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場忏法 第一卷

關燈
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感。

     彌勒世尊。

    既慈隆即世。

    悲臻後劫。

    依事題名。

    弗敢移易。

    承此念力。

    欲守護三寶。

    令魔隐蔽。

    摧伏自大增上慢者。

    未種善根者。

    今當令種。

    已種善根者。

    今令增長。

    若計有所得住諸見者。

    皆悉令發舍離之心。

    樂小法者。

    令不疑大法。

    樂大法者。

    令生歡喜。

    又此慈悲諸善中王。

    一切衆生所歸依處。

    如日照晝。

    如月照夜。

    為人眼目。

    為人導師。

    為人父母。

    為人兄弟。

    同歸道場。

    為真知識。

    慈悲之親重于血肉。

    世世相随雖死不離。

    故目等心。

    标号如上。

     今日道場。

    幽顯大衆立此忏法。

    并發大心。

    有十二大因緣。

    何等十二。

    一者願化六道心無限齊。

    二者為報慈恩功無限齊。

    三者願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受佛禁戒不起犯心。

    四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于諸尊長不起慢心。

    五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在所生處不起恚心。

    六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于他身色不起嫉心。

    七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八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凡所修福不為自身。

    悉為一切無覆護者。

    九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不為自身行四攝法。

    十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見有孤獨幽系疾病起救濟心。

    令得安樂。

    十一者以此善力。

    若有衆生。

    應折伏者而折伏之。

    應攝受者而攝受之。

    十二者以此善力。

    令諸衆生在所生處恒自憶念發菩提心。

    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仰願幽顯凡聖大衆。

    同加覆護同加攝受。

    令(某甲)等(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所悔清淨所願成就。

    等諸佛心同諸佛願。

    六道四生皆悉随從滿菩提願淨三業法(淨身當洗浴淨口贊佛功德淨意運心忏悔三業既淨。

    乃可标心歸依三寶大慈悲父)。

     歸依三寶第一 斷疑第二 忏悔第三 發菩提心第四 發願第五 發回向心第六 歸依三寶第一(一向投往名之為歸始終憑托名之為依)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宜各人人起覺悟意念世無常。

    形不久住。

    少壯必衰。

    勿恃容姿自處污行。

    萬物無常皆當歸死。

    天上天下誰能留者。

    年少顔色肌膚鮮澤。

    氣息香潔是非身保。

    人生合會必歸磨滅。

    生老病死至來無期。

    誰當為我卻除之者。

    災害卒至不可得脫。

    一切貴賤因而死已。

    身體膀脹臭不可聞。

    空愛惜之于事何益。

    自非勤行勝業。

    無由出離(某甲)等自惟。

    形同朝露命速西光。

    生世貧乏無德可稱。

    智無神聖大人之明。

    識無聖人洞徹之照。

    言無忠和仁善之美。

    行無進退高下之節。

    謬立斯志勞倦仁者。

    仰屈大衆慚懼交心既法席有期追戀無及。

    從此一别願各努力。

    勤意朝夕親奉供養。

    人加精進。

    唯是為快。

    仰願大衆各秉其心。

    被忍辱铠入深法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宜各殷重起勇猛心。

    不放逸心安住心。

    大心。

    勝心。

    大慈悲心。

    樂善心。

    歡喜心。

    報恩心。

    度一切心。

    守護一切心。

    救護一切心。

    同菩薩心。

    等如來心。

    一心志意五體投地。

    奉為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

    上中下座善惡知識。

    諸天諸仙護世四王主善罰惡。

    守護持咒五方龍王龍神八部。

    廣及十方無窮無盡含靈抱識水陸。

    空界一切衆生。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何故應須歸依三寶。

    諸佛菩薩。

    有無限齊大悲。

    度脫世間。

    有無限齊大慈。

    安慰世間。

    念一切衆生猶如一子。

    大慈大悲常無懈倦。

    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誓滅衆生三毒之火。

    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衆生不得佛。

    誓不取正覺。

    以是義故。

    應須歸依。

    又複諸佛慈念衆生過于父母。

    經言。

    父母念兒慈止一世。

    佛念衆生慈心無盡。

    又父母見子。

    背恩違義心生恚恨。

    慈心薄少。

    諸佛菩薩慈心不爾。

    見此衆生悲心益重。

    乃至入于無間地獄大火輪中。

    代諸衆生受無量苦。

    是知諸佛諸大菩薩。

    愛念衆生過于父母。

    而諸衆生無明覆慧煩惱覆心。

    于佛菩薩不知歸向。

    說法教化亦不信受。

    乃至粗言起于诽謗。

    未曾發心念諸佛恩。

    以不信故。

    堕在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遍曆三途受無量苦。

    罪畢得出。

    暫生人間。

    諸根不具以自莊嚴。

    無禅定水。

    無智慧刀如是等障由無信心。

     今日道場同業大衆。

    不信之罪衆罪之上。

    能令行人長不見佛。

    相與今日各自慷慨。

    折意挫情。

    生增上心起慚愧意。

    稽颡求哀忏悔往罪。

    業累既盡表裡俱淨。

    然後運想入歸信門。

    若不起如是心運如是意。

    直恐隔絕障滞難通。

    一失斯向冥然無返。

    豈得不人人五體投地如大山崩。

    一心歸信無複疑想。

    (某甲)等今日以諸佛菩薩慈悲心力。

    始蒙覺悟深生慚愧。

    已作之罪願乞除滅。

    未作之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