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
于彼不見還至天宮。
諸天眷屬皆來歸附功德轉盛。
衰耗之相永滅無餘。
端坐攝身心意不動。
得成無上至真等正覺。
所将天女九十三億成四道果證。
是謂天帝釋不舍身受身而成佛道。
佛告無盡意菩薩。
過去五十四億恒河沙劫。
有世界名曰火焰。
佛名無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說法度人善修梵行。
四審谛法施惠一切。
彼土人民悉受女身。
解了無常苦空非身。
分别受入無諸煩惱厭患身苦。
齊同一願發大弘誓。
着無畏铠欲度衆生。
淨佛國土蠲除穢惡。
立志堅固樂不退轉。
時有七十萬二千億女。
在大曠野非人行處。
齊同一行解空無相無願之法。
一日一時三等通達。
即成佛道衆相具足。
存亡自在以小受大以大入小。
即于彼日度阿僧祇無量衆生。
于無餘涅槃化度衆生。
是謂不舍身受身而成佛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法性如大海 不記有是非 凡夫賢聖人 平等無高下 唯在心垢滅 取證如反掌 道成王三界 闡揚師子吼 分别本無法 無有男女行 今在五濁世 現有受身分 斷滅計常者 障閡經劫數 爾時世尊說此偈時。
八萬四千億衆生立志堅固。
皆願成佛不經後身 菩薩處胎經行定不定品第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
名曰常笑。
六通玄鑒德力自在辯才無畏。
盡生死分四無所著所說信用。
解諸法空。
如化如夢如熱時焰。
如赤葉在水。
愚獸謂肉水盡不獲。
如山中響。
解了諸法不起不滅。
欲斷一切衆生狐疑。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唯然世尊。
有少疑滞。
若見聽者乃敢宣白。
如來大聖神智無礙。
前知過去因緣系縛衆行集聚。
後明未來成敗所趣因緣合散。
善惡行業發心不同。
今聞如來胎化衆生行有差别。
有對無對有報無報。
有黑白行無黑白行。
複有衆生。
從初發意經曆劫數不得成就。
或有衆生朝發道心即得成佛。
願樂欲聞唯世尊說。
爾時世尊告常笑菩薩。
汝所問義。
皆是如來威神所感。
欲成就諸法。
不斷前後如來實性。
何以故。
如來法性不可獲持。
亦非羅漢辟支佛所知。
爾時世尊。
即以神力出廣長舌。
舌相光明照東方無極阿僧祇佛刹土。
使五道衆生見光明者。
尋光來至到如來所。
爾時世尊。
複以眉間出白毫相光明。
上照八十四億恒河沙刹土衆生。
至如來所。
爾時世尊即告常笑菩薩。
而說頌曰 三十一音響 業報有清白 四十八塵垢 天行五十五 菩薩七寶發 發起衆生心 四種道果樹 心識定不亂 鮮智無福人 口業獲報多 于食知止足 行步威儀法 等心愍一切 乃稱菩薩道 三有五濁世 颠倒着魔界 破壞善業根 如影不相離 根性有利鈍 進退念不定 發願度衆生 功德充足滿 十力成就身 世俗有為法 思惟難可量 一滅一複生 如火焚山林 心念然熾法 廣及阿僧祇 身被僧那铠 勇猛伏難化 人身諸毛孔 六十有四萬 慧能辯分别 諸毛行報業 閻浮提利人 受形極醜陋 孔孔毛毛生 疏漏不密緻 如來金剛身 孔毛三十七 密緻不疏漏 不為火所燒 魔及魔天等 沙門婆羅門 梵天及釋衆 神力鬼神等 欲斷佛毛發 此事終不能 虛空為地界 日月可堕落 欲斷佛毛發 此事終不然 此是俗法業 非是無為相 受行報業果 衆相各不同 佛身金剛體 外相業報行 亦是世俗報 去離無為遠 佛相真實法 終不露現外 欲知佛内相 神足感動是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
告常笑菩薩。
緣報緣緣報。
至道無礙報。
三寶真性報。
行趣涅槃報。
世俗無著報。
一向究竟報。
是謂菩薩摩诃薩最第一義。
無染無著不可獲持。
不着欲界亦不離欲界。
過有當有現有。
非過有非當有非現有報。
無生無滅。
菩薩摩诃薩從百千劫通達不障礙。
令等分衆生解空本報。
口業成就音響通達。
或有菩薩摩诃薩一時之頃。
能令三千大千刹土即為水界。
猶如得禅比丘觀無量水界。
水性之蟲鼋鮀龜鼈無所觸娆。
積劫功勳不敗不朽。
是謂菩薩摩诃薩入水界
于彼不見還至天宮。
諸天眷屬皆來歸附功德轉盛。
衰耗之相永滅無餘。
端坐攝身心意不動。
得成無上至真等正覺。
所将天女九十三億成四道果證。
是謂天帝釋不舍身受身而成佛道。
佛告無盡意菩薩。
過去五十四億恒河沙劫。
有世界名曰火焰。
佛名無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說法度人善修梵行。
四審谛法施惠一切。
彼土人民悉受女身。
解了無常苦空非身。
分别受入無諸煩惱厭患身苦。
齊同一願發大弘誓。
着無畏铠欲度衆生。
淨佛國土蠲除穢惡。
立志堅固樂不退轉。
時有七十萬二千億女。
在大曠野非人行處。
齊同一行解空無相無願之法。
一日一時三等通達。
即成佛道衆相具足。
存亡自在以小受大以大入小。
即于彼日度阿僧祇無量衆生。
于無餘涅槃化度衆生。
是謂不舍身受身而成佛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法性如大海 不記有是非 凡夫賢聖人 平等無高下 唯在心垢滅 取證如反掌 道成王三界 闡揚師子吼 分别本無法 無有男女行 今在五濁世 現有受身分 斷滅計常者 障閡經劫數 爾時世尊說此偈時。
八萬四千億衆生立志堅固。
皆願成佛不經後身 菩薩處胎經行定不定品第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
名曰常笑。
六通玄鑒德力自在辯才無畏。
盡生死分四無所著所說信用。
解諸法空。
如化如夢如熱時焰。
如赤葉在水。
愚獸謂肉水盡不獲。
如山中響。
解了諸法不起不滅。
欲斷一切衆生狐疑。
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叉手合掌前白佛言。
唯然世尊。
有少疑滞。
若見聽者乃敢宣白。
如來大聖神智無礙。
前知過去因緣系縛衆行集聚。
後明未來成敗所趣因緣合散。
善惡行業發心不同。
今聞如來胎化衆生行有差别。
有對無對有報無報。
有黑白行無黑白行。
複有衆生。
從初發意經曆劫數不得成就。
或有衆生朝發道心即得成佛。
願樂欲聞唯世尊說。
爾時世尊告常笑菩薩。
汝所問義。
皆是如來威神所感。
欲成就諸法。
不斷前後如來實性。
何以故。
如來法性不可獲持。
亦非羅漢辟支佛所知。
爾時世尊。
即以神力出廣長舌。
舌相光明照東方無極阿僧祇佛刹土。
使五道衆生見光明者。
尋光來至到如來所。
爾時世尊。
複以眉間出白毫相光明。
上照八十四億恒河沙刹土衆生。
至如來所。
爾時世尊即告常笑菩薩。
而說頌曰 三十一音響 業報有清白 四十八塵垢 天行五十五 菩薩七寶發 發起衆生心 四種道果樹 心識定不亂 鮮智無福人 口業獲報多 于食知止足 行步威儀法 等心愍一切 乃稱菩薩道 三有五濁世 颠倒着魔界 破壞善業根 如影不相離 根性有利鈍 進退念不定 發願度衆生 功德充足滿 十力成就身 世俗有為法 思惟難可量 一滅一複生 如火焚山林 心念然熾法 廣及阿僧祇 身被僧那铠 勇猛伏難化 人身諸毛孔 六十有四萬 慧能辯分别 諸毛行報業 閻浮提利人 受形極醜陋 孔孔毛毛生 疏漏不密緻 如來金剛身 孔毛三十七 密緻不疏漏 不為火所燒 魔及魔天等 沙門婆羅門 梵天及釋衆 神力鬼神等 欲斷佛毛發 此事終不能 虛空為地界 日月可堕落 欲斷佛毛發 此事終不然 此是俗法業 非是無為相 受行報業果 衆相各不同 佛身金剛體 外相業報行 亦是世俗報 去離無為遠 佛相真實法 終不露現外 欲知佛内相 神足感動是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
告常笑菩薩。
緣報緣緣報。
至道無礙報。
三寶真性報。
行趣涅槃報。
世俗無著報。
一向究竟報。
是謂菩薩摩诃薩最第一義。
無染無著不可獲持。
不着欲界亦不離欲界。
過有當有現有。
非過有非當有非現有報。
無生無滅。
菩薩摩诃薩從百千劫通達不障礙。
令等分衆生解空本報。
口業成就音響通達。
或有菩薩摩诃薩一時之頃。
能令三千大千刹土即為水界。
猶如得禅比丘觀無量水界。
水性之蟲鼋鮀龜鼈無所觸娆。
積劫功勳不敗不朽。
是謂菩薩摩诃薩入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