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第一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 第一卷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屍城力士生地阿夷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前後圍繞。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以佛神力出大音聲。

    其聲遍滿乃至有頂。

    随其類音普告衆生。

    今日如來應供正遍知。

    憐愍衆生覆護衆生。

    等視衆生。

    如羅睺羅。

    為作歸依為世間舍。

    大覺世尊将欲涅槃。

    一切衆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最後問。

    爾時世尊于晨朝時。

    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其明雜色青黃赤白頗梨馬瑙。

    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乃至十方亦複如是。

    其中所有六趣衆生遇斯光者罪垢煩惱一切消除。

    是諸衆生見聞是已。

    心大憂惱同時舉聲悲号啼哭。

    嗚呼慈父痛哉苦哉。

    舉手拍頭槌胸大呌。

    其中或有身體戰栗涕泣哽咽。

    爾時大地諸山大海皆悉震動。

    時諸衆生共相謂言。

    且各裁抑莫大愁苦。

    當共疾往詣拘屍城力士生處。

    至如來所頭面禮敬。

    勸請如來莫般涅槃。

    住世一劫若減一劫。

    互相執手複作是言。

    世間虛空衆生福盡。

    不善諸業增長出世。

    仁等今當速往速往。

    如來不久必入涅槃。

    複作是言。

    世間虛空世間虛空。

    我等從今無有救護。

    無所宗仰貧窮孤露。

    一旦遠離無上世尊。

    設有疑惑當複問誰 時有無量諸大弟子。

    尊者摩诃迦旃延。

    尊者薄俱羅。

    尊者優波難陀。

    如是等諸大比丘遇佛光者。

    其身戰掉乃至大動不能自持。

    心濁迷悶發聲大呌。

    生如是等種種苦惱。

    爾時複有八十百千諸比丘等。

    皆阿羅漢。

    心得自在所作已辦。

    離諸煩惱調伏諸根。

    如大龍王有大威德。

    成就空慧逮得己利。

    如旃檀林旃檀圍繞。

    如師子王師子圍繞。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一切皆是佛之真子。

    各于晨朝日初出時。

    離常住處方用楊枝。

    遇佛光明更相謂言。

    仁等宜速澡漱清淨。

    作是言已。

    舉身毛豎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惱。

    為欲利益安樂衆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斷絕種種說法。

    為諸衆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繞百千匝。

    合掌恭敬卻坐一面 爾時複有拘陀羅女。

    善賢比丘尼。

    優波難陀比丘尼。

    海意比丘尼。

    與六十億比丘尼等。

    一切亦是大阿羅漢。

    諸漏已盡心得自在。

    所作已辦離諸煩惱。

    調伏諸根猶如大龍。

    有大威德成就空慧。

    亦于晨朝日初出時。

    舉身毛豎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惱。

    亦欲利益安樂衆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斷絕種種說法。

    為諸衆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繞百千匝。

    合掌恭敬卻坐一面。

    于比丘尼衆中複有諸比丘尼。

    皆是菩薩人中之龍。

    位階十地安住不動。

    為化衆生現受女身。

    而常修集四無量心。

    得自在力能化作佛 爾時複有一恒河沙菩薩摩诃薩。

    人中之龍位階十地。

    安住不動方便現身。

    其名曰海德菩薩。

    無盡意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诃薩而為上首。

    其心皆悉敬重大乘。

    安住大乘深解大乘。

    愛樂大乘守護大乘。

    善能随順一切世間。

    作是誓言。

    諸未度者當令得度。

    已于過世無數劫中。

    修持淨戒善持所行解未解者。

    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于未來世當轉法輪。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等觀衆生如視一子。

    亦于晨朝日初出時。

    遇佛光明舉身毛豎遍體血現如波羅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惱。

    亦為利益安樂衆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顯發如來方便密教。

    為不斷絕種種說法。

    為諸衆生調伏因緣故。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繞百千匝。

    合掌恭敬卻坐一面 爾時複有二恒河沙諸優婆塞。

    受持五戒威儀具足。

    其名曰威德無垢稱王優婆塞。

    善德優婆塞等。

    而為上首。

    深樂觀察諸對治門。

    所謂苦樂。

    常無常。

    淨不淨。

    我無我。

    實不實。

    歸依非歸依。

    衆生非衆生。

    恒非恒。

    安非安。

    為無為。

    斷不斷。

    涅槃非涅槃。

    增上非增上。

    常樂觀察如是等法對治之門。

    亦欲樂聞無上大乘。

    如所聞已能為他說。

    善持淨戒渴仰大乘。

    既自充足複能充足餘渴仰者。

    善能攝取無上智慧。

    愛樂大乘守護大乘。

    善能随順一切世間。

    度未度者。

    解未解者。

    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于未來世當轉法輪。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心常深味清淨戒行。

    悉能成就如是功德。

    于諸衆生生大悲心。

    平等無二如視一子。

    亦于晨朝日初出時。

    為欲阇毗如來身故。

    人人各取香木萬束。

    栴檀沉水牛頭栴檀天木香等。

    是一一木文理及附。

    皆有七寶微妙光明。

    譬如種種雜彩畫飾。

    以佛力故有是妙色青黃赤白。

    為諸衆生之所樂見。

    諸木皆以種種香塗。

    郁金沉水及膠香等。

    散以諸花而為莊嚴。

    優缽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

    諸香木上懸五色幡。

    柔軟微妙猶如天衣憍奢耶衣刍摩缯彩。

    是諸香木載以寶車。

    是諸寶車出種種光青黃赤白。

    轅輻皆以七寶廁填。

    是一一車駕以四馬。

    是一一馬駿疾如風。

    一一車前豎立五十七寶妙幢。

    真金羅網彌覆其上。

    一一寶車複有五十微妙寶蓋。

    一一車上垂諸花鬘。

    優缽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

    其花純以真金為葉金剛為台。

    是花台中多有黑蜂。

    遊集其中歡娛受樂。

    又出妙音。

    所謂無常苦空無我。

    是音聲中複說菩薩本所行道。

    複有種種歌舞伎樂筝笛箜篌箫瑟鼓吹。

    是樂音中複出是言。

    苦哉苦哉世間虛空。

    一一車前有優婆塞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