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功德施菩薩造
唐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等奉 诏譯
稽首能悟真實法 離諸分别及戲論
欲令世間出淤泥 無言說中言說者
一切異道之所作 不能壞于諸想見
彼難壞見金剛斷 故我歸心此法門
諸句義中秘密義 世間智慧莫能測
開喻我等及群生 彼菩薩衆今敬禮
佛所說法鹹歸二谛。
一者俗谛。
二者真谛。
俗谛者。
謂諸凡夫聲聞獨覺菩薩如來。
乃至名義智境業果相屬。
真谛者。
謂即于此都無所得。
如說第一義。
非智之所行。
何況文字。
乃至無業無業果。
是諸聖種性。
是故此般若波羅蜜中說不住布施。
一切法無相。
不可取不可說。
生法無我無所得。
無能證無成就。
無來無去等。
此釋真谛。
又說内外世間出世間。
一切法相及諸功德。
此建立俗谛。
如是應知。
如是我聞者。
顯示此經是世尊現覺而演。
非自所作。
一時者。
說此經時。
餘時複說無量經故。
在舍衛城等說處也。
辯處何義利益衆生。
雲何利益。
令知此地佛曾遊止。
心淨尊崇種福因故。
一切經首列衆者。
何示現。
如來大威德故。
又結集者證已所傳無異說故。
諸大乘經中廣說。
世尊菩薩功德。
須菩提于彼已生淨信。
是故言希有等。
此中世尊者。
謂何能永蠲夷四魔畏故。
善逝者。
于第一義一切法皆無所得。
自證知故。
如來者。
三無數劫福智圓滿。
如是而來成正覺故。
應者。
諸煩惱怨已永害故。
正者。
不颠倒義。
等者遍及滿義。
故名正等覺。
護念有二種。
如來攝受令悟真實護念也。
又令轉化無量衆生。
第一護念也。
已知護念。
何故付囑。
為有未能見真實者。
此亦有二。
彼諸菩薩普于世間當成如來獨尊體相。
如是贊美付善知識俾其瞻護。
令已生佛法住及增長付囑也。
為未生勝法付之令生。
第一付囑也。
複以何因。
舍見真者贊于未見。
哀彼未得勝智善品。
誘勸其心令勇進故。
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乘等者。
謂所護念付囑菩薩趣向佛乘。
應雲何住等。
雲何住者。
于何相果心住願求。
雲何修行者。
當修何行而得其果。
雲何降伏其心者。
降何等心使因清淨。
諸法先因而後果。
何故先說果先贊果德。
令彼欣求而修因故。
谛聽者。
心專一境。
善者于如理義生信無疑。
思念者。
敬持不忘。
應如是住等者。
如其次第于如是果而住其心。
修如是行克證彼果。
降如是心即因清淨。
此中顯示菩薩果四種利益相應之心。
何者為四。
一無邊。
二最上。
三愛攝。
四正智。
雲何無邊心。
經曰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如是等言衆生類。
謂禀息風含情覺者。
此複雲何。
所謂卵生諸鳥等。
胎生諸人等。
濕生諸蟲等。
化生諸天等。
如是四種各多族類。
此諸衆生住于何處以何為體。
經曰若有色若無色。
有色者。
謂有形。
無色者。
無有形。
三界衆生此皆攝盡。
有形者。
謂欲界二十依止處。
色界十七依止處。
無形者。
謂無色界。
此複幾種。
經曰。
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有想者。
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
起空想識想故。
無想者。
謂無所有處離少想故。
名為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者。
謂有頂所攝。
衆生之聚。
如是一切我皆攝受。
雲何最上心。
經曰。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餘涅槃者何義。
謂了諸法無生性空。
永息一切有患諸蘊。
資用無邊希有功德。
清淨色相圓滿莊嚴。
廣利群生妙業無盡。
雲何愛攝心。
經曰。
如是滅度無量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此義雲何。
菩薩慈愛一切衆生同于己故。
衆生滅度即我非他。
是名愛攝。
若第一義入初地等。
諸菩薩無衆生想。
以衆生不可得。
如預流人不起身見。
非彼菩薩見一衆生是我所度。
雲何正智心。
經曰。
若有衆生想即不名菩薩等。
名何等耶。
所謂凡夫。
何以故。
以必迷于第一義。
起我想衆生想命想取者想故。
若證真實第一義者。
衆生等想決定不生。
此中以般若力證第一義。
一切衆生皆不可得。
大悲心故恒逐衆生。
處于生死随宜誘度。
如是四種利衆生果。
應以俗谛而住其心。
此四種心圓滿果因。
次應顯示。
是故經言。
複次須菩提。
菩薩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
此布施名中具六波羅蜜。
施有三種攝于六故。
何等為三。
一者資生施。
二者無畏施。
三者法施。
此中資生施。
攝檀那波羅蜜。
無畏施攝屍羅羼提二波羅蜜。
于未作已作惡不生怖畏故。
法施攝餘三波羅蜜。
精勤不倦引諸神通。
如無所得為人說故。
或彼一切諸波羅蜜為他開演。
皆成法施。
事等是何。
雲何不住事者。
自身此身常有苦樂等無邊事故。
不住者謂于是中心無愛著。
無所住者不望報恩。
不住色等者心不悕求可意諸境。
複以
一者俗谛。
二者真谛。
俗谛者。
謂諸凡夫聲聞獨覺菩薩如來。
乃至名義智境業果相屬。
真谛者。
謂即于此都無所得。
如說第一義。
非智之所行。
何況文字。
乃至無業無業果。
是諸聖種性。
是故此般若波羅蜜中說不住布施。
一切法無相。
不可取不可說。
生法無我無所得。
無能證無成就。
無來無去等。
此釋真谛。
又說内外世間出世間。
一切法相及諸功德。
此建立俗谛。
如是應知。
如是我聞者。
顯示此經是世尊現覺而演。
非自所作。
一時者。
說此經時。
餘時複說無量經故。
在舍衛城等說處也。
辯處何義利益衆生。
雲何利益。
令知此地佛曾遊止。
心淨尊崇種福因故。
一切經首列衆者。
何示現。
如來大威德故。
又結集者證已所傳無異說故。
諸大乘經中廣說。
世尊菩薩功德。
須菩提于彼已生淨信。
是故言希有等。
此中世尊者。
謂何能永蠲夷四魔畏故。
善逝者。
于第一義一切法皆無所得。
自證知故。
如來者。
三無數劫福智圓滿。
如是而來成正覺故。
應者。
諸煩惱怨已永害故。
正者。
不颠倒義。
等者遍及滿義。
故名正等覺。
護念有二種。
如來攝受令悟真實護念也。
又令轉化無量衆生。
第一護念也。
已知護念。
何故付囑。
為有未能見真實者。
此亦有二。
彼諸菩薩普于世間當成如來獨尊體相。
如是贊美付善知識俾其瞻護。
令已生佛法住及增長付囑也。
為未生勝法付之令生。
第一付囑也。
複以何因。
舍見真者贊于未見。
哀彼未得勝智善品。
誘勸其心令勇進故。
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乘等者。
謂所護念付囑菩薩趣向佛乘。
應雲何住等。
雲何住者。
于何相果心住願求。
雲何修行者。
當修何行而得其果。
雲何降伏其心者。
降何等心使因清淨。
諸法先因而後果。
何故先說果先贊果德。
令彼欣求而修因故。
谛聽者。
心專一境。
善者于如理義生信無疑。
思念者。
敬持不忘。
應如是住等者。
如其次第于如是果而住其心。
修如是行克證彼果。
降如是心即因清淨。
此中顯示菩薩果四種利益相應之心。
何者為四。
一無邊。
二最上。
三愛攝。
四正智。
雲何無邊心。
經曰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如是等言衆生類。
謂禀息風含情覺者。
此複雲何。
所謂卵生諸鳥等。
胎生諸人等。
濕生諸蟲等。
化生諸天等。
如是四種各多族類。
此諸衆生住于何處以何為體。
經曰若有色若無色。
有色者。
謂有形。
無色者。
無有形。
三界衆生此皆攝盡。
有形者。
謂欲界二十依止處。
色界十七依止處。
無形者。
謂無色界。
此複幾種。
經曰。
若有想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有想者。
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
起空想識想故。
無想者。
謂無所有處離少想故。
名為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者。
謂有頂所攝。
衆生之聚。
如是一切我皆攝受。
雲何最上心。
經曰。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餘涅槃者何義。
謂了諸法無生性空。
永息一切有患諸蘊。
資用無邊希有功德。
清淨色相圓滿莊嚴。
廣利群生妙業無盡。
雲何愛攝心。
經曰。
如是滅度無量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此義雲何。
菩薩慈愛一切衆生同于己故。
衆生滅度即我非他。
是名愛攝。
若第一義入初地等。
諸菩薩無衆生想。
以衆生不可得。
如預流人不起身見。
非彼菩薩見一衆生是我所度。
雲何正智心。
經曰。
若有衆生想即不名菩薩等。
名何等耶。
所謂凡夫。
何以故。
以必迷于第一義。
起我想衆生想命想取者想故。
若證真實第一義者。
衆生等想決定不生。
此中以般若力證第一義。
一切衆生皆不可得。
大悲心故恒逐衆生。
處于生死随宜誘度。
如是四種利衆生果。
應以俗谛而住其心。
此四種心圓滿果因。
次應顯示。
是故經言。
複次須菩提。
菩薩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
此布施名中具六波羅蜜。
施有三種攝于六故。
何等為三。
一者資生施。
二者無畏施。
三者法施。
此中資生施。
攝檀那波羅蜜。
無畏施攝屍羅羼提二波羅蜜。
于未作已作惡不生怖畏故。
法施攝餘三波羅蜜。
精勤不倦引諸神通。
如無所得為人說故。
或彼一切諸波羅蜜為他開演。
皆成法施。
事等是何。
雲何不住事者。
自身此身常有苦樂等無邊事故。
不住者謂于是中心無愛著。
無所住者不望報恩。
不住色等者心不悕求可意諸境。
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