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不空譯)

關燈
行及智慧  得殊勝聞持 常轉于舌端  乃至證菩提 如說于此經  決定得總持 如來于此說  于中得菩提 由聞此總持  燃燈授我記 刹那見諸佛  數如殑伽沙 若欲知諸佛  悉皆所說法 應當習此經  悉皆疾獲得 佛刹為清淨  聲聞得成就 光相皆清淨  此經皆能作 應為不放逸  七日當思惟 八十俱胝佛  授與陀羅尼 思惟勿應思  不思慎莫思 所思勿應思  則得陀羅尼 猶如入大海  不求諸财寶 得此陀羅尼  不求餘安樂 得近于正覺  是故汝當習 獲得寂靜句  即得三菩提 爾時世尊複告舍利弗。

    菩薩有四法成就。

    得此陀羅尼。

    何者為四。

    所謂不著貪欲。

    于諸有情不生嫉妒。

    一切自己财物舍施心無追悔。

    晝夜愛法與法自娛。

    舍利弗菩薩摩诃薩。

    由成就四法得陀羅尼。

     爾時世尊複說伽他曰。

     應棄臭穢欲  弊惡魔之境 由此為地獄  亦為惡趣因 于他勿嫉妒  為親名利故 慈目視衆生  得大威妙色 衆生所诤訟  積聚為根本 是故應棄貪  舍貪得總持 晝夜專求法  一心求菩提 陀羅尼現前  由習如是經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诃薩。

    成就四法得陀羅尼。

    雲何為四。

    所謂習阿蘭若極無诤處。

    住深法忍辱力。

    不著利養恭敬名聞。

    于諸所愛物。

    舍施而不顧戀。

    乃至于身命。

    舍利弗由成就此四法。

    即得陀羅尼。

     爾時世尊複說伽他曰。

     應住蘭若佛稱贊  住彼勿應輕他人 當樂甚深之法忍  精勤由如救頭燃 勿于利養生貪著  由此因緣成矯行 精粗知足猶如鳥  得為人身作果實 奇哉善獲如來法  棄舍宅舍多苦本 應當清淨身口意  深生恭敬于佛法 貪利之人無念慧  無信無戒無思法 菩提遙遠如空地  是故遠離貪愛心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诃薩。

    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

    雲何為四。

    所謂入八字義。

    何者為八。

    謂。

     跛字者勝義。

    随入一切法無我。

     攞字者相随形好無相随形好故。

    随入一切如來法身。

     嚩字者愚夫法聖人法。

    随入無二無别。

     惹字者生老死非生老死去不去。

    随入無生無滅。

     迦字者業異熟。

    随入非業異熟。

     馱字者陀羅尼法要空無相無願。

    随入法界。

     舍字者奢摩他毗缽舍那。

    非奢摩他毗缽舍那一切法。

    随入真如。

     乞灑二合字者一切法刹那無盡無壞無身本寂故。

    随入一切法涅槃。

    如是八字義應當随入。

    此是入初義。

    于此陀羅尼法要。

    善應書寫當受持之。

    即随入第二義。

    于此陀羅尼法要。

    半月半月當讀勤加修習系念。

    則随入第三義。

    于此陀羅尼法要。

    修習菩薩摩诃薩。

    應當勸發慰喻贊歎一切衆生。

    令修學此陀羅尼。

    則随入第四義。

    舍利弗菩薩摩诃薩由此四法成就。

    得是陀羅尼。

     爾時世尊複說伽他曰。

     思惟八字義  書寫持此經 半月當讀習  亦勸他有情 近菩提廣慧  現見一切佛 所住十方界  從彼學生信 舍利弗菩薩摩诃薩。

    修習此陀羅尼者。

    得四種功德。

    何者為四。

    所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鹹皆攝受。

    無諸魔障。

    業障速得遠離。

    獲得無礙辯才。

    舍利弗菩薩摩诃薩。

    由習此陀羅尼。

    得四種功德。

     爾時世尊複說伽他曰。

     諸佛皆攝受  魔衆不得便 業障速遠離  得無礙辯才 舍利弗古往過去無數過無數廣大高遠無量劫。

    是時有佛。

    名寶吉祥威光王劫如來應供正遍知。

    出興于世。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複次舍利弗彼寶吉祥威光王劫如來般涅槃時。

    有人王名持光轉輪聖王。

    具足七寶。

    彼王有子。

    号不思議功德寶吉祥。

    年始十六。

    從彼佛聞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法要。

    才聞是陀羅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