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五十三卷

關燈
一家所引。

    如虛空華。

    于不病者。

    未嘗有也。

    雖于病者為有。

    于不病為無。

    而不病之者。

    亦非不知。

    病者之妄見。

    故聖監之日。

    二智無虧。

    是以梵行中言。

    一切世谛。

    于如來盡是第一義谛也。

    從色性不可得。

    下更據法來明。

    先破假名色。

    非四大者。

    明地水火風。

    本來性空。

    無有自體。

    此明真谛不離地水火風者。

    不離四大有用。

    此是因緣虛構。

    但有名用。

    明俗谛也。

    非青黃赤白者。

    次破實法色。

    明青黃色等。

    本來不有。

    此是真谛。

    不離青黃等者。

    亦是虛構因緣妄有。

    但有名用。

    此明俗谛。

    有竟不有。

    亦無有可有。

    無竟不無。

    亦無無所無。

    法相如此。

    豈不空耶。

    正以菩薩具上五事。

    見萬法空。

    所以無複嗔喜 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至)見一切法性皆空寂 案。

    僧亮曰。

    次舉初問來答。

    法雖自空。

    若不修空。

    則不識有為不有。

    要須體有。

    方得會空也。

    因此下即借譬來辨。

    如一切法。

    性無常故。

    滅能滅者。

    非别有一滅法能滅。

    即法體起時。

    字之曰性。

    法體滅時。

    謂之名滅。

    明萬法亦然。

    直體性空。

    故修空見空。

    亦無有一空法。

    來空此空也。

    雖引譬證體相是空。

    但人情。

    于上譬中生疑。

    今且據向塔喻。

    為語也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至)空是無法為何所見 案。

    僧亮曰。

    空者。

    便承聞為難。

    異物本無具難醎。

    物本無醎性。

    而使作醎者。

    非空則為倒也。

    若唯空複無所見。

    更成前難也 善男子是空三昧見不空法(至)夜為夜相雲何颠倒 案。

    僧亮曰。

    法無常故。

    滅能滅者。

    如木無常。

    火能焚之。

    生能生之者。

    牙有生相。

    水谷能生也。

    善男子見不空者。

    答其初難。

    不言性不可空。

    就世谛假。

    用于衆生心之所見不空。

    今如假而識即是照空。

    是以非倒也。

    如貪等。

    但就世谛是有。

    得惡果報。

    乃至色性。

    亦如是也。

    若凡夫定執為實。

    可使是倒。

    明菩薩不作此解。

    非倒也。

    以夜為晝。

    則為倒。

    此明如假而知。

    如空而識。

    豈為倒哉 善男子一切菩薩住九地者(至)以不見故則見佛性 案。

    僧亮曰。

    見法有性者。

    見空則見常也。

    九地不見常。

    以不見空。

    是故十地。

    但少見也。

    寶亮曰。

    經文正自如此。

    故知。

    九地以來。

    唯見無我空。

    非真無相理也。

    既所觀是事。

    無非真我空。

    故言。

    見法有相。

    非是執性見有。

    正以修無我多故。

    未能見佛性也 諸佛菩薩有二種說(至)以是義故修空見空 案。

    僧亮曰。

    雖漸教說有。

    終期為空者。

    見法空故。

    修空三昧。

    令得見空。

    無法性者。

    亦修空故。

    以是義故。

    修空見空也。

    寶亮曰。

    有法性者。

    雲有世谛用也。

    無法性者。

    明本來是空。

    正以不見空故。

    令修空。

    以得空。

    是以修空三昧也。

    亦因修空故。

    見諸法空也 善男子汝言見空空是無法(至)見一切法性無所有 案。

    僧亮曰。

    法性無有。

    菩薩則無所見。

    與法理會。

    假稱為見。

    實非見也。

    寶亮曰。

    次答後關也。

    實如汝問。

    若存有所見。

    非謂為見。

    菩薩所見。

    故見佛性也 善男子菩薩不但因見三昧(至)見一切法皆悉是空 案。

    僧亮曰。

    不但三昧見空。

    六度亦空也。

    寶亮曰。

    遍曆六度萬行。

    明無性相 是故我在迦毗羅城(至)成就具足第九功德 案。

    僧亮曰。

    舉事以證釋也 善男子雲何菩薩修大涅槃(至)入大涅槃常樂我淨 案。

    僧亮曰。

    以自涅槃。

    複能教人。

    令得涅槃為體也。

    此先說自得者也。

    僧宗曰。

    第十功德。

    以三十七品為體者。

    此三十七品。

    即有戒定慧。

    可以廣前。

    随于三行之中。

    有明戒定慧處。

    悉可以廣也。

    何等衆生。

    于此經不生信者。

    言于經生信。

    則能行三十七品。

    終得成佛。

    若不生信。

    則永淪生死。

    明十功德既畢。

    冥誡未來。

    可不染生敬信也 為諸衆生分别解說(至)若不信者輪回生死 案。

    僧亮曰。

    教人令得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至)于是經中不生恭敬 案。

    僧亮曰。

    上說有信者得。

    不信者不得。

    今問信不信相也 善男子我涅槃後有聲聞(至)是名甘露貿易毒藥 案。

    僧亮曰。

    說破戒者不信 以如是等惡比丘故(至)不能信順是涅槃經 案。

    僧亮曰。

    破見者。

    不信也 善男子當爾之時若有衆生(至)即見佛性入于涅槃 案。

    僧亮曰。

    還結信者。

    不治自差也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至)具足成就第十功德 案。

    僧亮曰。

    領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