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五十九卷

關燈
大般涅槃經集解第五十九卷 廣出與六師論我無我義 廣釋娑羅雙樹緣起 廣釋二月十五日緣起 廣釋一切法性無住住義 廣釋涅槃無相義 廣釋定慧舍相奢摩他等相 師子吼品之第六 爾時六師周遍六城(至)唯說如來常樂我淨 案。

    僧亮曰。

    師子吼能令眠者覺悟也。

    佛說中道。

    能悟偏執之眠也。

    寶亮曰。

    外道既窮于此處。

    故求欲論義也 爾時六師複作是言(至)向喻于眼見者喻我 案。

    僧亮曰。

    根機不同。

    俱是執着。

    而憍陳如。

    聞無常以受道。

    六師因我樂。

    以反真也。

    聞我則欣同。

    故說已解以自多。

    而此說非色為我。

    謂與佛解不同也。

    寶亮曰。

    此中往複。

    不異下先尼中。

    但自猶有徒衆。

    未有所稱。

    至于徒黨都盡。

    十師方現受降伏。

    歸還正道也 佛告六師若言見者(至)聞見六塵當知無我 案。

    僧亮曰。

    此下有三開。

    難所執我。

    此即第一難。

    謂根非我。

    應如人向之異。

    一向之中。

    具見聞也 所引向喻雖經百年(至)年邁根熟亦應無異 案。

    僧亮曰。

    第三難。

    向辨無用。

    知見非向。

    今明根熟則昧。

    故知見色根非是我也 人向異故見内見外(至)若不見者雲何有我 案。

    僧亮曰。

    第三難。

    若不内外俱見。

    豈是于我耶 六師複言瞿昙若無我者(至)有我者即常樂淨 案。

    僧亮曰。

    明見屬衆緣。

    無别見者也 六師言瞿昙色亦非我(至)遍一切處猶如虛空 案。

    僧亮曰。

    然色等以因緣故。

    具有四過。

    我所以說。

    我相同虛空。

    不以因緣成遍一切處。

    難以分數分也。

    湛然常住。

    不可生滅。

    而能知能見。

    常禦諸情也 佛言若遍有者則不應言(至)若無常者雲何雲遍 案。

    僧亮曰。

    有兩開。

    此第一難。

    言汝我既是見者。

    今物若遍。

    見亦應遍。

    遍則無物。

    物則不遍也 若遍有者五道之中(至)雲何而言轉受人天 案。

    僧亮曰。

    第二難也。

    若遍五道。

    則一時合者。

    不得舍人受天也 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則無父子怨親中人 案。

    僧亮曰。

    第三難也。

    既言是一。

    雲何有尊卑之異耶 我若多者一切衆生(至)善業惡業愚智差别 案。

    僧亮曰。

    第四難也。

    若各有自在之生。

    豈有愚智之别耶。

    造業亦理然是同也 昙瞿衆生我者無有邊際(至)衆生業果不得無差 案。

    僧亮曰。

    外道救義但救多我之切也。

    我有遍常。

    不遍常法。

    非法不遍也。

    常我雖遍。

    然行法則智。

    行非法則愚。

    不得無差也 佛言六師法與非法(至)若不爾者雲何言遍 案。

    僧亮曰。

    我若遍者。

    應各各具二。

    具二者。

    業根應等。

    若不爾。

    雲何言遍耶 瞿昙譬如一室燈百千燈(至)修善行惡不相雜合 案。

    僧亮曰。

    救義意。

    如燈之小大。

    皆遍一室。

    不容以小故不遍也 汝等若言我如燈者(至)衆生我者則不如是 案。

    僧亮曰。

    破此執有三開。

    此第一從緣生故。

    緣大燈大。

    所以能有異也。

    我不從緣。

    不應異也。

    寶亮曰。

    燈之與明。

    悉從緣有。

    我既不爾。

    雲何為喻燈明。

    要有本有末。

    在主之炎為本。

    譬上之明為末。

    成我不從身出。

    出住在異處。

    故無我也 明從燈出住在異處(至)從身而出住在異處 案。

    僧亮曰。

    第二難也。

    燈與明異。

    我與法非法不異。

    若異者。

    我則不遍也 彼燈光明與闇共住(至)當知初明與闇共住 案。

    僧亮曰。

    第三難也。

    初燈小故。

    不能破于大闇。

    與闇共住。

    闇處無明。

    明則不遍也 瞿昙若無我者誰作善惡(至)師子吼者名大涅槃 案。

    僧亮曰。

    不作無善惡也。

    惡是作業。

    必應有作者。

    我是作者。

    作者是有為無常也 善男子東方雙者破于無常(至)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案。

    僧亮曰。

    八樹拟八法也。

    八法于茲而顯也。

    猶明處是耳 師子吼言世尊如來何故(至)我于二月入大涅槃 案。

    僧亮曰。

    有待時漏盡者。

    時節即道也。

    說如來真實者。

    就起四倒之時破說者。

    六時者。

    猶是三時各分為二也。

    寶亮曰。

    修道之第五文。

    次時為道也。

    既是衆生入道之津。

    由遣其橫計之情。

    令覺虛而安理也 師子吼言如來初生(至)而是母人實不死也 案。

    僧亮曰。

    以初生乃至初得道。

    皆方便。

    非圓極故。

    因未滿而顯之也。

    今所明理圓。

    寄滿月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等比丘能莊嚴此娑羅雙樹 案。

    僧亮曰。

    修道之第六。

    寄人以明道。

    所謂待伴漏盡也 善男子若有比丘受持讀誦(至)常住于此娑羅樹木 案。

    僧亮曰。

    法由人弘。

    故問弘法之人也。

    寶亮曰。

    衆生根性不同。

    若應以千人為緣。

    少一人則不悟。

    要須數足。

    今略數人。

    若廣列者。

    其事亦難。

    具可頓顯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