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六卷

關燈
用求财不得。

    又見不求自然得者。

    又見有人慈心不殺反更中夭。

    又見憙殺終保年壽。

    又見有人淨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脫有不得者。

    是故我說一切衆生受苦樂報。

    皆由往日本業因緣。

    須跋。

    我複當問。

    仁者。

    實見過去業不。

    若有是業為多少耶。

    現在苦行能破多少耶。

    能知是業已盡不盡耶。

    是業既盡一切盡耶。

    彼若見答。

    我實不知。

    我便當為彼人引喻。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

    其家眷屬為請醫師令拔是箭。

    既拔箭已身得安隐。

    其後十年是人猶憶了了分明。

    是醫為我拔出毒箭以藥塗拊。

    令我得差安隐受樂。

    仁既不知過去本業。

    雲何能知現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耶。

    彼若複言。

    瞿昙。

    汝今亦有過去本業。

    何故獨責我過去業。

    瞿昙經中亦作是說。

    若見有人豪貴自在。

    當知是人先世好施。

    如是不名過去業耶。

    我複答言。

    仁者。

    如是知者名為比知不名真知。

    我佛法中或有由因知果。

    或有從果知因。

    我佛法中有過去業有現在業。

    汝則不爾。

    唯有過去業無現在業。

    汝法不從方便斷業。

    我法不爾從方便斷。

    汝業盡已則得苦盡。

    我即不爾。

    煩惱盡已業苦則盡。

    是故我今責汝過去業。

    彼人若言瞿昙我實不知從師受之。

    師作是說我實無咎。

    我言。

    仁者汝師是誰。

    彼若見答。

    是富蘭那。

    我複語言。

    汝昔何不一一咨問。

    大師實知過去業不。

    汝師若言我不知者。

    汝複雲何受是師語。

    若言我知複應問言。

    下苦因緣受中上苦不。

    中苦因緣受下上苦不。

    上苦因緣受中下苦不。

    若言不者。

    複應問言。

    師雲何說苦樂之報唯過去業非現在耶。

    複應問言。

    是現在苦過去有不。

    若過去有。

    過去之業悉已都盡。

    若都盡者雲何複受今日之身。

    若過去無唯現在有。

    雲何複言衆生苦樂皆過去業。

    仁者。

    若知現在苦行能壞過去業。

    現在苦行複以何破。

    如其不破苦即是常。

    苦若是常。

    雲何說言得苦解脫。

    若更有行壞苦行者。

    過去已盡雲何有苦。

    仁者。

    如是苦行能令樂業受苦果不。

    複令苦業受樂果不。

    能令無苦無樂業作不受果不。

    能令現報作生報不。

    能令生報作現報不。

    令是二報作無報不。

    能令定報作無報不。

    能令無報作定報不。

    彼若複言。

    瞿昙不能。

    我複當言。

    仁者。

    如其不能何因緣故受是苦行。

    仁者當知。

    定有過去業現在因緣。

    是故我言因煩惱生業因業受報。

    仁者當知。

    一切衆生有過去業有現在因。

    衆生雖有過去壽業。

    要賴現在飲食因緣。

    仁者。

    若說衆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

    是事不然。

    何以故。

    仁者。

    譬如有人為王除怨。

    以是因緣多得财寶。

    因是财寶受現在樂。

    如是之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

    譬如有人殺王愛子。

    以是因緣喪失身命。

    如是之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

    仁者。

    一切衆生現在因于四大時節土地人民受苦受樂。

    是故我說。

    一切衆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

    仁者。

    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

    一切聖人不得解脫。

    何以故。

    一切衆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

    是故我說。

    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仁者。

    若受苦行便得道者。

    一切畜生悉應得道。

    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

    以是因緣。

    我經中說。

    斫伐此林。

    莫斫伐樹。

    何以故。

    從林生怖不從樹生。

    欲調伏身先當調心。

    心喻于林身喻于樹。

    須跋陀言。

    世尊。

    我已先調伏心。

    佛言。

    善男子。

    汝今雲何能先調心。

    須跋陀言。

    世尊。

    我先思惟。

    欲是無常無樂無淨。

    觀色即是常樂清淨。

    作是觀已。

    欲界結斷獲得色處。

    是故名為先調伏心。

    次複觀色。

    色是無常如癰如瘡如毒如箭。

    見無色常清淨寂靜。

    如是觀已。

    色界結盡得無色處。

    是故名為先調伏心。

    次複觀想即是無常癰瘡毒箭。

    如是觀已。

    獲得非想非非想處。

    是非想非非想即一切智寂靜清淨。

    無有堕墜常恒不變。

    是故我能調伏其心。

    佛言。

    善男子。

    汝雲何能調伏心耶。

    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猶名為想。

    涅槃無想。

    汝雲何言獲得涅槃。

    善男子。

    汝已先能呵責粗想。

    今者雲何愛着細想。

    不知呵責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故名為想如癰如瘡如毒如箭。

    善男子。

    汝師郁頭藍弗利根聰明。

    尚不能斷如是非想非非想處受于惡身。

    況其餘者。

    世尊。

    雲何能斷一切諸有。

    佛言。

    善男子。

    若觀實相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須跋陀言。

    世尊。

    雲何名為實相。

    善男子。

    無相之相名為實相。

    世尊。

    雲何名為無相之相。

    善男子。

    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及自他相。

    無無因相無作相無受相。

    無作者相無受者相。

    無法非法相。

    無男女相。

    無士夫相。

    無微塵相。

    無時節相。

    無為自相無為他相無為自他相。

    無有相無無相。

    無生相無生者相。

    無因相無因因相。

    無果相無果果相。

    無晝夜相無明闇相。

    無見相無見者相。

    無聞相。

    無聞者相。

    無覺知相無覺知者相。

    無菩提相無得菩提者相。

    無業相無業主相。

    無煩惱相無煩惱主相。

    善男子。

    如是等相随所滅處名真實相。

    善男子。

    一切諸法皆是虛假。

    随其滅處是名為實。

    是名實相。

    是名法界。

    名畢竟智。

    名第一義谛。

    名第一義空。

    善男子。

    是相法界畢竟智第一義谛第一義空。

    下智觀故得聲聞菩提。

    中智觀故得緣覺菩提。

    上智觀故得無上菩提 說是法時。

    十千菩薩得一生實相。

    萬五千菩薩。

    得二生法界。

    二萬五千菩薩得畢竟智。

    三萬五千菩薩悟第一義谛。

    是第一義谛。

    亦名第一義空。

    亦名首楞嚴三昧。

    四萬五千菩薩得虛空三昧。

    是虛空三昧亦名廣大三昧。

    亦名智印三昧。

    五萬五千菩薩得不退忍。

    是不退忍。

    亦名如法忍。

    亦名如法界。

    六萬五千菩薩得陀羅尼。

    是陀羅尼。

    亦名大念心。

    亦名無礙智。

    七萬五千菩薩得師子吼三昧。

    是師子吼三昧。

    亦名金剛三昧。

    亦名五智印三昧。

    八萬五千菩薩得平等三昧。

    是平等三昧。

    亦名大慈大悲。

    無量恒河沙等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恒河沙等衆生發緣覺心。

    無量恒河沙等衆生發聲聞心。

    人女天女二萬億人現轉女身得男子身。

    須跋陀羅得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