中。
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口舌嘗到的,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東西。
穆王真以為到了清都、紫微、鈞天、廣樂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
穆王低下頭往地面上看去,見自己的宮殿樓台簡直像累起來的上塊和堆起來的茅草。
穆王自己覺得即使在這裡住上幾十年也不會想念自己的國家的。
幻化人又請穆王一同遊玩。
所到之處,擡頭看不見太一陽一月亮,低頭看不見一江一河海洋。
光影照來,穆王眼花缭亂看不清楚;音響傳來,穆王耳鳴聲亂聽不明白。
百骸六髒,全都顫抖而不能平靜。
意志昏迷,精神喪失,于是請求幻化人帶他回去。
幻化人推了一把,穆王好像跌落到了虛空之中。
醒來以後,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左右還是原來侍候他的人。
看看眼前的東西,那水酒是剛倒出來的,菜肴是剛燒好的。
穆王問左右:&ldquo我剛才是從哪裡來的?&rdquo左右的人說:&ldquo大王不過是默默地待了一會兒。
&rdquo從此穆王精神恍愧了三個月才恢複正常。
再問幻化人。
幻化人說:&ldquo我與大王的精神出去遊玩罷了,形體何嘗移動過呢?而且您在天上居住的宮殿,與大王的宮殿有什麼不同呢?您在天上遊玩的花園,與大王的花園有什麼不同呢?大王習慣了經常看到的東西,對暫時的變化感到懷疑。
其實即使是最大的變化,無論是慢一點的變化還是快一點的變化,哪能都如實地描繪出來呢?&rdquo穆王十分高興,從此不過問國家大事,不親近大臣與嫔妃,毫無顧忌地到遙遠的地方去遊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種駿馬來駕車,右邊的服馬叫骅骝,左邊的服馬叫綠耳,右邊的駿馬叫赤骥,左邊的骖馬叫白犧。
穆王的馬車由造父駕馭,泰丙為車右。
随從的馬車,右邊的服馬叫渠黃,左邊的服馬叫踰輪,左邊的骖馬叫盜骊,右邊的駿馬叫山子,由柏夭主車,參百駕馭,奔戎為車右。
馳驅了一千裡,到了巨蒐氏的國家。
巨蒐氏于是獻上白鹄的血液供穆王飲用,準備牛馬的乳一汁給穆王洗腳,并供奉所有乘車與駕車的人。
吃喝以後繼續前進,又歇宿在崑山的彎曲處,赤水的北面。
第二天便登上了崑山巅,觀覽了黃帝的宮殿,并修繕整新,以傳于後世。
随後又成西王母的貴賓,在瑤池上宴飲。
西王母為穆王朗誦歌謠,穆王也跟着唱和,歌辭都很悲哀。
後來又觀賞了太一陽一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萬裡。
穆王于是歎道:&ldquo哎呀!我不修養道德而隻知道享樂,後世的人恐怕要譴責我的罪過了吧!&rdquo穆王難道是神人嗎?在一生中享盡了快樂,仍然活了一百歲才死,當時的人們還以為他升天了呢。
【原文】 老成子學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請其過而求退。
尹文先生揖而進之于室,屏左右而與之言曰:&ldquo昔老聃之徂西也①,顧而告予曰: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
造化之所始,一陰一陽一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
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
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随起随滅。
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②。
吾與汝亦幻也,奚須學哉?&rdquo老成子歸,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時③,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
終身不著其術,故世莫傳焉。
子列子曰:&ldquo善為化者,其道密庸④,其功同人⑤。
五帝之德⑥,三王之功⑦,未必盡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測之哉?&rdquo 【注釋】 ①徂&mdash&mdash音cú,往,到。
②與&mdash&mdash以。
③憣校&mdash&mdash憣,音fān(翻),變亂。
校,音jiǎo(絞),通&ldquo絞&rdquo。
《釋文》:&ldquo顧野王讀作翻一交一四時。
&rdquo ④密庸&mdash&mdash隐秘而平常。
⑤同人&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