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十六卷

關燈
匠雲如是木任作車輿如是任作門戶床機。

    亦如金師所可造作在額上者名之為鬘。

    在頸下者名之為璎在臂上者名之為钏。

    在指上者。

    名之為環。

    用處定故。

    名為定性。

    瞿昙。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有五道性故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天。

    若如是者雲何說言從于因緣。

    複次瞿昙。

    一切衆生其性各異。

    是故名為一切自性。

    瞿昙。

    如龜陸生自能入水。

    犢子生已能自飲乳。

    魚見鈎餌自然吞食。

    毒蛇生已自然食土。

    如是等事誰有教者。

    如刺生已自然頭尖。

    飛鳥毛羽自然色别。

    世間衆生亦複如是。

    有利有鈍有富有貧有好有醜。

    有得解脫有得下有。

    是故當知。

    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複次如瞿昙說。

    貪欲嗔癡從因緣生。

    如是三毒因緣五塵。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衆生睡時遠離五塵。

    亦複生于貪欲嗔癡。

    在胎亦爾。

    初出胎時未能分别五塵好醜。

    亦複生于貪欲嗔癡。

    諸仙賢聖處閑寂處無有五塵。

    亦能生于貪欲嗔癡。

    亦複有人因于五塵生于不貪不嗔不癡。

    是故不必從于因緣生一切法。

    以自性故。

    複次瞿昙。

    我見世人。

    五根不具多饒财寶得大自在。

    有根具足貧窮下賤。

    不得自在為人仆使。

    若有因緣何故如是。

    是故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緣。

    複次瞿昙。

    世間小兒亦複未能分别五塵。

    或笑或啼。

    笑時知喜。

    啼時知愁。

    是故當知。

    一切諸法各有自性。

    複次瞿昙。

    世法有二。

    一者有。

    二者無。

    有即虛空。

    無即兔角。

    如是二法。

    一是有故不從因緣。

    二是無故亦非因緣。

    是故諸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佛言。

    善男子。

    如汝所言。

    如五大性一切諸法亦應如是。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汝法中以五大是常。

    何因緣故一切諸法悉不是常。

    若世間物是無常者。

    是五大性何因緣故不是無常。

    若五大常世間之物亦應是常。

    是故汝說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令一切法同五大者。

    無有是處 善男子。

    汝言用處定故有自性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皆從因緣得名字故。

    若從因得名。

    亦從因得義。

    雲何名為從因得名。

    如在額上名之為鬘。

    在頸名璎。

    在臂名钏。

    在車名輪。

    火在草木名草木火。

    善男子。

    木初生時無箭矟性。

    從因緣故工造為箭。

    從因緣故工造為矟。

    是故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也。

    善男子。

    汝言如龜陸生性自入水。

    犢子生已性能飲乳。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言入水非因緣者。

    俱非因緣何不入火。

    犢子生已性能[口*束]乳不從因緣。

    俱非因緣何不[口*束]角。

    善男子。

    若言諸法悉有自性不須教習無有增長。

    是義不然。

    何以故。

    今見有教緣教增長。

    是故當知無有自性。

    善男子。

    若一切法有自性者。

    諸婆羅門一切不應為清淨身殺羊祠祀。

    若為身祠。

    是故當知無有自性。

    善男子。

    世間語法凡有三種。

    一者欲作。

    二者作時。

    三者作已。

    若一切法有自性者。

    何故世中有是三語。

    有三語故。

    故知一切無有自性。

    善男子。

    若言諸法有自性者。

    當知諸法各有定性。

    若有定性甘蔗一物何緣作漿。

    作蜜石蜜酒苦酒等。

    若有一性何緣乃出如是等味。

    若一物中出如是等。

    當知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善男子。

    若一切法有定性者。

    聖人何故飲甘蔗漿石蜜黑蜜酒時不飲。

    後為苦酒複還得飲。

    是故當知無有定性。

    若無定性雲何不因因緣而有。

    善男子。

    汝說一切法有自性者。

    雲何說喻。

    若有喻者當知諸法無有自性。

    若有自性當知無喻。

    世間智者皆說譬喻。

    當知諸法無有自性無有一性。

    善男子。

    汝言身為在先煩惱在先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我當說身在先者。

    汝可難言汝亦同我。

    身不在先何因緣故而作是難。

    善男子。

    一切衆生身及煩惱。

    俱無先後一時而有。

    雖一時有要因煩惱而得有身。

    終不因身有煩惱也。

    汝意若謂如人二眼一時而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

    煩惱及身亦如是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世間眼見炷之與明。

    雖複一時明要因炷。

    終不因明而有炷也。

    善男子。

    汝意若謂身不在先故知無因。

    是義不然。

    何以故。

    若以身先無因緣故名為無者。

    汝不應說一切諸法皆有因緣。

    若言不見故不說者。

    今見瓶等從因緣出。

    何故不說如瓶身先因緣亦複如是。

    善男子。

    若見不見一切諸法。

    皆從因緣無有自性。

    善男子。

    若言一切法悉有自性無因緣者。

    汝何因緣說于五大。

    是五大性即是因緣。

    善男子。

    五大因緣雖複如是。

    亦不應說諸法皆同五大因緣。

    如世人說。

    一切出家精勤持戒。

    旃陀羅等亦應如是精勤持戒。

    善男子。

    汝言五大有定堅性。

    我觀是性轉故不定。

    善男子。

    酥蠟胡膠于汝法中名之為地。

    是地不定。

    或同于水。

    或同于地。

    故不得說自性故堅。

    善男子。

    白镴鉛錫銅鐵金銀。

    于汝法中名之為火。

    是火四性。

    流時水性。

    動時風性。

    熱時火性。

    堅時地性。

    雲何說言定名火性。

    善男子。

    水性名流。

    若水凍時不名為地故名水者。

    何因緣故波動之時不名為風。

    若動不名風。

    凍時亦應不名為水。

    若是二義從因緣者。

    何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從因緣。

    善男子。

    若言五根性能見聞覺知觸故皆是自性不從因緣。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自性之性性不可轉。

    若言眼性見者常應能見。

    不應有見有不見時。

    是故當知從因緣見非無因緣。

    善男子。

    汝言非因五塵生貪解脫。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生貪解脫雖複不因五塵因緣。

    惡覺觀故則生貪欲。

    善覺觀故則得解脫。

    善男子。

    内因緣故生貪解脫。

    外因緣故則能增長。

    是故汝言一切諸法各有自性。

    不因五塵生貪解脫。

    無有是處。

    善男子。

    汝言具足諸根乏于财物不得自在。

    諸根殘缺多饒财寶得大自在。

    因此以明有自性故不從因緣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善男子。

    衆生從業而有果報。

    如是果報則有三種。

    一者現報。

    二者生報。

    三者後報。

    貧窮巨富根具不具是業各異。

    若有自性。

    具諸根者應饒财寶。

    饒财寶者應具諸根。

    今則不爾。

    是故定知無有自性皆從因緣。

    善男子。

    如汝所言。

    世間小兒未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