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童子三昧經卷中

關燈
隋北印度健陀羅三藏阇那崛多譯 爾時世尊。

    右脅卧于師子床上。

    時四童子從四方來。

    各與大衆前後圍繞。

    導在衆首悉皆平等。

    智慧神通威德法行。

    無所差别不乖毫毛。

    共趣佛所往到佛前恭敬合掌。

    彼四童子到佛邊時。

    各随城邑所從眷屬。

    一切天人百千衆生雜類。

    皆悉合掌一切靜心。

    歡喜踴躍曲躬瞻仰向四童子。

    彼四童子當于來時。

    四方縱廣滿一由旬。

    諸天雨華遍滿于地。

    鼓天音樂種種百千。

    諸天歌詠贊歎無量。

    爾時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普于四方自然顯現四師子座。

    爾時尊者阿難。

    以偈白佛言。

     世尊何因緣  一切智四邊 右脅現四床  師子廣大敷 作是語已。

    佛告阿難。

    阿難。

    汝見此四童子已不。

    從四方來面如滿月。

    過日光明蔽四天下。

    威德特尊齒白明耀。

    發智慧光得大精進。

    入甚深智成就功德。

    識智了達有深信行。

    謙卑慚愧行業滿足。

    意見深遠得正念定。

    智慧善巧有大方便第一總持。

    為諸衆生随順說法增長善本。

    于無量億百千佛所種諸善根。

    各住四方各于佛刹聞我涅槃。

    各從彼刹諸如來所。

    咨發啟請生此刹土。

    欲聞見我及我名稱。

    說法利益功德之事。

    觀看今日如來後夜分時。

    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

    當入無餘涅槃。

    不思議涅槃。

    一切世間無等涅槃。

    一切世間希有涅槃。

    一切世間安樂涅槃。

    一切世間難伏涅槃。

    一切世間斷離諸趣清淨涅槃。

    如來當取如是微妙最上涅槃。

    阿難。

    此東方來童子者。

    其色微妙具大功德端正可喜。

    光明遍照威德熾然。

    猶如盛火放大光明。

    以多百千徒衆圍繞。

    及以億數諸天之衆。

    所共供養受天雨華。

    來詣佛所欲供養佛。

    阿難。

    此童子者。

    于彼師子音鳴聲如來國土。

    曾作轉輪聖王領千世界而得自在。

    諸天人等之所供養。

    彼治化時于欲界天上及于人間。

    恒多講法受持句義。

    為于無量百千衆生解說妙趣。

    成就彼等種諸善根。

    得諸神通達解法行。

    衆聖咨嗟無邊無斷。

    最上微妙得無畏力。

    深入法相成就辯才。

    智慧善巧得到無邊智慧彼岸。

    滿足如是諸法行已。

    于十八億年如法治化。

    不用刀杖惱亂衆生。

    不為受欲貪于王位。

    于彼十八億年成熟十八那由他衆生。

    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于菩薩法得不退地。

    彼善男子。

    從初發心得不退地已。

    乃至畢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王如是。

    于後一時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舍家出家。

    即出家已。

    于八十一億年行于梵行。

    從出家已未嘗坐卧況複睡眠。

    于八十一億年中。

    乃至不起一念欲想及于嗔心。

    況有殺害惱亂等心。

    無不善事及憎愛想。

    亦複不念修行不修行想。

    常住二法。

    何等為二。

    一者雖得肉眼無肉眼想。

    雖能分别知諸法聚。

    而不取著法聚之想。

    于彼八十一億年中。

    更不論說諸無利益。

    他餘事想。

    若地想水想火想風想。

    若虛空想及識想。

    若婦女想及丈夫想。

    饑渴想聚落想。

    空閑處想城邑等想。

    違逆之想不違逆想。

    遠離想禅定想。

    自我想他我想。

    色想無色想。

    邊想中想。

    生想滅想。

    少想多想。

    如是等諸餘亂想。

    皆悉寂滅不生分别。

    惟除二十箧藏法本。

    思量修習其間成熟八萬那由他衆生。

    決定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諸衆生皆初發心于如此刹。

    即刹那羅婆時。

    于彼佛刹自在而去。

    各更别往諸餘佛刹。

    到彼諸刹世尊所奉觐承事。

    于彼世界一一佛刹。

    一一身到一身一事無二并者。

    彼諸刹土一一諸佛皆同。

    于此一刹那羅婆時右脅而卧。

    同于此日後夜分中當入涅槃。

    悉在娑羅雙樹之間力士生地。

    皆如如來彼諸佛等。

    同名釋迦牟尼十号具足。

    彼諸佛等亦同出于五濁惡世。

    阿難。

    我以如是無量無邊無礙肉眼正知正見。

    非諸聲聞辟支佛等之所能入。

    非境界故。

    阿難。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法門。

    聞已生信。

    羨我肉眼正知見智。

    欲得此智乃至滿足一切種智。

    及發一念正信之心相續不舍。

    适發心已即生無量福德之聚。

    況得無量無邊大功德聚。

    阿難。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于十八那由他諸如來所。

    複于十八那由他億年。

    以一切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親承奉事彼諸如來。

    于十八那由他年。

    所得功德雖複無量。

    猶故不及聞此法門羨願之心生功德者。

    不可譬喻。

    阿難。

    此童子者。

    于我法中一日一夜教化利益無量衆生。

    何況多時所作利益。

    若舍利弗目犍連等及餘聲聞。

    不能如是多作利益度脫如是無量衆生。

    阿難。

    假使汝等一切壽命。

    多諸衆生說法教化。

    不念餘事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