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二(末)

關燈
記也。

    多陀如義。

    阿伽度來義。

    阿羅诃應義。

    三正義。

    藐等義。

    又三正義。

    佛陀覺義。

    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十号之中初三号也。

    增一阿含雲。

    佛告比丘。

    諸佛出世必為五事。

    一轉法輪。

    二度父母。

    三無信之人立于信地。

    四未發菩薩意令發菩薩意。

    五授當佛記。

    此中亦爾。

    其佛三号多分依斷.恩.智三德如次以明。

    故不說餘 經。

    佛授記已(至)入無餘涅槃 贊曰。

    第四現入涅槃。

    何故入滅。

    要于中夜。

    于生死夜證寂靜故。

    如涅槃經 經。

    佛滅度後(至)為人演說 贊曰。

    上來合是受用大因。

    佛在宣揚。

    自下四因滅後行化。

    即分為四此即攝取諸佛轉法輪因。

    論雲法輪不斷故 經。

    日月燈明佛八子(至)三菩提 贊曰。

    第三善堅實如來法輪因也。

    論雲佛滅度後無量時說。

    故教化之令其堅固。

    即入八地。

    堅固乃是不退義故。

    不爾如何今已成佛。

    或入初地得不壞信名堅固故 經。

    是諸王子(至)皆成佛道 贊曰。

    第四能進入因。

    論雲彼諸王子得大菩提故。

    供養者修财.法行。

    諸佛者所遇良緣。

    要遇良緣深修妙行方成佛故 經。

    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 贊曰。

    第五憶念因論雲為他說法利益他故。

    文分為二。

    一八子成佛。

    二八百弟子成佛。

    此初也。

    理應此文屬前能進入因。

    但以别明成佛者名故合入此 經。

    八百弟子(至)故号求名 贊曰。

    下八百弟子成佛有二。

    一染因。

    二淨因。

    此初也。

    内妙業不純。

    外多貪聲譽。

    故号求名。

    論雲汝号求名示現知過去事故。

    不爾便成指斥他失 經。

    是人亦以(至)尊重贊歎 贊曰。

    此明淨因。

    福.慧雙植得遇良緣。

    三業修習财.法供養.身恭敬.意尊重.語贊歎。

    論雲種諸善根。

    複示現得彼法具足故 經。

    彌勒當知(至)汝身是也 贊曰。

    上委陳同事答下明古今相即答。

    自身所[這-言+至]事因也。

    論雲以文殊自身受勝妙樂故。

    此中有二。

    一即人。

    二即法此初也 經。

    今見此瑞(至)佛所護念 贊曰。

    此即法總結答也 經。

    爾時文殊師利(至)令入佛智慧 贊曰。

    下有四十三頌。

    頌前指陳别事古今相即。

    不頌初二因。

    後有二頌不入答中。

    第三語衆勸知。

    非頌前義。

    由此還分為二。

    初四十頌頌指陳别事。

    後三頌頌古今相即。

    長行指陳别事有七因。

    分三。

    今不頌次複有佛等勝妙因。

    故頌六因。

    但分為二。

    初二頌頌贊揚希有。

    後三十八頌頌委陳同事贊揚希有中此亦有四。

    初二句頌時。

    次二句頌名。

    次一句頌法。

    後三句頌生利益 經。

    佛未出家時(至)亦随修梵行 贊曰。

    下三十八頌委陳同事中五因分二。

    初二十九頌頌受用大因佛在宣揚。

    後九頌頌餘四因滅後行化。

    初中分四。

    初二十頌半頌示相同今。

    次四頌頌唱滅異即。

    次二頌半頌當成佛記。

    後二頌頌現入涅槃。

    初二十半示相同今。

    中有六初一衆成。

    次一時成。

    次二頌半威儀成。

    次十頌半說因成。

    次一頌半欲聞成。

    後四頌答成。

    此初也。

    上二句頌在俗。

    後二句頌出家 經。

    時佛說大乘(至)而為廣分别 贊曰。

    第二時成 經。

    佛說此經已(至)經名無量義 贊曰。

    下第三有二頌半威儀成中有二。

    一頌入定。

    一頌半器及有情世間。

    此初也 經。

    天雨曼陀羅(至)即時大震動 贊曰。

    器及衆生世間也。

    此中合有五。

    入定.雨華.作樂.供養.地動.與長行前後有無廣略不同。

    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者。

    亦唯日月燈明佛國震動。

    非十方界。

    前雲而此世界六振動故。

    今此燈明佛國一切皆動。

    化身報身下位非一可言諸佛 經。

    佛放眉間光(至)萬八千佛土 贊曰。

    下十頌半說因成。

    有三。

    二句放光。

    二句照境。

    九頌半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此初二也 經。

    示一切衆生生死業報處 贊曰。

    下九頌半如今所見中有五。

    初半頌六趣衆生。

    三頌見佛。

    一頌聞法。

    一頌見四衆。

    四頌見菩薩。

    不頌入滅起塔。

    此初也。

    處謂所趣報。

    是業因所歸處故。

    或處謂道理。

    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

    有是理故。

    或處謂處所。

    受善惡果之處所也 經。

    有見諸佛土(至)斯由佛光照 贊曰。

    下三頌見佛。

    分三。

    一見淨土。

    一見供養。

    一正見佛。

    此初也。

    釋迦光照皆如金色。

    日月燈明琉璃頗梨色者。

    欲顯大乘純一可重故唯金色。

    衆德圓備故種種色。

    互影彰故。

    梵雲吠琉璃略雲琉璃。

    有種種色。

    頗胝迦雲水精亦雲水玉。

    或雲白珠。

    訛雲頗梨。

    梨力私反。

    智度論雲出山石窟中。

    過千年冰化為頗梨。

    西方暑熱土地無冰。

    何物化焉。

    此但石類。

    處處皆有 經。

    及見諸天人(至)端嚴甚微妙 贊曰。

    此二頌中初見八部供養。

    後見佛也 經。

    如淨琉璃中(至)敷演深法義 贊曰。

    此聞法也。

    佛放光自映。

    或衆映佛。

    此方遙見如琉璃中現金像說法也 經。

    一一諸佛土(至)悉見彼大衆 贊曰。

    此見四衆 經。

    或有諸比丘(至)說法求佛道 贊曰。

    此四頌見菩薩。

    種種因緣.信解.相貌。

    行菩薩道唯頌信解。

    亂修行故。

    一頌勤.戒。

    欲顯在家.出家并得行菩薩行。

    故言比丘。

    或稱菩薩。

    精進遍策。

    戒是學本。

    故初舉之。

    一頌施.忍。

    言等者施.忍。

    非一類有多故。

    一頌禅定。

    一頌智慧 經。

    爾時四部衆(至)是事何因緣 贊曰。

    下一頌半頌第五欲聞成也。

    長行雲二十億菩薩樂欲聞法。

    此言四部互相顯故。

    前據發心此未發故 經。

    天人所奉尊(至)唯汝能證知 贊曰。

    下四頌第六答成。

    長行有四。

    此文有二。

    初二頌因說此經。

    後二頌時節短長。

    略無傳燈眷屬大衆安樂。

    此初也。

    适近也始也。

    才從定起能引衆生至菩提位。

    出世智慧照達真俗名世間眼 經。

    世尊既贊歎(至)悉皆能受持 贊曰。

    時節短長也 經。

    佛說是法華(至)當入于涅槃 贊曰。

    上頌示相同今。

    下四頌頌第二唱滅異即。

    分三。

    二頌唱滅。

    一頌誡勸所化。

    一頌大衆悲惱。

    此初也。

    化緣既終便唱今滅 經。

    汝一心精進(至)億劫時一遇 贊曰。

    此誡勸所化。

    精進為出世之根。

    放逸為生死之本。

    理須修斷。

    況乎諸佛億劫方遇。

    今既得遇。

    而不修斷者哉。

    故經雲諸佛出現樂.演說正法樂.僧衆和合樂。

    同修勇進樂 經。

    世尊諸子等(至)佛滅一何速 贊曰。

    大衆悲惱也。

    世間空虛。

    衆生福盡。

    故生悲惱 經。

    聖主法之王(至)汝等勿憂怖 贊曰。

    下二頌半第三當成佛記。

    有二。

    一頌勸勿生憂。

    有當來佛可依投故。

    示同入滅實常樂故。

    後一頌半正明授記。

    此初也 經。

    是德藏菩薩(至)亦度無量衆 贊曰。

    此授記也 經。

    佛此夜滅度(至)以求無上道 贊曰。

    第四二頌現入涅槃中。

    初一頌現入涅槃。

    後一頌見失良醫。

    精勤慕道 經。

    經是妙光法師(至)廣宣法華經 贊曰。

    上二十九頌頌受用大因佛在宣揚。

    下有九頌頌餘四因滅後行化。

    分四。

    初一頌攝取諸佛轉法輪因。

    次一頌善堅實如來法輪因。

    次一頌能進入因。

    後六頌憶念因。

    此初也 經。

    是諸八王子(至)當見無數佛 贊曰。

    此第二善堅實如來法輪因。

    若依小乘于三無數劫。

    逆次逢勝觀.燃燈.寶髻佛。

    初釋迦牟尼初劫初逢釋迦牟尼佛。

    更逢七萬五千佛。

    第二劫初逢寶髻佛。

    更逢七萬六千佛。

    第三劫初逢燃燈佛。

    更逢七萬七千佛。

    第三劫滿百劫修相好業。

    初逢勝觀佛。

    即毗婆屍。

    由翹足贊歎底沙超于九劫。

    所以經中。

    往往言過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屍佛。

    若依大乘。

    第四依菩薩供養八恒河沙諸佛。

    始今解涅槃十六分義。

    古來配在第十地中。

    今亦未定。

    隻言八恒河沙。

    何必即是第十地也。

    真谛釋言。

    初劫遇五恒。

    第二劫逢六恒。

    第三劫逢七恒河沙佛。

    所以今言得入八地。

    仍言當見無數諸佛 經。

    供養諸佛已(至)轉次而授記 贊曰。

    此第三能進入因。

    後得作佛故 經。

    最後天中天(至)度脫無量衆 贊曰。

    此第四。

    後有六頌憶念因。

    分二。

    初一頌憶八子。

    後五頌憶八百弟子。

    此初也 經。

    是妙光法師(至)号之為求名 贊曰。

    下五頌憶八百弟子。

    分二。

    初二頌半憶染因。

    後二頌半憶淨因。

    此初也。

    寶族姓以為貴.愛利譽以為先。

    所習多廢故号求名。

    具六失故。

    如文可知。

    懈音古隘反。

    懶也倦也。

    怠音徒亥反。

    亦懈也疲也。

    或作骀亦疲也。

    慢也堕也。

    第二貪着已得利名。

    第三更求未得名利。

    族雲類也。

    周禮四闾為族。

    鄭玄百家也 經。

    亦行衆善業(至)其數無有量。

    贊曰。

    頌淨因。

    有二。

    初五句憶淨五因。

    後五句憶淨二果 經。

    彼佛滅度後(至)今則我身是 贊曰。

    上四十頌頌指陳别事。

    下三頌頌古今相即。

    有三。

    初一頌即人。

    次一頌即法。

    後一頌結成。

    此初也 經。

    我見燈明佛(至)欲說法華經 贊曰。

    此即法 經。

    今相如本瑞(至)助發實相義 贊曰。

    此結成也。

    放光警覺有緣皆集。

    衆見此已深生渴仰。

    起此神變表法非虛。

    顯證深密。

    故名放光助實相義 經。

    諸人今當知(至)充足求佛道 贊曰。

    上四十三頌頌長行。

    下之二頌大文第三語衆勸知陳佛今說。

    有二。

    初一頌明佛說法雨道芽生令進善也。

    後一頌明佛說法令求道者疑惑皆除斷滅衆惡。

    此初也 經。

    諸求三乘人(至)令盡無有餘 贊曰。

    此斷疑也。

    此後二頌雨大法雨。

    說大法也 妙法蓮華經玄贊卷第二(末) 保安三年四月四日書了法隆寺僧覺印之同年十月廿二日移點了興福寺圓如房本法隆寺僧覺印為令法久住為之以左點可為指南(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