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二十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般涅槃經集解第二十九卷
出功德天黑闇女譬 釋死苦
聖行名之第三
迦葉生之根本凡有如是(至)觀于所生已見過患
案。
僧亮曰。
以凡夫颠倒貪生。
而惡老死。
明菩薩不爾也。
僧宗曰。
第三寄觀行門。
明八苦相也。
此中有六譬。
皆明凡夫貪生。
而菩薩見過。
棄而不樂也。
寶亮曰。
此下第二觀過也。
有六譬也 迦葉如有女人入于他舍(至)散華供養恭敬禮拜 案。
僧亮曰。
為菩薩作譬也。
菩薩愛生情薄。
見生死過。
則俱厭也。
生是貪悅之本。
譬女。
五陰是生所住處。
譬舍。
乘因得果。
譬之他也。
生理可樂。
譬之端正。
智以禦身。
譬之舍主。
名以表實。
譬問名也。
生是善果。
其因淨故。
譬功德也。
果非不淨譬也。
考名責實。
問所作也。
有生有實。
譬能與也 複于門外更見一女(至)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案。
僧亮曰。
舍生名死。
譬門外也。
反生易顯。
不須辭費也。
即持利刀者。
醫藥救生。
譬持利刀。
以防死也。
僧宗曰。
死是人之所惡。
悲情内故。
譬之門外也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至)我皆不用各随意去 案。
智秀曰。
生在報前。
譬姊。
死居報後。
譬之妹也 是時二女便共相将(至)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案。
僧宗曰。
凡夫也。
無法财。
故喻貧也 迦葉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至)是故貪愛生死二法 案。
智秀曰。
雙合譬也。
寶亮曰。
此第一以二女譬凡夫。
與菩薩相對也 複次迦葉如婆羅門(至)如彼童子取菓還棄 案。
僧亮曰。
幼稚童子。
譬始業菩薩見苦不深。
未全忘生。
如取菓已舍。
若智行俱深。
則不取不舍也。
僧宗曰。
菩薩是高行之族。
以譬婆羅門子。
曠劫為地獄所苦。
絕人天食也。
糞譬陰身。
菓譬生也。
欣生之情。
譬欲取也。
生之為過。
聖之所說。
譬智诃也。
知貪生之患。
譬[赤*皮]然有愧也。
為生天中有五欲樂。
譬淨洗也。
終不愛者。
譬還棄也。
寶亮曰。
此第二以童子譬小菩薩。
與大菩薩對也 複次迦葉譬如有人(至)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案。
僧亮曰。
四衢道。
譬佛四無量無齊限也。
器譬經藏。
食譬施戒定。
佛為在家之人。
初贊施戒。
生死之樂。
後說無常。
贊涅槃樂。
此法始終。
皆佛說。
凡夫貪生。
不見後過。
聖人見過。
不生貪也。
又四衢譬四辨。
器譬名味句身。
食譬施戒定也。
賣之譬勸行也。
遠來饑虛。
譬經三途久也。
此是何物者。
稱其所求。
問以定之。
食主答言者。
戒定能得天人之樂。
後必無常也。
是人聞已者。
不為菩薩說也。
多與我價者。
生天不受四趣之苦也。
僧宗曰。
說法聚人之處。
譬四衢也。
化主說人天因果。
取人利養如賣也。
菩薩雖知天中
僧亮曰。
以凡夫颠倒貪生。
而惡老死。
明菩薩不爾也。
僧宗曰。
第三寄觀行門。
明八苦相也。
此中有六譬。
皆明凡夫貪生。
而菩薩見過。
棄而不樂也。
寶亮曰。
此下第二觀過也。
有六譬也 迦葉如有女人入于他舍(至)散華供養恭敬禮拜 案。
僧亮曰。
為菩薩作譬也。
菩薩愛生情薄。
見生死過。
則俱厭也。
生是貪悅之本。
譬女。
五陰是生所住處。
譬舍。
乘因得果。
譬之他也。
生理可樂。
譬之端正。
智以禦身。
譬之舍主。
名以表實。
譬問名也。
生是善果。
其因淨故。
譬功德也。
果非不淨譬也。
考名責實。
問所作也。
有生有實。
譬能與也 複于門外更見一女(至)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案。
僧亮曰。
舍生名死。
譬門外也。
反生易顯。
不須辭費也。
即持利刀者。
醫藥救生。
譬持利刀。
以防死也。
僧宗曰。
死是人之所惡。
悲情内故。
譬之門外也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至)我皆不用各随意去 案。
智秀曰。
生在報前。
譬姊。
死居報後。
譬之妹也 是時二女便共相将(至)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案。
僧宗曰。
凡夫也。
無法财。
故喻貧也 迦葉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至)是故貪愛生死二法 案。
智秀曰。
雙合譬也。
寶亮曰。
此第一以二女譬凡夫。
與菩薩相對也 複次迦葉如婆羅門(至)如彼童子取菓還棄 案。
僧亮曰。
幼稚童子。
譬始業菩薩見苦不深。
未全忘生。
如取菓已舍。
若智行俱深。
則不取不舍也。
僧宗曰。
菩薩是高行之族。
以譬婆羅門子。
曠劫為地獄所苦。
絕人天食也。
糞譬陰身。
菓譬生也。
欣生之情。
譬欲取也。
生之為過。
聖之所說。
譬智诃也。
知貪生之患。
譬[赤*皮]然有愧也。
為生天中有五欲樂。
譬淨洗也。
終不愛者。
譬還棄也。
寶亮曰。
此第二以童子譬小菩薩。
與大菩薩對也 複次迦葉譬如有人(至)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案。
僧亮曰。
四衢道。
譬佛四無量無齊限也。
器譬經藏。
食譬施戒定。
佛為在家之人。
初贊施戒。
生死之樂。
後說無常。
贊涅槃樂。
此法始終。
皆佛說。
凡夫貪生。
不見後過。
聖人見過。
不生貪也。
又四衢譬四辨。
器譬名味句身。
食譬施戒定也。
賣之譬勸行也。
遠來饑虛。
譬經三途久也。
此是何物者。
稱其所求。
問以定之。
食主答言者。
戒定能得天人之樂。
後必無常也。
是人聞已者。
不為菩薩說也。
多與我價者。
生天不受四趣之苦也。
僧宗曰。
說法聚人之處。
譬四衢也。
化主說人天因果。
取人利養如賣也。
菩薩雖知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