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 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乃至道場。
斷除諸想淨一切智。
不住不不住。
除衆生垢清淨不住不不住。
莊嚴佛土清淨不住不不住。
入金剛三昧堅固其志。
清淨不住不不住。
碎身舍利清淨不住不不住。
遊戲百千三昧。
清淨不住不不住。
不在凡夫地不入賢聖空清淨不住不不住。
不自稱已我成道果。
清淨不住不不住。
三十二大人之相。
放大光明遠照十方無量世界。
一切衆生尋光來至。
得聞如來深奧之法。
随彼所念上中下語。
悉令充足分别諸法。
住亦不住。
不住亦不住。
色受想行識。
十二因緣。
四無閡慧。
空無想願。
四禅四無量慧。
清淨不住不不住。
以神足力入于五道。
清淨不住不不住。
入解脫門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
清淨不住不不住。
佛告迦葉。
今當說八清淨甘露法味池。
何等為八。
如我今日坐自在講堂。
東視清淨浴池周匝欄楯七寶所成。
當于爾時亦不與衆生說苦集滅道。
飲此池水皆成道果。
是謂菩薩神力所作。
在南西北方亦複如是。
我本成佛四方以右不從四維成佛。
四維成佛者。
示現成佛不實。
何以故。
從無數阿僧祇劫成就八味法。
何謂為八。
一為喜味。
二為盡味。
三為定味。
四為到味。
五為靜味。
六為相味。
七為不動味。
八為不究竟味。
是為浴池八味。
若菩薩摩诃薩飲此甘露漿者。
不入地獄餓鬼畜生。
成無上道。
從初發心乃至道樹。
洗除心垢永盡無餘。
何者七覺意池八解脫水。
初心解脫未至中間已至。
已至中間住二地。
爾乃得名菩薩。
若複菩薩從八池水分别氣味。
此味非味。
此道非道。
耳不别聲。
鼻不别香。
舌不别味。
一一分别無所有。
諸法聾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淨修清淨行 菩薩處胎經八種身品第八 佛告諸來會菩薩摩诃薩。
學無學及四部衆。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衆生所可供養。
或有衆生。
見地。
薄地。
淨地。
如來地。
辟支佛地。
不退轉地。
道場地。
說法地。
由此八地成無上等正覺。
雲何見地。
菩薩發意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意乃至坐道樹。
自伏其心欲降伏諸魔。
即于坐上入三昧定。
其三昧者。
去嫉妒三昧。
心勝三昧。
秘藏三昧。
除癡三昧。
威神伏三昧。
如諸佛世尊無言教三昧。
示現變化三昧。
是時弊魔波旬來擾佛者。
非自己力所能來至。
皆是如來威神之所感緻。
所以者何。
欲現世法為劣第一義勝。
何以故。
如弊魔波旬起怒害心聲響震地。
佛以忍三昧不動不搖。
使無央數弊魔衆等。
颠倒堕地。
猶如蛄蟥蟻子及蠅不能得動。
弊魔波旬亦複如是。
若魔來者不能動我一毛。
爾時世尊即以威神入三昧定。
感動一佛境界滿中弊魔。
令此諸魔惡聲流布。
拘昙沙門。
執心懦弱無丈夫意。
在此大畏之處欲求佛道。
佛告大衆。
弊魔波旬是我所作。
彼魔心者。
為是惡心為是善心。
爾時有天子名曰拘毗。
白佛言。
佛降伏魔。
非是魔力是佛神力。
何以故。
彼衆生類不解俗法及以道法。
以是欲化衆生故降緻魔來。
其有衆生見諸魔者。
心不願樂如千眼比。
數千萬衆心立不退轉地 複次菩薩摩诃薩。
從忉利天生十方刹。
不因濕生卵生化生胎生。
教化衆生。
此菩薩等成就無記根。
所化衆生亦成無記根。
何者是。
阿閦佛境界是。
或有菩薩摩诃薩。
從忍世界生北方光影佛土。
成就有記無記根。
教化衆生皆成就有記無記根。
欲樂世界妙光佛土衆生是也。
或有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意乃至成佛。
執心一向無若幹想無嗔無怒。
願樂欲生無量壽佛國。
一切衆生其生彼者。
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皆同一金色。
西方去此閻浮提十二億那由他。
有懈慢界。
國土快樂作倡伎樂。
衣被服飾香花莊嚴七寶轉關床。
舉目東視寶床随轉。
北視西視南視亦如是轉。
前後發意衆生。
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皆染着懈慢國土。
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
億千萬衆。
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
何以故。
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
斯等衆生自不殺生。
亦教他不殺。
有此福報生無量壽國。
或有菩薩摩诃薩。
具足六度施戒忍精進禅定解脫智慧。
生南方踴躍佛刹。
去此閻浮提一億佛國。
彼衆生等無有癡愛淫欲之想。
何以故。
皆從欲界斷三十六種淫欲行滅。
種性成就所行清淨。
如日光明無有塵翳。
彼土衆生行十三苦行。
雲何十三。
晝夜三時不失時節。
經行坐禅。
或在樹下。
或在冢間。
或在空地。
或在岩石無人之處。
或依泉源。
或時一食。
或不用食。
法服齊整不失威儀。
或時說法或不說法。
周旋經行知足知滿。
所可說法。
少欲真道多欲非道。
息心定意解空無想不願之法。
是謂踴躍世界菩薩所行。
彼土衆生純一乘學。
無有羅漢辟支佛乘。
相好具足稱譽正法。
解空無我。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一切行已滅 識為是外法 生者都歸盡 涅槃最為樂 歸命踴躍佛 法王最第一 坐閻浮樹下 最初破欲網 說法度人民 供養諸福田 樹下坐思惟 梵王來勸請 願尊從禅覺 愍念愚惑人 時大梵天王 手執琉璃琴 歎說佛功德 柔軟和雅音 于億百千劫 時有發道心 道心菩薩本 億劫時乃有 願速從禅起
斷除諸想淨一切智。
不住不不住。
除衆生垢清淨不住不不住。
莊嚴佛土清淨不住不不住。
入金剛三昧堅固其志。
清淨不住不不住。
碎身舍利清淨不住不不住。
遊戲百千三昧。
清淨不住不不住。
不在凡夫地不入賢聖空清淨不住不不住。
不自稱已我成道果。
清淨不住不不住。
三十二大人之相。
放大光明遠照十方無量世界。
一切衆生尋光來至。
得聞如來深奧之法。
随彼所念上中下語。
悉令充足分别諸法。
住亦不住。
不住亦不住。
色受想行識。
十二因緣。
四無閡慧。
空無想願。
四禅四無量慧。
清淨不住不不住。
以神足力入于五道。
清淨不住不不住。
入解脫門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
清淨不住不不住。
佛告迦葉。
今當說八清淨甘露法味池。
何等為八。
如我今日坐自在講堂。
東視清淨浴池周匝欄楯七寶所成。
當于爾時亦不與衆生說苦集滅道。
飲此池水皆成道果。
是謂菩薩神力所作。
在南西北方亦複如是。
我本成佛四方以右不從四維成佛。
四維成佛者。
示現成佛不實。
何以故。
從無數阿僧祇劫成就八味法。
何謂為八。
一為喜味。
二為盡味。
三為定味。
四為到味。
五為靜味。
六為相味。
七為不動味。
八為不究竟味。
是為浴池八味。
若菩薩摩诃薩飲此甘露漿者。
不入地獄餓鬼畜生。
成無上道。
從初發心乃至道樹。
洗除心垢永盡無餘。
何者七覺意池八解脫水。
初心解脫未至中間已至。
已至中間住二地。
爾乃得名菩薩。
若複菩薩從八池水分别氣味。
此味非味。
此道非道。
耳不别聲。
鼻不别香。
舌不别味。
一一分别無所有。
諸法聾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淨修清淨行 菩薩處胎經八種身品第八 佛告諸來會菩薩摩诃薩。
學無學及四部衆。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一切衆生所可供養。
或有衆生。
見地。
薄地。
淨地。
如來地。
辟支佛地。
不退轉地。
道場地。
說法地。
由此八地成無上等正覺。
雲何見地。
菩薩發意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有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意乃至坐道樹。
自伏其心欲降伏諸魔。
即于坐上入三昧定。
其三昧者。
去嫉妒三昧。
心勝三昧。
秘藏三昧。
除癡三昧。
威神伏三昧。
如諸佛世尊無言教三昧。
示現變化三昧。
是時弊魔波旬來擾佛者。
非自己力所能來至。
皆是如來威神之所感緻。
所以者何。
欲現世法為劣第一義勝。
何以故。
如弊魔波旬起怒害心聲響震地。
佛以忍三昧不動不搖。
使無央數弊魔衆等。
颠倒堕地。
猶如蛄蟥蟻子及蠅不能得動。
弊魔波旬亦複如是。
若魔來者不能動我一毛。
爾時世尊即以威神入三昧定。
感動一佛境界滿中弊魔。
令此諸魔惡聲流布。
拘昙沙門。
執心懦弱無丈夫意。
在此大畏之處欲求佛道。
佛告大衆。
弊魔波旬是我所作。
彼魔心者。
為是惡心為是善心。
爾時有天子名曰拘毗。
白佛言。
佛降伏魔。
非是魔力是佛神力。
何以故。
彼衆生類不解俗法及以道法。
以是欲化衆生故降緻魔來。
其有衆生見諸魔者。
心不願樂如千眼比。
數千萬衆心立不退轉地 複次菩薩摩诃薩。
從忉利天生十方刹。
不因濕生卵生化生胎生。
教化衆生。
此菩薩等成就無記根。
所化衆生亦成無記根。
何者是。
阿閦佛境界是。
或有菩薩摩诃薩。
從忍世界生北方光影佛土。
成就有記無記根。
教化衆生皆成就有記無記根。
欲樂世界妙光佛土衆生是也。
或有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意乃至成佛。
執心一向無若幹想無嗔無怒。
願樂欲生無量壽佛國。
一切衆生其生彼者。
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皆同一金色。
西方去此閻浮提十二億那由他。
有懈慢界。
國土快樂作倡伎樂。
衣被服飾香花莊嚴七寶轉關床。
舉目東視寶床随轉。
北視西視南視亦如是轉。
前後發意衆生。
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皆染着懈慢國土。
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
億千萬衆。
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
何以故。
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
斯等衆生自不殺生。
亦教他不殺。
有此福報生無量壽國。
或有菩薩摩诃薩。
具足六度施戒忍精進禅定解脫智慧。
生南方踴躍佛刹。
去此閻浮提一億佛國。
彼衆生等無有癡愛淫欲之想。
何以故。
皆從欲界斷三十六種淫欲行滅。
種性成就所行清淨。
如日光明無有塵翳。
彼土衆生行十三苦行。
雲何十三。
晝夜三時不失時節。
經行坐禅。
或在樹下。
或在冢間。
或在空地。
或在岩石無人之處。
或依泉源。
或時一食。
或不用食。
法服齊整不失威儀。
或時說法或不說法。
周旋經行知足知滿。
所可說法。
少欲真道多欲非道。
息心定意解空無想不願之法。
是謂踴躍世界菩薩所行。
彼土衆生純一乘學。
無有羅漢辟支佛乘。
相好具足稱譽正法。
解空無我。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一切行已滅 識為是外法 生者都歸盡 涅槃最為樂 歸命踴躍佛 法王最第一 坐閻浮樹下 最初破欲網 說法度人民 供養諸福田 樹下坐思惟 梵王來勸請 願尊從禅覺 愍念愚惑人 時大梵天王 手執琉璃琴 歎說佛功德 柔軟和雅音 于億百千劫 時有發道心 道心菩薩本 億劫時乃有 願速從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