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泥洹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谛視善不善
如是世尊。
說此正法亦複非為究竟之說。
所以者何。
衆邪外道皆向泥犁。
然佛世尊教諸弟子皆向泥洹。
若生天上此則名為毀譽之說。
如是種種不随順說。
雲何世尊。
偈中說言。
于他善随順。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我所以說善随順者。
有因有緣。
時阿阇世王害父王已。
來詣我所而問我言。
雲何世尊。
為一切智非一切智耶。
若一切智者。
提婆達多于百千生中于如來所常懷惡心。
雲何聽使而得出家。
我即為彼而說此偈。
于他善随順。
彼阿阇世王。
有害父罪而不自覺。
如來欲使自省己過令其罪輕。
是故說言。
但自觀身行。
谛視善不善。
汝今雲何見不随順。
若有持戒修行慈心而觀彼過。
是則諸佛如來之法。
欲令己身及諸衆生悉皆安樂。
是以應觀他作不作己身亦然。
常作是觀是我弟子。
爾時世尊。
複語文殊師利言。
如我說偈。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爾時文殊師利複于佛前。
而說偈言。
非一切懼死 一切畏杖痛 亦不悉喻己 而恕彼衆生 如是世尊。
略說法門亦非究竟。
所以者何。
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大臣之寶。
若諸天人及餘衆生能加害者無有是處。
勇士烈女野馬獸王持戒比丘。
雖有對至而不恐怖。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
是則有餘說。
又複不可以己喻彼。
所以者何。
若阿羅漢以己喻彼則為命想。
若命想者此非上士。
計命想者愚夫邪見向惡趣門。
又複羅漢我及衆生空無所有。
誰死誰殺。
起害想者。
無有是處。
而彼所說我為喻者。
為有我喻。
為無我喻。
若是我喻則為下劣。
若無我喻是阿羅漢無有譬喻。
然佛世尊。
不以無因而妄說法。
有王舍城大獵師主殺生。
供施請佛及僧唯願哀受。
然佛世尊未曾食肉。
等視一切如羅睺羅。
即為獵師。
而說此偈。
當觀長壽者 不害衆生故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佛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人中之仙安慰衆生。
善說如來方便密教。
爾時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恭敬于父母 增加其供養 緣斯孝道故 死堕無擇獄 世尊。
此偈說無明恩愛以為父母。
衆生随順令其增長造諸惡業。
死即當堕無擇地獄。
爾時世尊複告文殊師利。
如我所說偈。
一切因他勢力苦 一切己力自在樂 一切憍慢勢暴害 一切賢善人所愛 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非一切因他力苦 亦非己力自在樂 非一切慢勢暴害 非一切賢人所愛 此是世尊。
略現法門非究竟說。
所以者何。
如庶民子從師而學。
俯仰進止悉由于師。
道藝既成永得安樂。
如王者子己力自在。
不随他教愚闇常苦。
所以如來說此偈者。
其諸衆生為魔所持不得自在。
如來為彼而說此偈。
是故當知非為一切他力故苦。
亦非一切己力故樂。
一切憍慢勢暴害者。
此亦有餘說。
非一切慢為盡暴害。
猶如有人憍慢傲俗。
出家學道或計福德持戒清淨。
當知是等雖為憍慢非為暴害。
一切賢善人所愛者。
亦有餘說。
如内法中犯四重禁。
能自克勵執持威儀雖修賢行。
以破正業人所不愛。
何因世尊而說此偈。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諸佛如來不以無因而妄說法。
時王舍城有拘鄰女名須跋陀羅。
惡厭世俗。
來詣佛所欲求出家。
女人之法不得自在制由男子。
自歸三寶。
佛知其意。
亦知是時而說此偈。
一切由他勢力苦。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人中之仙。
能問如來方便密教。
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一切衆生類 皆依飲食存 一切諸嬰兒 悉無吝惜心 一切諸世間 揣食增其病 一切行法者 同止得安樂 如是世尊。
今受純陀飯食供養将無增患。
爾時世尊複為文殊師利。
而說偈言。
非一切衆生 皆依飲食存 非一切嬰兒 悉無吝惜心 非一切世間 揣食增其病 非一切行法 同止得安樂 汝文殊師利。
所得病者我當得病。
諸阿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悉不揣食此則諸佛如來定法。
若言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曾揣食者。
壞大士義。
而受衆生百千布施。
贊歎一切布施功德。
欲濟衆生度三惡道無邊苦海。
雖不揣食而常歎施。
欲令衆生成檀波羅蜜。
端坐樹下六年苦行。
豈謂不食而形瘦耶。
勿謂如來衆生同數。
如來已度愛欲諸流。
不同世人境界行處。
如來境界不可思議。
聲聞弟子亦複如是。
言揣食者是有餘說。
一切嬰兒離悭惜者。
亦有餘說。
乃有無量永離悭心無動快樂。
一切揣食增其病者。
亦有餘說。
外來之病劍刺瘡疣其數無量。
一切行法同止安樂者。
亦是如來有餘之說。
其法多種。
亦有修習世俗善法。
身口意業種種淨法種種信心。
而共同止不相随順。
是故當知諸佛如來。
不以無因緣故違義而說。
以教化故方便說法。
時有半頭梵志。
與諸同止修天祠齋法。
來詣佛所。
為降伏彼令舍異見。
而說此偈。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雲何世尊。
諸餘契經皆是如來有餘說耶。
佛言不也。
善男子。
若有衆生功德成就善解深法。
如來為說常住安樂無餘之法。
諸餘衆生樂聞法者。
如來為彼或有餘說或無餘說。
迦葉菩薩即大歡喜白佛言。
奇哉世尊。
等視衆生猶如一子。
佛告迦葉。
善哉。
善男子。
應當如是谛解深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唯願如來。
說此方等般泥洹經所得功德。
佛告迦葉。
此摩诃衍般泥洹經。
聞其名者所得功德。
非是聲聞及辟支佛能究竟說。
此摩诃衍般泥洹經所生功德不可思議。
唯是諸佛如來境界。
爾時諸天世人及阿修羅。
即于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如來天中天 甚深難思議 如來之所說 方等泥洹經 出生諸功德 亦不可思議 正法難思議 僧寶亦複然 唯願天中天 哀愍小留住 上座尊迦葉 眷屬須臾至 尊者阿難陀 多聞大仙士 及摩竭提王 國王阿阇世 斯等于如來 最親密弟子 彼諸正士等 必懷疑惑想 如來為泥洹 為當長存世 此等心懷疑 于何而取定 願哀須臾住 待至為決疑 爾時世尊為諸大衆。
而說偈言。
諸懷疑惑者 汝等勿憂慮 我法生長子 上座大迦葉 阿難多聞士 是等須臾至 要令彼見我 我當般泥洹 如斯智慧士 觀如來雙足 彼自知我身 常無常真實 爾時一切大衆眷屬。
供養如來天缯華蓋。
燒衆名香作天伎樂。
其數無量不可為喻供養佛已。
萬恒河沙諸衆生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住于菩薩最初住地。
純陀長者歡喜踴躍。
菩提甘露以灌其頂。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迦葉菩薩純陀菩薩。
汝善男子。
自修其心慎莫放逸。
我今背疾舉身皆痛欲須燕卧。
汝文殊師利。
當為一切四衆說法。
如來正法今付囑汝乃至上座摩诃迦葉及阿難到。
汝當廣說。
于是世尊。
化衆生故現身有疾。
右脅著地系念明想。
大般泥洹經卷第六
說此正法亦複非為究竟之說。
所以者何。
衆邪外道皆向泥犁。
然佛世尊教諸弟子皆向泥洹。
若生天上此則名為毀譽之說。
如是種種不随順說。
雲何世尊。
偈中說言。
于他善随順。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我所以說善随順者。
有因有緣。
時阿阇世王害父王已。
來詣我所而問我言。
雲何世尊。
為一切智非一切智耶。
若一切智者。
提婆達多于百千生中于如來所常懷惡心。
雲何聽使而得出家。
我即為彼而說此偈。
于他善随順。
彼阿阇世王。
有害父罪而不自覺。
如來欲使自省己過令其罪輕。
是故說言。
但自觀身行。
谛視善不善。
汝今雲何見不随順。
若有持戒修行慈心而觀彼過。
是則諸佛如來之法。
欲令己身及諸衆生悉皆安樂。
是以應觀他作不作己身亦然。
常作是觀是我弟子。
爾時世尊。
複語文殊師利言。
如我說偈。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爾時文殊師利複于佛前。
而說偈言。
非一切懼死 一切畏杖痛 亦不悉喻己 而恕彼衆生 如是世尊。
略說法門亦非究竟。
所以者何。
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大臣之寶。
若諸天人及餘衆生能加害者無有是處。
勇士烈女野馬獸王持戒比丘。
雖有對至而不恐怖。
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
是則有餘說。
又複不可以己喻彼。
所以者何。
若阿羅漢以己喻彼則為命想。
若命想者此非上士。
計命想者愚夫邪見向惡趣門。
又複羅漢我及衆生空無所有。
誰死誰殺。
起害想者。
無有是處。
而彼所說我為喻者。
為有我喻。
為無我喻。
若是我喻則為下劣。
若無我喻是阿羅漢無有譬喻。
然佛世尊。
不以無因而妄說法。
有王舍城大獵師主殺生。
供施請佛及僧唯願哀受。
然佛世尊未曾食肉。
等視一切如羅睺羅。
即為獵師。
而說此偈。
當觀長壽者 不害衆生故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佛言。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
人中之仙安慰衆生。
善說如來方便密教。
爾時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恭敬于父母 增加其供養 緣斯孝道故 死堕無擇獄 世尊。
此偈說無明恩愛以為父母。
衆生随順令其增長造諸惡業。
死即當堕無擇地獄。
爾時世尊複告文殊師利。
如我所說偈。
一切因他勢力苦 一切己力自在樂 一切憍慢勢暴害 一切賢善人所愛 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非一切因他力苦 亦非己力自在樂 非一切慢勢暴害 非一切賢人所愛 此是世尊。
略現法門非究竟說。
所以者何。
如庶民子從師而學。
俯仰進止悉由于師。
道藝既成永得安樂。
如王者子己力自在。
不随他教愚闇常苦。
所以如來說此偈者。
其諸衆生為魔所持不得自在。
如來為彼而說此偈。
是故當知非為一切他力故苦。
亦非一切己力故樂。
一切憍慢勢暴害者。
此亦有餘說。
非一切慢為盡暴害。
猶如有人憍慢傲俗。
出家學道或計福德持戒清淨。
當知是等雖為憍慢非為暴害。
一切賢善人所愛者。
亦有餘說。
如内法中犯四重禁。
能自克勵執持威儀雖修賢行。
以破正業人所不愛。
何因世尊而說此偈。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諸佛如來不以無因而妄說法。
時王舍城有拘鄰女名須跋陀羅。
惡厭世俗。
來詣佛所欲求出家。
女人之法不得自在制由男子。
自歸三寶。
佛知其意。
亦知是時而說此偈。
一切由他勢力苦。
善哉善哉。
文殊師利人中之仙。
能問如來方便密教。
文殊師利。
複說偈言。
一切衆生類 皆依飲食存 一切諸嬰兒 悉無吝惜心 一切諸世間 揣食增其病 一切行法者 同止得安樂 如是世尊。
今受純陀飯食供養将無增患。
爾時世尊複為文殊師利。
而說偈言。
非一切衆生 皆依飲食存 非一切嬰兒 悉無吝惜心 非一切世間 揣食增其病 非一切行法 同止得安樂 汝文殊師利。
所得病者我當得病。
諸阿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悉不揣食此則諸佛如來定法。
若言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曾揣食者。
壞大士義。
而受衆生百千布施。
贊歎一切布施功德。
欲濟衆生度三惡道無邊苦海。
雖不揣食而常歎施。
欲令衆生成檀波羅蜜。
端坐樹下六年苦行。
豈謂不食而形瘦耶。
勿謂如來衆生同數。
如來已度愛欲諸流。
不同世人境界行處。
如來境界不可思議。
聲聞弟子亦複如是。
言揣食者是有餘說。
一切嬰兒離悭惜者。
亦有餘說。
乃有無量永離悭心無動快樂。
一切揣食增其病者。
亦有餘說。
外來之病劍刺瘡疣其數無量。
一切行法同止安樂者。
亦是如來有餘之說。
其法多種。
亦有修習世俗善法。
身口意業種種淨法種種信心。
而共同止不相随順。
是故當知諸佛如來。
不以無因緣故違義而說。
以教化故方便說法。
時有半頭梵志。
與諸同止修天祠齋法。
來詣佛所。
為降伏彼令舍異見。
而說此偈。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雲何世尊。
諸餘契經皆是如來有餘說耶。
佛言不也。
善男子。
若有衆生功德成就善解深法。
如來為說常住安樂無餘之法。
諸餘衆生樂聞法者。
如來為彼或有餘說或無餘說。
迦葉菩薩即大歡喜白佛言。
奇哉世尊。
等視衆生猶如一子。
佛告迦葉。
善哉。
善男子。
應當如是谛解深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唯願如來。
說此方等般泥洹經所得功德。
佛告迦葉。
此摩诃衍般泥洹經。
聞其名者所得功德。
非是聲聞及辟支佛能究竟說。
此摩诃衍般泥洹經所生功德不可思議。
唯是諸佛如來境界。
爾時諸天世人及阿修羅。
即于佛前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如來天中天 甚深難思議 如來之所說 方等泥洹經 出生諸功德 亦不可思議 正法難思議 僧寶亦複然 唯願天中天 哀愍小留住 上座尊迦葉 眷屬須臾至 尊者阿難陀 多聞大仙士 及摩竭提王 國王阿阇世 斯等于如來 最親密弟子 彼諸正士等 必懷疑惑想 如來為泥洹 為當長存世 此等心懷疑 于何而取定 願哀須臾住 待至為決疑 爾時世尊為諸大衆。
而說偈言。
諸懷疑惑者 汝等勿憂慮 我法生長子 上座大迦葉 阿難多聞士 是等須臾至 要令彼見我 我當般泥洹 如斯智慧士 觀如來雙足 彼自知我身 常無常真實 爾時一切大衆眷屬。
供養如來天缯華蓋。
燒衆名香作天伎樂。
其數無量不可為喻供養佛已。
萬恒河沙諸衆生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住于菩薩最初住地。
純陀長者歡喜踴躍。
菩提甘露以灌其頂。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迦葉菩薩純陀菩薩。
汝善男子。
自修其心慎莫放逸。
我今背疾舉身皆痛欲須燕卧。
汝文殊師利。
當為一切四衆說法。
如來正法今付囑汝乃至上座摩诃迦葉及阿難到。
汝當廣說。
于是世尊。
化衆生故現身有疾。
右脅著地系念明想。
大般泥洹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