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部陀羅尼目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開府儀同王司特進試鴻胪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谥大鑒正号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诏譯
瑜伽本經都十萬偈。
有十八會。
初會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
其經說五部。
佛部(毗盧遮那佛以為部主)金剛部(阿閦佛為部主)寶部(寶生佛以為部主)蓮花部(阿彌陀佛以為部主)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以為部主)彼五部主。
各有四菩薩以為眷屬。
前右左背而安列。
四内供養。
各屬四部。
次第應知。
四外供養亦屬四部。
四門鈎索鎖鈴。
四部次第應知。
又有四方賢劫中十六大菩薩。
表賢劫中一切菩薩。
又外有五類天。
一一類有四天。
總有二十天并妃後。
複有五類成二十。
五類者上界四天。
住虛空四天遊虛空四天 地居有四天居地底四天 瑜伽部曼茶羅有四。
一金剛界。
二降三世。
三遍調伏。
四一切義成就。
此四曼茶羅。
表毗盧遮那佛内四智菩薩。
謂金剛灌頂蓮花羯磨為四智。
又四智謂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為四智矣。
又一一曼茶羅。
建立六曼茶羅。
所謂大曼茶羅。
三昧耶曼茶羅。
法曼茶羅。
羯磨曼茶羅。
四印曼茶羅。
一印曼茶羅。
唯降三世曼茶羅具十曼茶羅。
餘皆具六曼茶羅一切印契一切法要。
以四智印攝盡。
大智印。
以五相成本尊瑜伽。
三昧耶印(以二手和合金剛縛發生成印)。
法智印(名本尊種子法身三摩地一切契經文義)羯磨智印(以二手金剛拳如執持器仗幖幟如身威儀形)。
又瑜伽中四種眼(敬愛法)。
熾盛眼(鈎召)忿怒眼(降伏心殺害煩惱也)慈悲眼(除毒息怨敵也)。
又一切如來教集瑜伽中。
一百二十種護摩。
依二十五種爐。
于護摩爐中。
契印幖幟各異。
所求迅速成辦。
世間出世間成就果報。
諸會浩汗文義稍多。
恐文繁。
且略指方隅。
依毗盧遮那成道經。
大本十萬偈。
可有三百卷經。
唐國所譯略本七卷。
此經中。
說一百六十心十緣生句。
及五輪。
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也。
此經中。
二種修行。
菩提心以為因。
大悲以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依勝義世俗。
二谛若依勝義修行。
建立法身曼茶羅。
是故此經中說。
先稱虛空中曼茶羅。
是故觀本尊法身。
遠離形色猶如虛空。
住如是三摩地。
若依世俗谛修行。
依四輪以為曼茶羅。
本尊。
聖者若黃色。
住地輪曼茶羅(其形方名金輪)聖者若白色。
住水輪曼茶羅(其形圓名水輪)聖者若赤色。
住火輪曼茶羅(其形三角)聖者若青若黑。
住風輪曼茶羅(其形如半月)大曼茶羅安于八葉蓮花台。
五佛四菩薩安于台葉。
中曼茶羅外。
又有三種曼茶羅。
一者一切如來曼茶羅。
二者釋迦牟尼曼茶羅。
三者文殊師利曼茶羅。
此曼茶羅。
名為大悲胎藏曼茶羅。
若弟子受灌頂法。
小曼茶羅極微妙委曲。
餘部所不代。
此中修行供養。
兼存二種法謂事與理為二也此經中。
護摩火天有四十種。
就中一十二種火為最勝。
爐形及木。
有乳果類苦練。
所用各不同。
東西南北祈願各殊。
内外護摩亦依五輪。
求四種事
有十八會。
初會經名一切如來真實攝。
其經說五部。
佛部(毗盧遮那佛以為部主)金剛部(阿閦佛為部主)寶部(寶生佛以為部主)蓮花部(阿彌陀佛以為部主)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以為部主)彼五部主。
各有四菩薩以為眷屬。
前右左背而安列。
四内供養。
各屬四部。
次第應知。
四外供養亦屬四部。
四門鈎索鎖鈴。
四部次第應知。
又有四方賢劫中十六大菩薩。
表賢劫中一切菩薩。
又外有五類天。
一一類有四天。
總有二十天并妃後。
複有五類成二十。
五類者上界四天。
住虛空四天遊虛空四天 地居有四天居地底四天 瑜伽部曼茶羅有四。
一金剛界。
二降三世。
三遍調伏。
四一切義成就。
此四曼茶羅。
表毗盧遮那佛内四智菩薩。
謂金剛灌頂蓮花羯磨為四智。
又四智謂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為四智矣。
又一一曼茶羅。
建立六曼茶羅。
所謂大曼茶羅。
三昧耶曼茶羅。
法曼茶羅。
羯磨曼茶羅。
四印曼茶羅。
一印曼茶羅。
唯降三世曼茶羅具十曼茶羅。
餘皆具六曼茶羅一切印契一切法要。
以四智印攝盡。
大智印。
以五相成本尊瑜伽。
三昧耶印(以二手和合金剛縛發生成印)。
法智印(名本尊種子法身三摩地一切契經文義)羯磨智印(以二手金剛拳如執持器仗幖幟如身威儀形)。
又瑜伽中四種眼(敬愛法)。
熾盛眼(鈎召)忿怒眼(降伏心殺害煩惱也)慈悲眼(除毒息怨敵也)。
又一切如來教集瑜伽中。
一百二十種護摩。
依二十五種爐。
于護摩爐中。
契印幖幟各異。
所求迅速成辦。
世間出世間成就果報。
諸會浩汗文義稍多。
恐文繁。
且略指方隅。
依毗盧遮那成道經。
大本十萬偈。
可有三百卷經。
唐國所譯略本七卷。
此經中。
說一百六十心十緣生句。
及五輪。
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也。
此經中。
二種修行。
菩提心以為因。
大悲以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依勝義世俗。
二谛若依勝義修行。
建立法身曼茶羅。
是故此經中說。
先稱虛空中曼茶羅。
是故觀本尊法身。
遠離形色猶如虛空。
住如是三摩地。
若依世俗谛修行。
依四輪以為曼茶羅。
本尊。
聖者若黃色。
住地輪曼茶羅(其形方名金輪)聖者若白色。
住水輪曼茶羅(其形圓名水輪)聖者若赤色。
住火輪曼茶羅(其形三角)聖者若青若黑。
住風輪曼茶羅(其形如半月)大曼茶羅安于八葉蓮花台。
五佛四菩薩安于台葉。
中曼茶羅外。
又有三種曼茶羅。
一者一切如來曼茶羅。
二者釋迦牟尼曼茶羅。
三者文殊師利曼茶羅。
此曼茶羅。
名為大悲胎藏曼茶羅。
若弟子受灌頂法。
小曼茶羅極微妙委曲。
餘部所不代。
此中修行供養。
兼存二種法謂事與理為二也此經中。
護摩火天有四十種。
就中一十二種火為最勝。
爐形及木。
有乳果類苦練。
所用各不同。
東西南北祈願各殊。
内外護摩亦依五輪。
求四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