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三卷

關燈


    若有正法欲滅盡時。

    應當如是受持擁護。

    迦葉爾時王者則我身是。

    說法比丘迦葉佛是。

    迦葉。

    護正法者得如是等無量果報。

    以是因緣我于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

    成就法身不可壞身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如來常身猶如畫石。

    佛告迦葉。

    善男子。

    以是因緣故。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應當勤加護持正法。

    護法果報廣大無量。

    善男子。

    是故護法優婆塞等。

    應執刀杖擁護如是持法比丘。

    若有受持五戒具者。

    不得名為大乘人也。

    不受五戒為護正法乃名大乘。

    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衛法師。

    迦葉白佛言。

    世尊。

    若諸比丘與如是等諸優婆塞持刀杖者共為伴侶。

    為有師耶。

    為無師乎。

    為是持戒。

    為是破戒。

    佛告迦葉。

    莫謂是等為破戒人。

    善男子。

    我涅槃後濁惡之世國土荒亂。

    互相抄掠人民饑餓。

    爾時多有為饑餓故發心出家。

    如是之人名為秃人。

    是秃人輩見有持戒威儀具足清淨比丘護持正法。

    驅逐令出若殺若害。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是持戒人護正法者。

    雲何當得遊行村落城邑教化。

    善男子。

    是故我今聽持戒人依諸白衣持刀杖者以為伴侶。

    若諸國王大臣長者優婆塞等。

    為護法故雖持刀杖。

    我說是等名為持戒。

    雖持刀杖不應斷命。

    若能如是。

    即得名為第一持戒 迦葉。

    夫護法者。

    謂具正見能廣宣說大乘經典。

    終不捉持王者寶蓋油瓶谷米種種果蓏。

    不為利養親近國王大臣長者。

    于諸檀越心無谄曲。

    具足威儀摧伏破戒諸惡人等。

    是名持戒護法之師。

    能為衆生真善知識。

    其心弘廣譬如大海。

    迦葉。

    若有比丘以利養故為他說法。

    是人所有徒衆眷屬。

    亦效是師貪求利養。

    是人如是便自壞衆。

    迦葉。

    衆有三種。

    一者犯戒雜僧。

    二者愚癡僧。

    三者清淨僧。

    破戒雜僧則易可壞。

    持戒淨僧利養因緣所不能壞。

    雲何破戒雜僧。

    若有比丘雖持禁戒為利養故。

    與破戒者坐起行來共相親附同其事業。

    是名破戒亦名雜僧。

    雲何愚癡僧。

    若有比丘在阿蘭若處。

    諸根不利闇鈍[夢-夕+登]瞢少欲乞食。

    于說戒日及自恣時。

    教諸弟子清淨忏悔。

    見非弟子多犯禁戒。

    不能教令清淨忏悔。

    而便與共說戒自恣。

    是名愚癡僧。

    雲何名清淨僧。

    有比丘僧百千億魔所不能壞。

    是菩薩衆本性清淨。

    能調如上二部之衆。

    悉令安住清淨衆中。

    是名護法無上大師善持律者。

    為欲調伏利衆生故。

    知諸戒相若輕若重。

    非是律者則不證知。

    若是律者則便證知。

    雲何調衆生故。

    若諸菩薩為化衆生。

    常入聚落。

    不擇時節。

    或至寡婦及淫女舍。

    與同住止經曆多年。

    若是聲聞所不應為。

    是名調伏利益衆生。

    雲何知重若見如來因。

    事制戒。

    汝從今日慎莫更犯。

    如四重禁出家之人所不應作。

    而故作者非是沙門非釋種子。

    是名為重。

    雲何為輕。

    若犯輕事如是三谏。

    若能舍者是名為輕。

    非律不證者。

    若有贊說不清淨物應受用者。

    不共同止。

    是律應證者。

    善學戒律不近破戒。

    見有所行随順戒律心生歡喜。

    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

    是名律師。

    善解一字善持契經亦複如是。

    如是善男子。

    佛法無量不可思議。

    如來亦爾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如是如是。

    誠如聖教。

    佛法無量不可思議。

    如來亦爾不可思議。

    故知如來常住不壞無有變異。

    我今善學亦當為人廣宣是義。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

    善哉善哉。

    如來身者即是金剛不可壞身。

    菩薩應當如是善學正見正知。

    若能如是了了知見。

    即是見佛金剛之身不可壞身。

    如于鏡中見諸色像 大般涅槃經名字功德品第六 爾時如來複告迦葉。

    善男子。

    汝今應當善持是經文字章句所有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經名生四趣者。

    無有是處。

    何以故。

    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

    所得功德我今當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菩薩摩诃薩雲何奉持。

    佛告迦葉。

    是經名為大般涅槃。

    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

    義味深邃其文亦善。

    純備具足清淨梵行。

    金剛寶藏滿足無缺。

    汝善谛聽我今當說。

    善男子。

    所言大者名之為常。

    如八大河悉歸大海。

    此經如是降伏一切諸結煩惱及諸魔性。

    然後要于大般涅槃放舍身命。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善男子。

    又如醫師有一秘方悉攝一切所有醫術。

    善男子。

    如來亦爾。

    所說種種妙法秘密深奧藏門。

    悉皆入此大般涅槃。

    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善男子。

    譬如農夫春月下種常有悕望既收菓實衆望都息。

    善男子。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

    修學餘經常悕滋味。

    若得聞是大般涅槃。

    悕望諸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

    是大涅槃能令衆生度諸有流。

    善男子。

    如諸迹中象迹為最。

    此經如是于諸經三昧最為第一善男子。

    譬如耕田秋耕為勝。

    此經如是諸經中勝。

    善男子。

    如諸藥中醍醐第一善治衆生熱惱亂心。

    是大涅槃為最第一。

    善男子。

    譬如甜酥八味具足。

    大般涅槃亦複如是八味具足。

    雲何為八。

    一者常。

    二者恒。

    三者安。

    四者清涼。

    五者不老。

    六者不死。

    七者無垢。

    八者快樂。

    是為八味。

    具足八味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若諸菩薩摩诃薩等安住是中。

    複能處處示現涅槃。

    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迦葉。

    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于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

    皆作是學。

    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迦葉菩薩複白佛言。

    甚奇世尊。

    如來功德不可思議。

    法僧亦爾不可思議。

    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議。

    若有修學是經典者。

    得正法門能為良醫。

    若未學者。

    當知是人盲無慧眼無明所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