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十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所畏一切知見大慈大悲。
憐愍一切如羅睺羅。
随善衆生如犢逐母。
知時而說非時不語實語淨語妙語義語法語一語。
能令衆生永離煩惱。
善知衆生諸根心性。
随宜方便無不通達。
其智高大如須彌山。
深邃廣遠猶如大海。
是佛世尊有金剛智。
能破衆生一切惡罪。
若言不能無有是處。
今者去此十二由旬。
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
而為無量阿僧祇等諸菩薩僧。
演種種法。
若有若無若有為若無為。
若有漏若無漏。
若煩惱果若善法果。
若色法若非色法若非色非非色法。
若我若非我若非我非非我。
若常若非常若非常非非常。
若樂若非樂若非樂非非樂。
若相若非相若非相非非相。
若斷若非斷若非斷非非斷。
若世若出世若非世非出世。
若乘若非乘若非乘非非乘。
若自作自受若自作他受若無作無受。
大王。
若當于佛所聞無作無受。
所有重罪即當消滅。
王今且聽。
釋提桓因命将欲終有五相現。
一者衣裳垢膩。
二者頭上花萎。
三者身體臭穢。
四者腋下汗出。
五者不樂本座。
時天帝釋或于靜處。
若見沙門若婆羅門。
即至其所生于佛想。
爾時沙門及婆羅門見帝釋來深自慶幸。
即說是語。
天主我今歸依于汝。
釋聞是已乃知非佛。
複自念言。
彼若非佛不能治我五退沒相。
是時禦臣名般遮屍。
語帝釋言。
憍屍迦。
乾闼婆王名敦浮樓。
其王有女字須跋陀。
王若能以此女見與。
臣當示王除衰相處。
釋即答言。
善男子。
毗摩質多阿修羅王。
有女舍脂是吾所敬。
卿若必能示吾消滅惡相處者。
猶當相與。
況須跋陀。
憍屍迦。
有佛世尊字。
釋迦牟尼。
今者在于王舍大城。
若能往彼咨禀未聞。
衰沒之相必得除滅。
善男子。
若佛世尊審能滅者。
便可回駕至其住處。
禦臣奉命即回車乘。
到王舍城耆阇崛山。
至于佛所頭面禮足。
卻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天人之中誰為系縛。
憍屍迦。
悭貪嫉妒。
又言悭貪嫉妒因何而生。
答言因無明生。
又言無明複因何生。
答言。
因放逸生。
又言放逸複因何生。
答言。
因颠倒生。
又言颠倒複因何生。
答言。
因疑心生。
世尊。
颠倒之法因疑生者。
實如聖教。
何以故。
我有疑心。
以疑心故則生颠倒。
于非世尊生世尊想。
我今見佛疑網即除。
疑網除故颠倒亦盡。
颠倒盡故無有悭心乃至妒心。
佛言。
汝言無有悭妒心者。
汝今已得阿那含耶。
阿那含者無有貪心。
若無貪心雲何為命來至我所。
如阿那含實不求命。
世尊有颠倒者則有求命。
無颠倒者則不求命。
然我今者實不求命。
所欲求者唯佛法身及佛智慧。
憍屍迦。
求佛法身及佛智慧。
将來之世必當得之。
爾時帝釋聞佛說已。
五衰沒相即時消滅。
便起作禮繞佛三匝。
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即死即生失命得命。
又聞佛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為更生為更得命。
世尊。
一切人天雲何增益。
複以何緣而緻損減。
憍屍迦。
鬥诤因緣人天損減。
善修和敬則得增益。
世尊。
若以鬥诤而損減者。
我從今日更不複與阿修羅戰。
佛言。
善哉善哉。
憍屍迦。
諸佛世尊說忍辱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 爾時釋提桓因即前禮佛于是還去。
大王。
如來以能除諸惡相。
是故稱佛不可思議。
王若往者所有重罪必當得除。
大王且聽。
有婆羅門子字曰不害。
以殺無量諸衆生故名鴦崛魔。
複欲害母。
惡心起時身亦随動。
身心動者即五逆因。
五逆因故必堕地獄。
後見佛時身心俱動複欲生害。
身心動者即五逆因。
五逆因故當入地獄。
是人得遇如來大師。
即時得滅地獄因緣。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複有須毗羅王子。
其父嗔之。
截其手足推之深井。
其母矜愍使人牽出将至佛所。
尋見佛時手足還具。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
以見佛故得現果報。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如恒河邊有諸餓鬼。
其數五百于無量歲初不見水。
雖至河上純見流火。
饑渴所逼發聲号哭。
爾時如來在其河側郁昙缽林坐一樹下。
時諸餓鬼來至佛所。
白佛言。
世尊。
我等饑渴命将不遠。
佛言。
恒河流水汝何不飲。
鬼即答言。
如來見水我則見火。
佛言。
恒河清流實無火也。
以惡業故心自颠倒謂為是火。
我當為汝除滅颠倒令汝見水。
爾時世尊廣為諸鬼說悭貪過。
諸鬼即言。
我今渴乏雖聞法言都不入心。
佛言。
汝若渴乏先入河水恣意飲之。
是諸鬼等以佛力故即得飲水。
既飲水已。
如來複為種種說法。
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餓鬼形得于天身。
大王。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舍婆提國群賊五百。
波斯匿王挑出其目。
盲無前導不能得往至于佛所。
佛憐愍故即至賊所慰喻之言。
善男子。
善護身口更勿造惡。
諸賊即時聞如來音微妙清徹。
尋還得眼。
即于佛前合掌禮佛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知佛慈心普覆一切衆生非獨人天。
爾時如來即為說法。
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如來真是世間無上良醫非六師也。
大王。
舍婆提國有旃陀羅名曰氣噓。
殺無量人。
見佛弟子大目犍連。
即時得破地獄因緣。
而得上生三十三天。
以有如是聖弟子故。
稱佛如來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波羅捺城有長者子名阿逸多。
淫匿其母。
以是因緣殺戮其父。
其母複與外人共通。
子既知已便複殺之。
有阿羅漢是其知識。
于此知識複生愧恥即便殺之。
殺已即到隻桓精舍求欲出家。
時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逆罪無敢聽者。
以不聽故倍生嗔恚。
即于其夜大放猛火焚燒僧坊多殺無辜。
然後複往王舍城中。
至如來所求哀出家。
如來即聽為
憐愍一切如羅睺羅。
随善衆生如犢逐母。
知時而說非時不語實語淨語妙語義語法語一語。
能令衆生永離煩惱。
善知衆生諸根心性。
随宜方便無不通達。
其智高大如須彌山。
深邃廣遠猶如大海。
是佛世尊有金剛智。
能破衆生一切惡罪。
若言不能無有是處。
今者去此十二由旬。
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
而為無量阿僧祇等諸菩薩僧。
演種種法。
若有若無若有為若無為。
若有漏若無漏。
若煩惱果若善法果。
若色法若非色法若非色非非色法。
若我若非我若非我非非我。
若常若非常若非常非非常。
若樂若非樂若非樂非非樂。
若相若非相若非相非非相。
若斷若非斷若非斷非非斷。
若世若出世若非世非出世。
若乘若非乘若非乘非非乘。
若自作自受若自作他受若無作無受。
大王。
若當于佛所聞無作無受。
所有重罪即當消滅。
王今且聽。
釋提桓因命将欲終有五相現。
一者衣裳垢膩。
二者頭上花萎。
三者身體臭穢。
四者腋下汗出。
五者不樂本座。
時天帝釋或于靜處。
若見沙門若婆羅門。
即至其所生于佛想。
爾時沙門及婆羅門見帝釋來深自慶幸。
即說是語。
天主我今歸依于汝。
釋聞是已乃知非佛。
複自念言。
彼若非佛不能治我五退沒相。
是時禦臣名般遮屍。
語帝釋言。
憍屍迦。
乾闼婆王名敦浮樓。
其王有女字須跋陀。
王若能以此女見與。
臣當示王除衰相處。
釋即答言。
善男子。
毗摩質多阿修羅王。
有女舍脂是吾所敬。
卿若必能示吾消滅惡相處者。
猶當相與。
況須跋陀。
憍屍迦。
有佛世尊字。
釋迦牟尼。
今者在于王舍大城。
若能往彼咨禀未聞。
衰沒之相必得除滅。
善男子。
若佛世尊審能滅者。
便可回駕至其住處。
禦臣奉命即回車乘。
到王舍城耆阇崛山。
至于佛所頭面禮足。
卻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天人之中誰為系縛。
憍屍迦。
悭貪嫉妒。
又言悭貪嫉妒因何而生。
答言因無明生。
又言無明複因何生。
答言。
因放逸生。
又言放逸複因何生。
答言。
因颠倒生。
又言颠倒複因何生。
答言。
因疑心生。
世尊。
颠倒之法因疑生者。
實如聖教。
何以故。
我有疑心。
以疑心故則生颠倒。
于非世尊生世尊想。
我今見佛疑網即除。
疑網除故颠倒亦盡。
颠倒盡故無有悭心乃至妒心。
佛言。
汝言無有悭妒心者。
汝今已得阿那含耶。
阿那含者無有貪心。
若無貪心雲何為命來至我所。
如阿那含實不求命。
世尊有颠倒者則有求命。
無颠倒者則不求命。
然我今者實不求命。
所欲求者唯佛法身及佛智慧。
憍屍迦。
求佛法身及佛智慧。
将來之世必當得之。
爾時帝釋聞佛說已。
五衰沒相即時消滅。
便起作禮繞佛三匝。
恭敬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即死即生失命得命。
又聞佛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為更生為更得命。
世尊。
一切人天雲何增益。
複以何緣而緻損減。
憍屍迦。
鬥诤因緣人天損減。
善修和敬則得增益。
世尊。
若以鬥诤而損減者。
我從今日更不複與阿修羅戰。
佛言。
善哉善哉。
憍屍迦。
諸佛世尊說忍辱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 爾時釋提桓因即前禮佛于是還去。
大王。
如來以能除諸惡相。
是故稱佛不可思議。
王若往者所有重罪必當得除。
大王且聽。
有婆羅門子字曰不害。
以殺無量諸衆生故名鴦崛魔。
複欲害母。
惡心起時身亦随動。
身心動者即五逆因。
五逆因故必堕地獄。
後見佛時身心俱動複欲生害。
身心動者即五逆因。
五逆因故當入地獄。
是人得遇如來大師。
即時得滅地獄因緣。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複有須毗羅王子。
其父嗔之。
截其手足推之深井。
其母矜愍使人牽出将至佛所。
尋見佛時手足還具。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
以見佛故得現果報。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如恒河邊有諸餓鬼。
其數五百于無量歲初不見水。
雖至河上純見流火。
饑渴所逼發聲号哭。
爾時如來在其河側郁昙缽林坐一樹下。
時諸餓鬼來至佛所。
白佛言。
世尊。
我等饑渴命将不遠。
佛言。
恒河流水汝何不飲。
鬼即答言。
如來見水我則見火。
佛言。
恒河清流實無火也。
以惡業故心自颠倒謂為是火。
我當為汝除滅颠倒令汝見水。
爾時世尊廣為諸鬼說悭貪過。
諸鬼即言。
我今渴乏雖聞法言都不入心。
佛言。
汝若渴乏先入河水恣意飲之。
是諸鬼等以佛力故即得飲水。
既飲水已。
如來複為種種說法。
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餓鬼形得于天身。
大王。
是故稱佛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舍婆提國群賊五百。
波斯匿王挑出其目。
盲無前導不能得往至于佛所。
佛憐愍故即至賊所慰喻之言。
善男子。
善護身口更勿造惡。
諸賊即時聞如來音微妙清徹。
尋還得眼。
即于佛前合掌禮佛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知佛慈心普覆一切衆生非獨人天。
爾時如來即為說法。
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如來真是世間無上良醫非六師也。
大王。
舍婆提國有旃陀羅名曰氣噓。
殺無量人。
見佛弟子大目犍連。
即時得破地獄因緣。
而得上生三十三天。
以有如是聖弟子故。
稱佛如來為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
波羅捺城有長者子名阿逸多。
淫匿其母。
以是因緣殺戮其父。
其母複與外人共通。
子既知已便複殺之。
有阿羅漢是其知識。
于此知識複生愧恥即便殺之。
殺已即到隻桓精舍求欲出家。
時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逆罪無敢聽者。
以不聽故倍生嗔恚。
即于其夜大放猛火焚燒僧坊多殺無辜。
然後複往王舍城中。
至如來所求哀出家。
如來即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