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八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 第十八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第五 爾時世尊在雙樹間。

    見阿阇世悶絕躄地。

    即告大衆。

    我今當為是王。

    住世至無量劫不入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來當為無量衆生不入涅槃。

    何故獨為阿阇世王。

    佛言。

    善男子。

    是大衆中無有一人謂我畢定入于涅槃。

    阿阇世王定謂我當畢竟永滅。

    是故悶絕自投于地。

    善男子。

    如我所言為阿阇世不入涅槃。

    如是密義汝未能解。

    何以故。

    我言為者。

    一切凡夫。

    阿阇世者。

    普及一切造五逆者。

    又複為者。

    即是一切有為衆生。

    我終不為無為衆生而住于世何以故。

    夫無為者非衆生也。

    阿阇世者。

    即是具足煩惱等者。

    又複為者。

    即是不見佛性衆生。

    若見佛性我終不為久住于世。

    何以故。

    見佛性者非衆生也。

    阿阇世者。

    即是一切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又複為者。

    即是阿難迦葉二衆。

    阿阇世者。

    即是阿阇世王後宮妃後及王舍城一切婦女。

    又複為者名為佛性。

    言阿阇者名為不生。

    世者名怨。

    以不生佛性故則煩惱怨生。

    煩惱怨生故不見佛性。

    以不生煩惱故。

    則見佛性。

    以見佛性故則得安住大般涅槃。

    是名不生。

    是故(名為)為阿阇世。

    善男子。

    阿阇者名不生不生者名涅槃。

    世名世法。

    為者名不污。

    以世八法所不污故。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入涅槃。

    是故我言為阿阇世無量億劫不入涅槃。

    善男子。

    如來密語不可思議。

    佛法衆僧亦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亦不可思議。

    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

    為阿阇世王入月愛三昧。

    入三昧已放大光明。

    其光清涼往照王身。

    身瘡即愈郁蒸除滅。

    王覺瘡愈身體清涼。

    語耆婆言。

    曾聞人說劫将欲盡三月并現。

    當是之時一切衆生患苦悉除。

    時既未至此光何來照觸吾身。

    瘡苦除愈身得安樂。

    耆婆答言。

    此非劫盡三月并照。

    亦非火日星宿藥草寶珠天光。

    王又問言。

    此光若非三月并照寶珠明者。

    為是誰光。

    大王當知。

    是天中天所放光明。

    是光無根無有邊際。

    非熱非冷。

    非常非滅。

    非色非無色。

    非相非無相。

    非青非黃非赤非白。

    欲度衆生故使可見有相可說有根有邊有熱有冷青黃赤白。

    大王。

    是光雖爾實不可說不可睹見。

    乃至無有青黃赤白。

    王言耆婆。

    彼天中天以何因緣放斯光明。

    耆婆答言今是瑞相将為大王。

    以王先言世無良醫療治身心。

    故放此光先治王身然後及心。

    王言耆婆。

    如來世尊亦見念耶。

    耆婆答言。

    譬如一人而有七子。

    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

    然于病子心則偏多。

    大王。

    如來亦爾。

    于諸衆生非不平等。

    然于罪者心則偏重。

    于放逸者佛則慈念。

    不放逸者心則放舍。

    何等名為不放逸者。

    謂六住菩薩。

    大王。

    諸佛世尊于諸衆生。

    不觀種姓老少中年貧富時節日月星宿工巧下賤僮仆婢使。

    唯觀衆生有善心者。

    若有善心則便慈念。

    大王當知。

    如是瑞相即是如來。

    入月愛三昧所放光明。

    王即問言。

    何等名為月愛三昧。

    耆婆答言。

    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缽羅花開敷鮮明。

    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能令衆生善心開敷。

    是故名為月愛三昧。

    大王。

    譬如月光能令一切行路之人心生歡喜。

    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能令修習涅槃道者心生歡喜。

    是故複名月愛三昧。

    大王。

    譬如月光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漸漸增長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令初發心諸善根本漸漸增長。

    乃至具足大般涅槃。

    是故複名月愛三昧。

    大王。

    譬如月光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形色光明漸漸損減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光所照處所有煩惱能令漸減。

    是故複名月愛三昧。

    大王。

    譬如盛熱之時一切衆生常思月光。

    月光既照郁熱即除。

    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能令衆生除貪惱熱。

    大王。

    譬如滿月衆星中王。

    為甘露味一切衆生之所愛樂。

    月愛三昧亦複如是。

    諸善中王為甘露味。

    一切衆生之所愛樂。

    是故複名月愛三昧。

    王語 耆婆。

    我聞如來不與惡人同止坐起語言談論。

    猶如大海不宿死屍。

    如鴛鴦鳥不住圊廁。

    釋提桓因不與鬼住。

    鸠翅羅鳥不栖枯樹。

    如來亦爾。

    我當雲何而得往見。

    設其見者我身将不陷入地耶。

    我觀如來甯近醉象師子虎狼猛火絕焰。

    終不近于重惡之人。

    是故我今思忖是已。

    當有何心往見如來。

    耆婆答言。

    大王。

    譬如渴人速赴清泉。

    饑者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醫熱求蔭涼寒者求火。

    王今求佛亦應如是。

    大王。

    如來尚為一闡提等演說法要。

    何況大王非一闡提。

    而當不蒙慈悲救濟。

    王言。

    耆婆。

    我昔曾聞一闡提者。

    不信不聞不能觀察不得義理。

    何故如來而為說法。

    耆婆答言。

    大王。

    譬如有人身遇重病。

    是人夜夢升一柱殿。

    服蘇油脂及以塗身。

    卧灰食灰攀上枯樹。

    或與猕猴遊行坐卧。

    沉水沒泥。

    堕墜樓殿高山樹木象馬牛羊。

    身着青黃赤黑色衣。

    喜笑歌舞。

    或見烏鹫狐狸之屬。

    齒發堕落。

    裸形枕狗卧糞穢中。

    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