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六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第三十六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憍陳如品下 複有梵志名曰清淨浮。

    作如是言。

    瞿昙。

    一切衆生不知何法。

    見世間常無常亦常無常非有常非無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

    善男子。

    不知色故乃至不知識故。

    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

    瞿昙衆生知何法故不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

    善男子。

    知色故乃至知識故。

    不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

    世尊唯願為我分别解說世間常無常。

    佛言。

    善男子。

    若人舍故不造新業。

    是人能知常與無常。

    梵志言。

    世尊我已知見。

    佛言。

    善男子。

    汝雲何見。

    汝雲何知。

    世尊。

    故名無明與愛。

    新名取有。

    若人遠離是無明愛不作取有。

    是人真實知常無常。

    我今已得正法淨眼歸依三寶。

    唯願如來聽我出家。

    佛告憍陳如。

    聽是梵志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敕已。

    将至僧中為作羯磨令得出家。

    十五日後諸漏永盡得阿羅漢果 犢子梵志複作是言。

    瞿昙。

    我今欲問能見聽不。

    如來默然。

    第二第三亦複如是。

    犢子複言。

    瞿昙。

    我久與汝共為親友。

    汝之與我義無有二。

    我欲咨問何故默然。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純善質直。

    常為知故而來咨啟不為惱亂。

    彼若問者當随意答。

    佛言。

    犢子。

    善哉善哉。

    随所疑問。

    吾當答之。

    犢子言。

    瞿昙。

    世有善耶。

    如是梵志。

    有不善耶。

    如是梵志。

    瞿昙。

    願為我說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佛言。

    善男子。

    我能分别廣說其義。

    今當為汝簡略說之。

    善男子。

    欲名不善。

    解脫欲者名之為善。

    嗔恚愚癡亦複如是。

    殺名不善不殺名善。

    乃至邪見亦複如是。

    善男子。

    我今為汝已說三種善不善法。

    及說十種善不善法。

    若我弟子能作如是分别三種善不善法乃至十種善不善法。

    當知是人能盡貪欲嗔恚愚癡一切諸漏斷一切有。

    梵志言。

    瞿昙。

    是佛法中頗有一比丘。

    能盡如是貪欲嗔癡一切諸漏一切有不。

    佛言。

    善男子。

    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比丘等。

    能盡如是貪欲恚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瞿昙。

    置一比丘。

    是佛法中頗有一比丘尼。

    能盡如是貪欲嗔癡一切諸漏一切有不。

    佛言。

    善男子。

    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

    乃有無量諸比丘尼。

    能斷如是貪欲嗔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犢子言。

    瞿昙。

    置一比丘一比丘尼。

    是佛法中頗有一優婆塞。

    持戒精勤梵行清淨度疑彼岸斷于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

    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

    乃有無量諸優婆塞。

    持戒精勤梵行清淨。

    斷五下結得阿那含。

    度疑彼岸斷于疑網。

    犢子言。

    瞿昙。

    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優婆塞。

    是佛法中頗有一優婆夷。

    持戒精勤梵行清淨。

    度疑彼岸斷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

    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

    乃有無量諸優婆夷。

    持戒精勤梵行清淨。

    斷五下結得阿那含。

    度疑彼岸斷于疑網。

    犢子言。

    瞿昙。

    置一比丘一比丘尼盡一切漏。

    一優婆塞一優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淨斷于疑網。

    是佛法中頗有優婆塞。

    受五欲樂心無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

    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

    乃有無量諸優婆塞。

    斷于三結得須陀洹。

    薄貪恚癡得斯陀含。

    如優婆塞優婆夷亦如是。

    世尊。

    我于今者樂說譬喻。

    佛言。

    善哉善哉。

    樂說便說。

    世尊。

    譬如難陀婆難陀龍王等降大雨。

    如來法雨亦複如是。

    平等雨于優婆塞優婆夷。

    世尊。

    若諸外道欲來出家。

    不審如來幾月試之。

    佛言。

    善男子。

    皆四月試不必一種。

    世尊。

    若不一種。

    唯願大慈聽我出家。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

    聽是犢子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敕已。

    立衆僧中為作羯磨。

    于出家後滿十五日得須陀洹果。

    既得果已複作是念。

    若有智慧從學得者。

    我今已得堪任見佛。

    即往佛所頭面作禮。

    修敬已畢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

    諸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得。

    唯願為我重分别說。

    令我獲得無學智慧。

    佛言。

    善男子。

    汝勤精進修習二法。

    一奢摩他。

    二毗婆舍那。

    善男子。

    若有比丘欲得須陀洹果。

    亦當勤修如是二法。

    若複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

    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無量心。

    六神通。

    八背舍八勝處。

    無诤智頂智畢竟智四無礙智。

    金剛三昧盡智無生智。

    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

    若欲得十住地無生法忍無相法忍不可思議法忍。

    聖行梵行天行菩薩行。

    虛空三昧智印三昧。

    空無相無作三昧。

    地三昧不退三昧。

    首楞嚴三昧金剛三昧。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行。

    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犢子聞已禮拜而出。

    在娑羅林中修是二法。

    不久即得阿羅漢果。

    是時複有無量比丘欲往佛所。

    犢子見已問言。

    大德欲何所至。

    諸比丘言。

    欲往佛所。

    犢子複言。

    諸大德。

    若至佛所願為宣啟。

    犢子梵志修二法已得無學智。

    今報佛恩入般涅槃。

    時諸比丘至佛所已白佛言。

    世尊。

    犢子比丘寄我等語。

    世尊。

    犢子梵志修習二法得無學智。

    今報佛恩入于涅槃。

    佛言。

    善男子。

    犢子梵志得阿羅漢果。

    汝等可往供養其身。

    時諸比丘受佛敕已。

    還其屍所大設供養 納衣梵志複作是言。

    如瞿昙說。

    無量世中作善不善。

    未來還得善不善身。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瞿昙說因煩惱故獲得是身。

    若因煩惱獲得身者。

    身為在先煩惱在先。

    若煩惱在先。

    誰之所作住在何處。

    若身在先。

    雲何說言因煩惱得。

    是故若言煩惱在先是則不可。

    若身在先是亦不可。

    若言一時又亦不可。

    先後一時義皆不可。

    是故我說一切諸法皆有自性不從因緣 複次瞿昙。

    堅是地性。

    濕是水性。

    熱是火性。

    動是風性。

    無所挂礙是虛空性。

    是五大性非因緣有。

    若使世間有一法性非因緣有。

    一切法性亦應如是非因緣有。

    若有一法從因緣有。

    何因緣故五大之性不從因緣。

    瞿昙。

    衆生善身及不善身獲得解脫。

    皆是自性不從因緣。

    是故我說一切諸法自性故有非因緣生 複次瞿昙。

    世間之法有定用處。

    譬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