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

關燈
谛了 爾時純陀白佛言。

    善哉善哉。

    世尊。

    我等凡劣得知如來泥洹不可思議。

    世尊。

    我今便得與彼大人諸菩薩衆及諸羅漢等無有異。

    如文殊師利童子及阿羅漢。

    此等衆中若有最初受戒。

    即受戒曰得在僧數。

    我今凡劣亦複如是。

    蒙佛威神得同斯等大賢衆數。

    唯然世尊。

    願使如來長存于世不願泥洹如燋敗種。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

    莫作是願。

    所以者何。

    當作是觀。

    有為行法性自如是。

    如是觀者空慧具足。

    欲求正法當作是覺。

    純陀答曰。

    文殊師利。

    夫如來者是人中尊為天中天。

    名為應供豈是行耶。

    若是行者為生滅法。

    譬如水泡速起速滅。

    往來流轉猶如車輪。

    若使如來是行數者。

    終不得出人天之上。

    非天中天亦非應供。

    複次文殊師利。

    汝豈不聞有天長壽。

    而今如來不滿百歲。

    雲何生死之法。

    稱人天上為天中天名曰應供。

    文殊師利。

    譬如有人作聚落主。

    随其功勳漸漸遷轉得為高位。

    衆人所敬财力自在。

    受福既盡還為貧賤人不齒錄。

    若使如來是行數者。

    亦複如是。

    非人中上非天中天。

    亦非應供轉為下劣。

    所以者何。

    起滅法故。

    是故文殊師利。

    莫作是觀。

    如來應供等正覺是行數也。

    複次文殊師利。

    為知而說為不知而說。

    如何妄想而謂如來是行數耶。

    若如來是行數者。

    不名三界自在法王。

    所以者何。

    譬如有王勇猛多力一人當千。

    時人号名千力士王。

    以能降伏千力士故。

    如來應供等正覺。

    亦複如是。

    降伏煩惱魔陰魔死魔自在天魔。

    如是諸魔力士憍慢悉伏。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

    得為三界自在法王。

    若使如來是死法者。

    無實功德如千力士王也。

    是故文殊師利。

    汝莫于如來起行數妄想。

    複次文殊師利。

    譬如巨富長者唯生一子。

    相師占子有短壽相。

    父母聞之心大愁戚。

    我等薄相居門不吉。

    生短壽子不複愛重。

    所以者何。

    夫天人婆羅門中有短壽者。

    斯等同輩自不愛敬以短壽故。

    如是文殊師利。

    若當如來同世人壽者。

    亦如世人不為父母之所愛敬。

    如來應供等正覺是行數者。

    亦複不為人天阿修羅之所愛敬。

    現見轉變故。

    所以者何。

    同一切法退敗知見。

    而為衆生說解脫教。

    如是義者何名正覺。

    是故文殊師利。

    莫于如來起行數妄想也。

    複次文殊師利如貧女人無有居止加複疾病。

    遊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

    其客舍主驅遣令出。

    抱兒随道向豐樂國。

    于路困乏蚊虻毒蟲唼食其身。

    經由恒水抱子而渡。

    水流漂急不放其子。

    遂至沒溺母子俱死。

    由是慈心救子功德。

    身壞命終生淨妙天。

    所以者何。

    以不惜命救護子故。

    文殊師利。

    菩薩如是欲護正 法者。

    不于如來而造行觀。

    造行觀者當知是人盲無慧眼。

    于世尊所應正觀察不可思議。

    當知如來非有為法。

    以是現化安樂衆生。

    彼貧女人救護其子。

    不惜身命故生淨妙天。

    護法菩薩亦複如是。

    能知如來非有為法。

    是長存法是久住法。

    因此護法得現法果速成解脫。

    複次文殊師利。

    譬如丈夫遠行寄止他舍疲極而卧。

    大火卒起焚燒此家。

    驚覺見火燒逼其身欲出火難。

    衣服燒盡自愧裸身。

    不出火宅遂至燒死。

    以慚愧功德故。

    身壞命終。

    八十千返為三十三天王。

    複百千返為梵天王。

    來生人中常為轉輪聖王。

    不堕惡趣永處安樂因慚愧故如是。

    文殊師利。

    當知如來是方便行。

    應如彼丈夫慚愧而死。

    甯同外道玩習邪見。

    不為持戒比丘于無為如來作有為想知而妄語。

    若于如來作有為想者。

    當知是人阿鼻地獄常為室宅。

    是故莫于如來作有為數。

    能于如來作無為想者。

    從是得度智慧大海。

    不為死屍之所迷惑。

    是為甚深智度成就。

    以此智果疾逮如來具足相好。

     爾時文殊師利謂純陀言。

    善哉。

    善男子。

    應如是知。

    如來常住無為非變易法。

    汝善男子。

    有是智者亦能如佛隐覆有為方便示現。

    汝今不久當成佛道。

    如此勝妙奇特功德。

    唯佛世尊乃能歎說。

    複次純陀。

    應時施及法施。

    出于一切衆施之上應時施者。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若遠行來若在道路。

    随其力能疾應所須。

    是檀波羅蜜種子生大果報。

    純陀汝今随其力能為佛及僧施最後供。

    宜知是時。

    世尊滅度垂至。

    純陀答曰。

    文殊師利。

    何煩催此垢穢食為。

    如來甯當待此食耶。

    如來六年在道樹下難行苦行。

    日食麻米猶自支持。

    況今須臾豈不能耶。

    汝謂如來食此食乎。

    如來法身非穢食身。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純陀所說真實說也。

    又語純陀。

    汝成大智明解大乘。

    文殊師利謂純陀言。

    汝今便為稱可如來為佛所念。

    純陀答言。

    如來。

    豈偏念耶。

    一切衆生悉平等念。

    汝莫作此颠倒想說。

    念可念者是二悉無當作是行。

    夫愛念者。

    譬如乳牛雖複饑渴行求水草。

    若足未足忽念其子便疾還歸。

    諸佛世尊無此苦念。

    視一切衆生皆如一子。

    是智慧念諸佛境界。

    又文殊師利。

    譬如象馬寶車遲速不同。

    如是我等九部之乘。

    不能等問如來智慧。

    又文殊師利。

    譬如金翅鳥王陵虛而飛。

    經由大海影現水中其身長大。

    水性之類莫能測量其形大小。

    如嬰兒病不堪大藥。

    文殊師利言。

    如純陀所說然。

    我為諸菩薩故。

    于甚深功德而立此論。

    爾時世尊。

    從其面門複放種種色光。

    文殊師利童子。

    見此光明知如來泥洹時至。

    便告長者純陀言。

    汝為如來臨般泥洹施最後供。

    其時已到宜應速設。

    純陀。

    當知如來不以無事而放光明。

    其義有以。

    宜速宜速。

    莫令失時如過采之華。

    長者純陀默然而住。

    佛告純陀。

    如來須臾泥洹。

    汝供養僧今正是時。

    如是再三。

    純陀怅悢舉聲歎曰。

    何其怪哉世間虛空。

    如來長逝悲号流淚。

    而複啟請願哀久住。

    世尊告曰。

    純陀。

    汝莫啼哭自亂其心。

    當正思惟修野馬觀。

    芭蕉夢幻電光壞器等無有堅實。

    當知有為為災患宅。

    純陀白佛。

    如來。

    不哀住世。

    世間虛空。

    我等焉得而不啼哭。

    佛言。

    純陀。

    今我哀汝及一切衆生而般泥洹。

    諸佛法爾。

    有為之法性亦複然。

    汝于一切諸有為行。

    當思我昔說無常偈苦偈空偈非我之偈。

    我說此身為災患偈。

    如水上泡生滅之偈。

    莫但憂悲如凡人法。

    純陀白佛。

    如是世尊。

    誠知如來方便泥洹。

    我故悲惱不能自持。

    佛告純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應知如來方便泥洹。

    當知佛經如涉大海。

    長壽非長壽。

    起法滅法幻法方便法。

    時非時性非性。

    如是等盡應知。

    純陀。

    汝欲疾度三有海者。

    可速設供諸天人阿修羅所赍供具。

    今當得為最後供養。

    令一切衆生從我得不動快樂。

    汝及餘人值良福田。

    汝于如來等正覺所設檀波羅蜜。

    不留難者亦當自成如來福田。

     時純陀長者欲度一切衆生故。

    低頭泣淚猶如雨下。

    譬如日出照青樹葉赤脈悉現。

    純陀長者亦複如是。

    血淚俱下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今當從教。

    然如來泥洹甚深之義。

    非我凡細所能測量。

    亦非聲聞緣覺所知。

    唯佛世尊智慧境界。

     爾時純陀與諸眷屬。

    為度一切衆生故。

    稽首佛足右繞畢燒香散華供養世尊。

    并複供養文殊師利。

    以供辦飯故還歸其家。

     大般泥洹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