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文句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魚是也。
流除業因苦惱者。
授三歸說十二因緣。
贊佛十号是也。
請父求方欲成流水之義。
從王借象欲成與水之義。
既有二能。
那單以流水題品。
文中既彰與水之義。
題品須安流水之名。
不煩于文二義雙顯。
出經者之巧為若此也。
長者者。
如法華疏中十種長者義也。
字者持水之子故言子也。
此文是斷疑中第三結緣之近由。
近由又二。
一弄引二正近由。
弄引又二。
一行恩布德。
二國人稱美。
并如文。
近由又三。
一明眷屬。
二見魚之緣。
三正救魚。
如文。
從未來之世當施法食下是第四正結緣。
又為四。
一發誓願。
二思惟說法。
三正說法。
四魚改報生天酬恩供養。
就魚報恩文為四。
一魚改報生天。
二天酬恩而下地。
三王見光問瑞。
四長者征教而定答。
如文。
報恩有二義。
一事二理。
事者真珠四邊報水飲食因緣十号等四種澤也。
理者準涅槃文雲。
施食令他得命表常。
令他得樂是故得涅槃。
令他得悟是故成自在我。
如法求财是故得淨。
用四十千報常樂我淨之恩也。
第五結會古今者。
昔佛疑魚數樹神定判十千。
今神疑行淺記深。
佛為說妙因緣。
今昔相關是故結會也。
釋舍身品 舍義甚多。
财位壽命。
獨以身當名耶。
此從正要得名。
受者須身餘則非要。
施者正舍身餘旁舍爾。
故言舍身品。
文為四。
一問二答三衆得益四結成。
問者上聞大士治病救魚實為曠濟。
小人小蟲得二世益。
時衆願聞亡身殒命感深契極之事。
行苦而果樂可得聞耶。
是故請問。
佛答為二。
一叙緣起。
二正明舍身。
緣起為十。
一地塔湧。
二大衆生疑。
三佛起禮。
四樹神問禮。
五佛答禮。
六命阿難取。
七阿難述骨狀。
八命示大衆。
九奉命取示。
十佛勸衆禮。
皆如文。
從過去有王下是正舍身。
文為二。
一長行二偈頌。
長行為四。
一明本眷屬。
二舍身方便。
三正舍身。
四舍後悲戀。
就本眷屬為五。
一明本眷屬。
摩诃羅陀此翻大無罪。
文殊問經雲。
羅陀翻為中。
摩诃波那羅或雲此翻大度(未詳)摩诃提婆此言大天。
摩诃薩埵此翻大心。
二遊行。
三各述相。
四見産虎。
五各陳觀見。
從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時已到矣下是舍身方便。
方便為二。
初述觀解。
二起誓願。
願行相扶。
适産七日者。
見虎子頭上有七點。
知已七日。
出山海經也。
又雲。
七日眼開。
又七日不食必死。
虎兒垂死知是七日。
或雲。
鬼神示悟。
如樹神數魚。
正舍身為二。
一舍身。
二感動天地。
舍身後眷屬愁苦。
先兩兄愁惱各說偈共向舍所。
次父母愁苦。
偈九十三行為三。
初二行通明昔行。
次别頌長行。
三結會。
初如文。
我念宿命下别頌長行。
四行頌上本眷屬。
上有述相陳觀。
今不頌。
餘皆頌。
從時勝大士下二行頌上舍身方便不頌發誓。
從即上高山下頌上正舍身感動也。
從是時二兄下頌上舍身後眷屬愁苦。
從是時王子下頌上父母愁苦。
從佛告樹神下第三結會。
結會為三。
一結會人。
二結會塔。
三結會誓願。
說是經時下大衆所益也。
樹神是名禮塔下第四是結問意。
釋贊佛品 此品從能所得名。
能贊是三番菩薩。
所贊是一佛世尊。
能所合标故言贊佛品。
私謂三番菩薩是能贊。
一佛是所贊。
一佛是能贊。
三番是所贊。
三番是當佛。
一佛是現佛。
通而為言。
皆是能贊皆是佛。
故言贊佛品。
次第者。
因前十七品故有今品。
何者。
序品叙大體。
如來遊于無量甚深法性窮源極邊。
壽量品極果冥深合廣能起大用。
忏品勸菩薩。
若欲修學當如忏品滅惡贊品生善空品導成。
四王至散脂誓願流通。
說請者之功德。
正論至善集明說者之功德。
鬼神至流水說聽者之功德。
舍身明行者之功德。
如是等利益出現世者。
皆是如來大體大智大用金光明力。
既善始令終。
初中後竟。
故諸菩薩等以贊贊佛稱揚教及教主。
故言贊佛品。
此文為二。
一經家叙陳列贊衆。
從此至彼金寶蓋刹施三業供養。
投地是身。
同聲是口。
口身共暢意業也。
二正說偈。
合六十五行半。
文為三。
一二十行諸菩薩說。
二十七行信相說。
三二十八行半樹神說(雲雲)。
私謂其文有四。
前三是能贊。
後一是所贊。
所贊又是能贊。
能贊又是所贊。
故文雲。
佛從三昧起。
以微如音而贊歎言。
善哉善哉樹神善女。
汝于今日快說是言。
豈非所贊贊能贊。
其文既明不須惑也。
又是印成三番菩薩贊教。
從序品已來快說如來果地大體大智大用菩薩修因也。
上文有佛禮舍利。
即果身禮因身也。
今文有佛贊大忏大贊能請能說能聽能行。
皆是快說也。
當知快說是果贊因菩薩也。
即果口贊因口其義孱然。
果意贊因意。
任運例成也(雲雲)。
問佛何處入定。
此雲從三昧起。
答初将說經。
佛遊甚深法性。
今說将竟故從三昧起。
此經首尾皆在法性中說。
其文甚明。
若作入法性者。
法性自在。
四佛五佛同處各處。
共見異見四來四去。
一住一在随人所睹。
皆無障礙也。
觀心者。
諸菩薩三業贊佛。
三業事可解。
三觀心者。
觀身不得身身空但有名字。
名字無量。
或舍身名檀。
乃至身空名智慧。
六度十度八萬塵沙法門。
名字即空。
說空不定空。
假非定假。
非空非有即顯中道。
三觀宛然事理六法皆悉具足。
若無觀慧事亦不成。
例如三衣六物。
若解其意三六俱成。
若不解者。
非但無六三亦不成。
觀心亦爾。
若得理觀六觀六成。
若不得意。
既無理觀事觀亦不成。
無六亦無三此之謂也。
此大好甚廣雲雲。
金光明經文句卷第六
流除業因苦惱者。
授三歸說十二因緣。
贊佛十号是也。
請父求方欲成流水之義。
從王借象欲成與水之義。
既有二能。
那單以流水題品。
文中既彰與水之義。
題品須安流水之名。
不煩于文二義雙顯。
出經者之巧為若此也。
長者者。
如法華疏中十種長者義也。
字者持水之子故言子也。
此文是斷疑中第三結緣之近由。
近由又二。
一弄引二正近由。
弄引又二。
一行恩布德。
二國人稱美。
并如文。
近由又三。
一明眷屬。
二見魚之緣。
三正救魚。
如文。
從未來之世當施法食下是第四正結緣。
又為四。
一發誓願。
二思惟說法。
三正說法。
四魚改報生天酬恩供養。
就魚報恩文為四。
一魚改報生天。
二天酬恩而下地。
三王見光問瑞。
四長者征教而定答。
如文。
報恩有二義。
一事二理。
事者真珠四邊報水飲食因緣十号等四種澤也。
理者準涅槃文雲。
施食令他得命表常。
令他得樂是故得涅槃。
令他得悟是故成自在我。
如法求财是故得淨。
用四十千報常樂我淨之恩也。
第五結會古今者。
昔佛疑魚數樹神定判十千。
今神疑行淺記深。
佛為說妙因緣。
今昔相關是故結會也。
釋舍身品 舍義甚多。
财位壽命。
獨以身當名耶。
此從正要得名。
受者須身餘則非要。
施者正舍身餘旁舍爾。
故言舍身品。
文為四。
一問二答三衆得益四結成。
問者上聞大士治病救魚實為曠濟。
小人小蟲得二世益。
時衆願聞亡身殒命感深契極之事。
行苦而果樂可得聞耶。
是故請問。
佛答為二。
一叙緣起。
二正明舍身。
緣起為十。
一地塔湧。
二大衆生疑。
三佛起禮。
四樹神問禮。
五佛答禮。
六命阿難取。
七阿難述骨狀。
八命示大衆。
九奉命取示。
十佛勸衆禮。
皆如文。
從過去有王下是正舍身。
文為二。
一長行二偈頌。
長行為四。
一明本眷屬。
二舍身方便。
三正舍身。
四舍後悲戀。
就本眷屬為五。
一明本眷屬。
摩诃羅陀此翻大無罪。
文殊問經雲。
羅陀翻為中。
摩诃波那羅或雲此翻大度(未詳)摩诃提婆此言大天。
摩诃薩埵此翻大心。
二遊行。
三各述相。
四見産虎。
五各陳觀見。
從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時已到矣下是舍身方便。
方便為二。
初述觀解。
二起誓願。
願行相扶。
适産七日者。
見虎子頭上有七點。
知已七日。
出山海經也。
又雲。
七日眼開。
又七日不食必死。
虎兒垂死知是七日。
或雲。
鬼神示悟。
如樹神數魚。
正舍身為二。
一舍身。
二感動天地。
舍身後眷屬愁苦。
先兩兄愁惱各說偈共向舍所。
次父母愁苦。
偈九十三行為三。
初二行通明昔行。
次别頌長行。
三結會。
初如文。
我念宿命下别頌長行。
四行頌上本眷屬。
上有述相陳觀。
今不頌。
餘皆頌。
從時勝大士下二行頌上舍身方便不頌發誓。
從即上高山下頌上正舍身感動也。
從是時二兄下頌上舍身後眷屬愁苦。
從是時王子下頌上父母愁苦。
從佛告樹神下第三結會。
結會為三。
一結會人。
二結會塔。
三結會誓願。
說是經時下大衆所益也。
樹神是名禮塔下第四是結問意。
釋贊佛品 此品從能所得名。
能贊是三番菩薩。
所贊是一佛世尊。
能所合标故言贊佛品。
私謂三番菩薩是能贊。
一佛是所贊。
一佛是能贊。
三番是所贊。
三番是當佛。
一佛是現佛。
通而為言。
皆是能贊皆是佛。
故言贊佛品。
次第者。
因前十七品故有今品。
何者。
序品叙大體。
如來遊于無量甚深法性窮源極邊。
壽量品極果冥深合廣能起大用。
忏品勸菩薩。
若欲修學當如忏品滅惡贊品生善空品導成。
四王至散脂誓願流通。
說請者之功德。
正論至善集明說者之功德。
鬼神至流水說聽者之功德。
舍身明行者之功德。
如是等利益出現世者。
皆是如來大體大智大用金光明力。
既善始令終。
初中後竟。
故諸菩薩等以贊贊佛稱揚教及教主。
故言贊佛品。
此文為二。
一經家叙陳列贊衆。
從此至彼金寶蓋刹施三業供養。
投地是身。
同聲是口。
口身共暢意業也。
二正說偈。
合六十五行半。
文為三。
一二十行諸菩薩說。
二十七行信相說。
三二十八行半樹神說(雲雲)。
私謂其文有四。
前三是能贊。
後一是所贊。
所贊又是能贊。
能贊又是所贊。
故文雲。
佛從三昧起。
以微如音而贊歎言。
善哉善哉樹神善女。
汝于今日快說是言。
豈非所贊贊能贊。
其文既明不須惑也。
又是印成三番菩薩贊教。
從序品已來快說如來果地大體大智大用菩薩修因也。
上文有佛禮舍利。
即果身禮因身也。
今文有佛贊大忏大贊能請能說能聽能行。
皆是快說也。
當知快說是果贊因菩薩也。
即果口贊因口其義孱然。
果意贊因意。
任運例成也(雲雲)。
問佛何處入定。
此雲從三昧起。
答初将說經。
佛遊甚深法性。
今說将竟故從三昧起。
此經首尾皆在法性中說。
其文甚明。
若作入法性者。
法性自在。
四佛五佛同處各處。
共見異見四來四去。
一住一在随人所睹。
皆無障礙也。
觀心者。
諸菩薩三業贊佛。
三業事可解。
三觀心者。
觀身不得身身空但有名字。
名字無量。
或舍身名檀。
乃至身空名智慧。
六度十度八萬塵沙法門。
名字即空。
說空不定空。
假非定假。
非空非有即顯中道。
三觀宛然事理六法皆悉具足。
若無觀慧事亦不成。
例如三衣六物。
若解其意三六俱成。
若不解者。
非但無六三亦不成。
觀心亦爾。
若得理觀六觀六成。
若不得意。
既無理觀事觀亦不成。
無六亦無三此之謂也。
此大好甚廣雲雲。
金光明經文句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