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關燈
蕉一生果不能重生。

    義亦不然。

    何以故。

    義不定故。

    此三時誰之所有。

    若有因生難則無窮。

    若無因生則時節義不成就。

    若汝思惟未來是前。

    現在是中。

    過去是後。

    作三世者。

    何以故。

    未來力逼出故現在。

    現在力逼出過去。

    如恒河水。

    未來水逼現在水。

    現在水逼過去水。

    若一世成就。

    則三世成就。

    是義不然。

    何以故。

    水是同時。

    處所别故。

    故說三時三世有義。

    是故不然。

    無無是處者。

    如小乘說無是處。

    如外道說無是處。

    破小乘外道如是。

    偈義一破邪義。

    二立正義。

    破邪義者。

    依語言說。

    立正義者。

    依于義說。

    所言正義者。

    本有今有。

    過于三世。

    是名正義。

    本有今有者。

    從初發心至得涅槃。

    一味無異。

    不依生因。

    不依滅因。

    有則清淨。

    凡夫法不能染。

    聖人法不能清淨。

    若起四重五逆不能令減。

    若修慧斷惡不能令增。

    若有見得清淨眼。

    若有見得毒惡眼。

    依方便則過語言道及一切思惟。

    不可說不可思惟攝受。

    因果非因非果。

    是地非數量一時能分别。

    是諸佛如來境界。

    生死涅槃是地逆順故。

    若逆是生死。

    若順是涅槃地。

    是前際是後際。

    是發心地是金剛後心地。

    破一切見。

    清淨一切見。

    一切衆生應當受用。

    如來一體最歸依處。

    攝受一切寶是大涅槃。

    過三世者。

    為用說涅槃功德。

    何者過三世。

    為生故分别三世。

    涅槃無生故。

    不可分别。

    三世者。

    未生得生。

    已生即滅。

    涅槃無滅故常住。

    是故自在。

    以自在故。

    是故最樂。

    為體故說清淨。

    為用故說常樂我。

    自體故清淨。

    對生死故常樂我。

    複次有二種義。

    若本有今有。

    則是常見。

    若過三世。

    則是斷見。

    若二義待來離斷常。

    是中道。

    如是俗谛真谛相待故。

    有如是十二因緣真實。

    何以故。

    離二邊是真十二因緣。

    若能善解。

    即見如來現在于世。

    是故如來說十二因緣是如來身。

    于真俗二谛。

    以不二故。

    是十二緣真佛道。

    如是偈有二義。

    一則對因義。

    斷于邪道。

    二理得義顯示實。

    如是二義。

    是如來事。

    依大智依。

    大慈悲。

    五常義。

     一無窮常。

    二無起常。

    三恒在常。

    四湛然常。

    五無變常。

    無窮常者有十。

    一因無邊故常。

    二衆生無邊故常。

    三大悲無邊故常。

    四四如意足無邊故常。

    五慧無邊故常。

    六恒在定故常。

    七安樂清涼故常。

    八行于世間八法不能染故常。

    九甘露寂靜遠離四魔故常。

    十性無生故常。

    因無邊者。

    無量劫來舍身命财。

    為攝持正法。

    正法既無邊際無窮盡。

    此即以無窮之因。

    得無窮之果。

    果即三身也。

     二無起常者。

    依前際非本無今有。

    不為意生身所生故。

    三恒在常者。

    依後際離不可思議死壞故。

    四湛然常者。

    依中際不為無明煩惱病所破壞故。

    五無變常者。

    過三際不為無漏業果報所變異故。

    第三恒在離死。

    第四湛然離病。

    第五無變者。

    初地至如來地通名無窮。

    從八地至如來名無起。

    從九地至如來。

    亦分得名為無變常者。

    正論五義并在佛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三藏阇梨解旨雲。

    諸行無常者。

    諸行即是色心諸行。

    行于三世中也。

    無常自有五義。

    一失滅無常。

    二相離無常。

    三變異無常。

    亦名回轉無常。

    四有分無常。

    五自性無常。

    所言失滅者。

    如百年報盡壽命失滅也。

    二相離無常者。

    即是骨肉離散也。

    三變異者。

    如骨色初白後變為鴿色也。

    回轉者。

    即轉白為鴿色。

    四有分無常。

    如根塵識三事未和合時。

    名為本無無常。

    已有還無名為滅壞。

    即是已有還無。

    無常根塵識共聚。

    總名為有分也。

    五自性者。

    為有前四義故。

    名為自性無常也。

    是生者。

    是未來世生也。

    滅法者。

    是過去世已滅法也。

    生滅者是現在世也。

    而現在攝生滅者。

    生而即滅故。

    雲生滅居現在也。

    言寂滅為樂者。

    若言滅法為樂。

    此義不然。

    何以故。

    為有現在滅是過去。

    已滅法為殘。

    以有殘故非樂也。

    若滅現在生滅為樂者。

    此事不然。

    何以故。

    為有未來生是現在世殘故。

    有殘故非樂也。

    若言未來生是常者。

    此義不然。

    生必有滅。

    故非常也。

    若能令未來應生法而不得生。

    乃可為樂耳。

    寂滅為樂。

    即其義也。

    上三句明生死有為法故無常。

    後一句辨涅槃。

    是無為法故常住。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