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藥師經古迹下
關燈
小
中
大
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
唯除一生所系菩薩。
阿難。
人身難得。
于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
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号複難于是。
阿難。
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
無量巧方便。
無量廣大願。
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
劫可速盡。
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述曰。
此第三毀信損益門。
此有四門。
一佛語決定門。
如經如我稱揚乃至諸佛所言無有異也故。
二毀謗衰損門。
如經有諸衆生乃至流轉無窮故。
三敬信獲益門。
如經佛告阿難乃至堕惡趣者無有是處故。
四勸物信受門。
如經阿難乃至無有盡也故。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
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大德世尊。
像法轉時有諸衆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
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卧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
爾時彼王推問其人算計所作随其罪福而處斷之。
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請諸衆僧轉讀此經。
燃七層之燈懸著五色續命神幡。
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
或經七日。
或二十一日。
或三十五日。
或四十九日。
彼識還時如從夢覺。
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
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
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号。
随力所能恭敬供養。
述曰。
此是第四開像資助門。
此有二門。
一資助所為門。
二資助勝利門。
初所為者。
如經像法轉時乃至而處斷之故。
言琰魔者唐雲靜息。
曉悟罪人止衆惡故。
即由此義雖鬼界攝亦名法王。
謂由業力病人意識現四相分。
一琰魔使。
二已神識。
三琰魔王。
四俱生神。
傳說本識與身故名俱生神。
能熏習言具書持。
表于法王故言授與。
由業威力似神相現。
如淨土三昧經雲。
同生同名一神俱生。
二資助勝利門者。
如經時彼病人乃至諸惡之業故。
此中資緣有五。
歸佛請僧轉法燃燈及懸幡故。
燈者明也。
幡者将也。
救闇沈故須幡燈也。
七層五色者無說所以。
若以義推。
伏七支罪。
調五方故。
或有是處彼識得還者。
為簡定業故言或有。
言或經七日乃至四十九日者。
拟中有命。
七日住故。
然其後三隔二七說。
為顯據實不離身故。
傳者皆言其實神識未曾離身。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
善男子。
應雲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續命幡燈複雲何造。
救脫菩薩言。
大德。
若有病人欲脫病苦。
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
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随力所辯供養苾刍僧。
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讀誦此經四十九遍。
燃四十九燈。
造彼如來形像七軀。
一一像前各置七燈。
一一燈量大如車輪。
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
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搩手。
應放雜類衆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複次阿難。
若刹帝利灌頂王等。
災難起時。
所謂人衆疾疫難。
他國侵逼難。
自界叛逆難。
星宿變怪難。
日月薄蝕難。
非時風雨難。
過時不雨難。
彼刹帝利灌頂王等。
爾時應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
赦諸系閉。
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
令其國界即得安穩。
風雨順時谷稼成熟。
一切有情無病歡樂。
于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
一切惡相皆即隐沒。
而刹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難。
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婇女百官梨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
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衆名香。
病得除愈衆難解脫。
述曰。
自下第五問答釋難門。
于中有二。
一問答故。
二釋難故。
此初也。
答中有二
唯除一生所系菩薩。
阿難。
人身難得。
于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
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号複難于是。
阿難。
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
無量巧方便。
無量廣大願。
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
劫可速盡。
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述曰。
此第三毀信損益門。
此有四門。
一佛語決定門。
如經如我稱揚乃至諸佛所言無有異也故。
二毀謗衰損門。
如經有諸衆生乃至流轉無窮故。
三敬信獲益門。
如經佛告阿難乃至堕惡趣者無有是處故。
四勸物信受門。
如經阿難乃至無有盡也故。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
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大德世尊。
像法轉時有諸衆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
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卧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
爾時彼王推問其人算計所作随其罪福而處斷之。
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請諸衆僧轉讀此經。
燃七層之燈懸著五色續命神幡。
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
或經七日。
或二十一日。
或三十五日。
或四十九日。
彼識還時如從夢覺。
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
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
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号。
随力所能恭敬供養。
述曰。
此是第四開像資助門。
此有二門。
一資助所為門。
二資助勝利門。
初所為者。
如經像法轉時乃至而處斷之故。
言琰魔者唐雲靜息。
曉悟罪人止衆惡故。
即由此義雖鬼界攝亦名法王。
謂由業力病人意識現四相分。
一琰魔使。
二已神識。
三琰魔王。
四俱生神。
傳說本識與身故名俱生神。
能熏習言具書持。
表于法王故言授與。
由業威力似神相現。
如淨土三昧經雲。
同生同名一神俱生。
二資助勝利門者。
如經時彼病人乃至諸惡之業故。
此中資緣有五。
歸佛請僧轉法燃燈及懸幡故。
燈者明也。
幡者将也。
救闇沈故須幡燈也。
七層五色者無說所以。
若以義推。
伏七支罪。
調五方故。
或有是處彼識得還者。
為簡定業故言或有。
言或經七日乃至四十九日者。
拟中有命。
七日住故。
然其後三隔二七說。
為顯據實不離身故。
傳者皆言其實神識未曾離身。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
善男子。
應雲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續命幡燈複雲何造。
救脫菩薩言。
大德。
若有病人欲脫病苦。
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
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随力所辯供養苾刍僧。
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讀誦此經四十九遍。
燃四十九燈。
造彼如來形像七軀。
一一像前各置七燈。
一一燈量大如車輪。
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
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搩手。
應放雜類衆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複次阿難。
若刹帝利灌頂王等。
災難起時。
所謂人衆疾疫難。
他國侵逼難。
自界叛逆難。
星宿變怪難。
日月薄蝕難。
非時風雨難。
過時不雨難。
彼刹帝利灌頂王等。
爾時應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
赦諸系閉。
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
令其國界即得安穩。
風雨順時谷稼成熟。
一切有情無病歡樂。
于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
一切惡相皆即隐沒。
而刹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難。
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婇女百官梨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
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衆名香。
病得除愈衆難解脫。
述曰。
自下第五問答釋難門。
于中有二。
一問答故。
二釋難故。
此初也。
答中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