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場忏法 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敢複造。
從今已去至于菩提。
起堅固信不複退轉。
(某甲)等舍此身命。
若生地獄道。
若生餓鬼道。
若生畜生道。
若生人道。
若生天道。
于三界中若受男身。
若受女身。
若受非男非女等身。
若大若小若升若降。
受諸迫惱難堪難忍。
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
甯于千劫萬劫受種種苦。
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
仰願諸佛大地菩薩。
同加救護同加攝受。
令(某甲)等信心堅固。
等諸佛心。
同諸佛願。
衆魔外道所不能壞。
相與志心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善攝心聽。
夫人天幻惑世界虛假。
由其幻惑非真故無實果。
虛假浮脆故遷變無窮。
無實果故。
所以久滞生死之流。
遷變改故。
所以長泛愛苦之海。
如是衆生聖所悲念。
故悲華經雲。
菩薩成佛各有本願。
釋迦不現長年。
促為短壽。
悲此衆生變化俄頃長淪苦海不得舍離。
故在此土救諸弊惡。
教有剛強苦切之言。
不舍于苦而度衆生。
未嘗不以善法方便弘濟益之心。
所以三昧經言。
諸佛心者。
是大慈悲。
慈悲所緣緣苦衆生。
若見衆生受苦惱時。
如箭入心。
如破眼目。
見已悲泣心無暫安。
欲拔其苦令得安樂。
又諸佛等智其化是均。
至于釋迦偏稱勇猛。
以能忍苦度脫衆生。
當知本師慈恩實重。
能于苦惱衆生之中。
說種種語利益一切。
我等今日不蒙解脫。
進不聞一音之旨。
退不睹雙樹潛輝。
良由業障念與悲隔。
相與今日起悲戀心。
以悲戀如來故。
善心濃厚。
既在苦中憶如來恩。
嗚咽懊惱慚顔哽恸。
等一痛切五體投地。
志心奉為。
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信施檀越善惡知識。
諸天諸仙聰明正直。
天地虛空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咒。
五方龍王龍神八部。
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衆生重複。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相與志心胡跪合掌心念口言。
作如是說。
諸佛大聖尊 覺法無不盡 天人無上師 是故為歸依 一切法常住 清淨修多羅 能除身心病 是故為歸依 大地諸菩薩 無著四沙門 能救一切苦 是故為歸依 三寶護世間 我今頭面禮 六道一衆生 今盡為歸依 慈悲覆一切 皆令得安樂 哀愍衆生者 我等共歸依 五體投地。
各自念言。
仰願十方一切三寶。
以慈悲力以本願力大神通力不思議力無量自在力度脫衆生力覆護衆生力安慰衆生力。
令諸衆生皆悉覺悟知。
(某甲)等今日為其歸依三寶。
以此功德力。
令諸衆生各得所願。
若在諸天諸仙中者。
令盡諸漏。
若在阿修羅中者舍憍慢習。
若在人道無複衆苦。
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
即得免離。
又複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
以佛神力。
令諸衆生盡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同諸菩薩俱登正覺(一拜)。
斷疑第二(一切衆生未離疑惑所以于法多生障礙是故今須永斷此疑)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一心谛聽。
夫因果影響感應相生。
必然之道理無差舛。
而諸衆生業行不純。
善惡疊用。
以業不純。
以報有精粗。
或貴或賤或善或惡。
其事匪一參差萬品。
既有參差不了本行。
以不了故疑惑亂起。
或言。
精進奉戒應得長生。
而見短命。
屠殺之人應見促齡。
而反延壽。
清廉之士應招富足。
而見貧苦。
貪盜之人應見困踬。
而更豐饒。
如此疑惑人誰無念。
而不知往業植因所緻。
又如般若所明。
若有讀誦此經。
為人輕賤者。
是人先世罪業應堕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
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而諸衆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
皆由無明惑故。
妄起颠倒。
又不信三界内是苦不信三界外是樂。
每染世間皆言是樂。
若言樂者。
何意于中複生苦受。
飲食過度便成疾疹。
氣息喘迫鼓脹絞痛。
又至衣服彌見憂勞。
寒得絺絡則恩薄念淺。
熱見重裘則苦惱已深。
若言是樂何意生惱。
故知飲食衣服真非是樂。
又言眷屬以為樂者。
則應長相歡娛歌笑無極。
何意俄爾無常倏焉而逝。
适有今無向在今滅。
号天叩地肝心寸斷。
又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銜悲相送直至窮山。
執手長離一辭萬劫。
諸如此者其苦無量。
衆生迷見謂其是樂。
出世樂因皆言是苦。
或見進啖蔬澀節身時食。
去于輕軟習糞掃衣。
皆言是等強自困苦。
不知此業是解脫道。
或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經行禮拜誦習之人翹勤不懈皆言是苦。
而不知是等修出世心。
脫有疾病死亡之日。
便起
從今已去至于菩提。
起堅固信不複退轉。
(某甲)等舍此身命。
若生地獄道。
若生餓鬼道。
若生畜生道。
若生人道。
若生天道。
于三界中若受男身。
若受女身。
若受非男非女等身。
若大若小若升若降。
受諸迫惱難堪難忍。
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
甯于千劫萬劫受種種苦。
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信心。
仰願諸佛大地菩薩。
同加救護同加攝受。
令(某甲)等信心堅固。
等諸佛心。
同諸佛願。
衆魔外道所不能壞。
相與志心等一痛切。
五體投地。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善攝心聽。
夫人天幻惑世界虛假。
由其幻惑非真故無實果。
虛假浮脆故遷變無窮。
無實果故。
所以久滞生死之流。
遷變改故。
所以長泛愛苦之海。
如是衆生聖所悲念。
故悲華經雲。
菩薩成佛各有本願。
釋迦不現長年。
促為短壽。
悲此衆生變化俄頃長淪苦海不得舍離。
故在此土救諸弊惡。
教有剛強苦切之言。
不舍于苦而度衆生。
未嘗不以善法方便弘濟益之心。
所以三昧經言。
諸佛心者。
是大慈悲。
慈悲所緣緣苦衆生。
若見衆生受苦惱時。
如箭入心。
如破眼目。
見已悲泣心無暫安。
欲拔其苦令得安樂。
又諸佛等智其化是均。
至于釋迦偏稱勇猛。
以能忍苦度脫衆生。
當知本師慈恩實重。
能于苦惱衆生之中。
說種種語利益一切。
我等今日不蒙解脫。
進不聞一音之旨。
退不睹雙樹潛輝。
良由業障念與悲隔。
相與今日起悲戀心。
以悲戀如來故。
善心濃厚。
既在苦中憶如來恩。
嗚咽懊惱慚顔哽恸。
等一痛切五體投地。
志心奉為。
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信施檀越善惡知識。
諸天諸仙聰明正直。
天地虛空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咒。
五方龍王龍神八部。
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衆生重複。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相與志心胡跪合掌心念口言。
作如是說。
諸佛大聖尊 覺法無不盡 天人無上師 是故為歸依 一切法常住 清淨修多羅 能除身心病 是故為歸依 大地諸菩薩 無著四沙門 能救一切苦 是故為歸依 三寶護世間 我今頭面禮 六道一衆生 今盡為歸依 慈悲覆一切 皆令得安樂 哀愍衆生者 我等共歸依 五體投地。
各自念言。
仰願十方一切三寶。
以慈悲力以本願力大神通力不思議力無量自在力度脫衆生力覆護衆生力安慰衆生力。
令諸衆生皆悉覺悟知。
(某甲)等今日為其歸依三寶。
以此功德力。
令諸衆生各得所願。
若在諸天諸仙中者。
令盡諸漏。
若在阿修羅中者舍憍慢習。
若在人道無複衆苦。
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
即得免離。
又複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
以佛神力。
令諸衆生盡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同諸菩薩俱登正覺(一拜)。
斷疑第二(一切衆生未離疑惑所以于法多生障礙是故今須永斷此疑)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一心谛聽。
夫因果影響感應相生。
必然之道理無差舛。
而諸衆生業行不純。
善惡疊用。
以業不純。
以報有精粗。
或貴或賤或善或惡。
其事匪一參差萬品。
既有參差不了本行。
以不了故疑惑亂起。
或言。
精進奉戒應得長生。
而見短命。
屠殺之人應見促齡。
而反延壽。
清廉之士應招富足。
而見貧苦。
貪盜之人應見困踬。
而更豐饒。
如此疑惑人誰無念。
而不知往業植因所緻。
又如般若所明。
若有讀誦此經。
為人輕賤者。
是人先世罪業應堕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
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而諸衆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
皆由無明惑故。
妄起颠倒。
又不信三界内是苦不信三界外是樂。
每染世間皆言是樂。
若言樂者。
何意于中複生苦受。
飲食過度便成疾疹。
氣息喘迫鼓脹絞痛。
又至衣服彌見憂勞。
寒得絺絡則恩薄念淺。
熱見重裘則苦惱已深。
若言是樂何意生惱。
故知飲食衣服真非是樂。
又言眷屬以為樂者。
則應長相歡娛歌笑無極。
何意俄爾無常倏焉而逝。
适有今無向在今滅。
号天叩地肝心寸斷。
又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銜悲相送直至窮山。
執手長離一辭萬劫。
諸如此者其苦無量。
衆生迷見謂其是樂。
出世樂因皆言是苦。
或見進啖蔬澀節身時食。
去于輕軟習糞掃衣。
皆言是等強自困苦。
不知此業是解脫道。
或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經行禮拜誦習之人翹勤不懈皆言是苦。
而不知是等修出世心。
脫有疾病死亡之日。
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