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童子三昧經卷中

關燈
不休。

    雖作如是教化利益。

    但自汝等于我法中。

    不能荷負佛法重擔。

    如今所見此來童子所荷負者。

    又複告言。

    如是阿難。

    如是童子。

    為諸衆生作大利益具足憐愍。

    念諸衆生饒益衆生。

    而此童子有無量功德。

    阿難。

    汝見從南方來童子已不。

    如秋滿月十五日夜光明熾盛。

    右手執持衆寶。

    莊嚴杖打此大地。

    打大地已出如是聲。

    譬如摩伽陀國有一寶器。

    或用金作或用銀作。

    作之成就善加瑩治。

    無有塵垢無有瑕隙無有破漏。

    善好明淨無有塵土無有脂膩。

    種種因緣衆事所成。

    種種功能練精。

    明淨五處具滿十處。

    遠離一千分觀瞻。

    遠離十二處金銀煩垢。

    種性真正金性最勝。

    百練所成新成非故具。

    足八分一千巧匠。

    一心觀瞻塵膩垢翳一切悉無。

    如是妙器打之出聲。

    若聞聲者能滅衆苦。

    阿難。

    如是譬喻如是器聲。

    我少說耳。

    而此童子。

    衆寶間錯嚴潔之杖。

    打此大地所出之聲。

    亦複如是。

    阿難。

    此童子者名寂靜轉。

    是大菩薩摩诃薩也。

    從南方寶積現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刹土而來。

    彼佛世界名寶莊嚴。

    阿難。

    于汝意雲何。

    彼世界何故名寶莊嚴。

    阿難。

    彼佛世界。

    無一衆生住不定者亦無邪定。

    阿難。

    彼諸衆生。

    皆悉正定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難。

    彼刹是菩薩刹。

    彼刹衆生無男女想。

    阿難。

    彼諸衆生皆悉梵行。

    無諸穢欲智行清淨。

    乃至無有穢欲之名。

    阿難。

    彼莊嚴佛刹諸衆生等。

    無有一切不善思想。

    亦無食想唯有二食。

    何等為二。

    一者以定慧為食。

    二者以法喜為食。

    阿難。

    彼佛刹不說五陰不說三乘。

    惟廣演說一切智陰菩薩箧藏。

    阿難。

    以是義故。

    彼佛世界名寶莊嚴。

    阿難。

    此土所有他方佛刹衆生生此土者。

    複有願生彼佛土者。

    願生之者彼衆生等。

    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難。

    或有菩薩從餘佛刹來生彼者。

    生已即自能知彼佛刹内一切諸事。

    彼等菩薩亦生彼已。

    即于刹那羅婆牟侯多時。

    各各想己自身是佛。

    阿難。

    彼寶積現如來。

    為彼無量無邊那由他諸菩薩摩诃薩等。

    廣說一切種智及菩薩箧藏法門。

    不曾斷絕更不說餘。

    阿難。

    假使我于無量千劫。

    說彼佛刹功德之事。

    及一一分别菩薩摩诃薩等所得勝法。

    所謂發願莊嚴佛刹不可得盡。

    阿難。

    我但略說彼佛世界功德名字。

    此寂靜轉菩薩摩诃薩。

    從彼方來為欲看我入般涅槃。

    複為憐愍無量無邊諸衆生等。

    令發無上菩提之心。

    複為欲顯彼刹功德莊嚴之事。

    複為顯彼寶積現佛利益名稱。

    所謂顯諸菩薩法行大事。

    亦說真實名稱之事。

    欲令此刹無量無邊諸衆生等攝受正法故。

    來到此釋迦佛刹。

    為令未來諸菩薩等生歡喜心。

    阿難。

    此童子者。

    于往昔時行菩薩行。

    值燃燈佛出現于世。

    爾時曾作轉輪聖王名曰降怨。

    阿難。

    爾時降怨聖王。

    為無量億無邊衆生。

    說于正法成熟善根。

    時彼聖王。

    從旦日初至于食頃。

    化度三十六億衆生住不退地。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入正定聚證得無生忍法。

    而此聖王于彼燃燈如來般涅槃後。

    發大精進剃除須發舍家出家。

    既出家已滿一千年。

    續燃燈佛轉正法輪。

    然彼聖王利益無量無邊衆生。

    作利益已于後一時日沒之頃。

    複化三萬六億衆生。

    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還于日沒之時。

    令七萬那由他衆生皆悉漏盡成阿羅漢。

    況當證道見谛學人不可稱計。

    阿難。

    假使我欲以佛智慧。

    說此寂靜轉菩薩童子。

    往昔之時為諸衆生作利益事。

    不可得盡。

    阿難。

    汝為此寂靜轉善男子。

    就于我前敷座安置。

    汝當得無量無邊勝妙功德。

    若有衆生聞此寂靜轉菩薩名者。

    彼等衆生。

    如現在見佛等無有異。

    阿難。

    若有衆生聞此功德莊嚴受記法本名字者。

    乃至一念發淨信心。

    為欲見彼寶積現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為欲承迎禮拜親近供養。

    有發心者欲聞法者。

    阿難。

    我今皆與彼等受記。

    往生彼刹奉觐如來聞于正法。

    彼佛刹中所生菩薩。

    亦欲同行彼諸法行。

    惟除願力菩薩摩诃薩等。

    阿難。

    彼諸衆生善得大利。

    若能聞此所說功德莊嚴法本名字。

    乃至經耳。

    何況聞已得淨信心。

    阿難。

    如是等法句如實不虛。

    汝當善護善念憶持。

    所以者何。

    阿難。

    閻浮提人。

    未曾得聞如是等修多羅章句及以名字。

    阿難。

    若名字菩薩及謗法人。

    如是人等莫令得聞。

    何以故。

    以其謗法罪大深重故。

    阿難。

    汝見西方如是辇輿衆寶莊嚴乘空而來。

    汝見已不。

    阿難白佛言。

    如是已見。

    佛複告阿難汝見其間一童子不。

    二足神通變化所作。

    騰空飛來動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