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行王正論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切十方 如說十倍世
諸佛色身因 尚如世無量
況佛法身因 而當有邊際
世間因雖小 若果大難量
佛因既無量 果量雲何思
諸佛有色身 皆從福行起
大王佛法身 由智慧行成
故佛福慧行 是菩提正因
故願汝恒行 菩提福慧行
于成菩提福 汝莫堕沈憂
有理及阿舍 能令心安信
如十方無邊 空及地水火
有苦諸衆生 彼無邊亦爾
此無邊衆生 菩薩依大悲
從苦而拔濟 願彼般涅槃
從發此堅心 行住及卧覺
或時小放逸 無量福恒流
福量如衆生 恒流無間隙
因果既相稱 故菩提不難
時節及衆生 菩提與福德
由此四無量 菩薩堅心行
菩提雖無量 因前四無量
修福慧二行 雲何難可得
福慧二種行 如此無邊際
菩薩身心苦 故疾得消除
惡道饑渴等 身苦惡業生
菩薩永離惡 行善苦不生
欲嗔怖畏等 心苦從癡生
由依無二智 菩薩離心苦
有苦時若促 難忍何況多
無苦時長遠 有樂雲何難
身苦永不有 假說有心苦
悲世間二苦 故恒住生死
故菩提長時 智人心不沈
為滅惡生善 是時無間修
貪嗔及無明 願汝識舍離
無貪等衆善 知應恭敬修
由貪生鬼道 由嗔堕地獄
由癡入畜生 翻此感人天
舍惡及修善 此法是樂因
若是解脫法 由智舍二執
佛像及支提 殿堂并寺廟
最勝多供具 汝應敬成立
坐寶蓮花上 好色微妙畫
一切金寶種 汝應造佛像
正法及聖衆 以命色事護
金寶網傘蓋 奉獻覆支提
金銀衆寶花 珊瑚琉璃珠
帝釋青大青 金剛貢支提
能說正法人 以四事供養
六和敬等法 常應勤修行
于尊恭敬聽 勤事而侍護
菩薩必應行 亡後亦供養
于天外道衆 不應親事禮
因無知邪信 莫事惡知識
佛阿含及論 書寫讀誦施
亦惠紙筆墨 汝應修此福
于國起學堂 雇師供學士
興建永基業 汝行為長慧
解醫巧曆數 皆為立田疇
潤老小病苦 于國有濟益
起諸道伽藍 園塘湖亭屋
于中給生具 草蓐飲食薪
于小大國土 應起寺亭館
遠路乏水漿 造井池施飲
病苦無依貧 下姓怖畏等
依慈悲攝受 勤心安立彼
随時新飲食 果菜及新谷
大衆及須者 未施莫先用
屣傘瓶鈎鑷 針綖及扇等
荃提寝息具 應施寺亭館
三果及三辛 蜜糖酥眼藥
恒應安息省 書咒及藥方
塗首身藥油 澡盤燈麨果
水器及刀斧 應給亭館中
米谷麻飲食 糖膏等相應
恒置陰涼處 及淨水滿器
于蟻鼠穴門 飲食谷糖等
願令可信人 日日分布散
如意前後食 恒施于餓鬼
狗鼠鳥蟻等 願汝恒施食
災疫饑餓時 水旱及賊難
國敗須濟度 願汝恒拯恤
田夫絕農業 願給糧種具
随時蠲租稅 輕微受調斂
施物濟貧債 出息不長輕
直防許休偃 以時接賓客
境内外劫盜 方便斷令息
随時遺商侶 平物價鈞調
八座等判事 自如理觀察
事能利萬姓 恒恭敬修行
應作何自利 如汝恒敬思
利他雲何成 如此汝急思
地水風火等 草藥及野樹
如此或暫時 受他無礙策
七步頃起心 為舍内外财
菩薩福德成 難量如虛空
童女好色嚴 惠施求得者
故獲陀羅尼 能持一切法
愛色具莊嚴 并一切生具
施八萬童女 釋迦佛昔時
光明種種色 衣服莊嚴具
花香等應施 依悲惠求者
若人離此緣 于法無安行
則應施與之 過此後莫惠
毒亦許施彼 若此能利他
甘露不許施 若此損害他
若蛇齧人指 佛亦聽則除
或佛教利他 逼惱亦可行
固謹持正法 及能說法人
恭敬聽受法 或以法施他
莫愛世贊歎 恒樂出俗法
如立自體德 于他亦如此
于聞莫知足 及思修實義
于師報恩施 應敬行莫吝
莫讀外邪論 但起诤慢故
不應贊自德 怨德亦可贊
莫顯他密事 及惡心兩舌
自于他有過 如理觀悔露
若由此過失 智者诃責他
自須離此失 有能拔濟他
他辱己莫嗔 即觀宿惡業
莫報對他惡 為後不受苦
于他應作恩 莫希彼報答
唯自應受苦 共求衆受樂
若得大富貴 自高不應作
遭枉如餓鬼 莫起下悲行
假設失王位 或死由實言
亦恒說此語 無實利默然
如言如此行 願汝堅行善
因此好名遍 自在成勝量
應作熟簡擇 後則依理行
莫由信他作 須自了實義
若依理行善 好名遍十方
王侯續不斷 王富樂轉大
死緣百一種 壽命因不多
此因或死緣 故恒應修善
若人恒行善 是所得安樂
于自他若等 此善樂圓足
依法為性人 卧覺常安樂
夢中見善事 由内無過惡
若人養父母 恭奉自家尊
恭善人用财 忍辱有大度
軟語不兩舌 實言同止樂
此九天帝因 盡壽應修行
由昔行九法 天主感帝位
時時處法堂 至今恒說此
一日三時施 美食三百器
福不及刹那 行慈百分一
天人等愛護 日夜受喜樂
免怨火毒杖 是行慈現果
無功用獲财 後生于色界
得慈十功德 若人未解脫
教一切衆生 堅發菩提心
菩薩德如山 菩提心牢固
由信離八難 因戒生善道
數修真如空 得善無放逸
無谄得念根 恒思得慧根
恭敬得義理 護法感宿命
布施聽聞法 或不障他聞
疾得如所愛 與佛相值遇
無貪作事成 不悭财物長
離慢招上品 法忍得總持
由行五實施 及惠無怖畏
非諸罵能辱 故感大勝力
支提列燈行 幽闇秉火燭
布施續明油 故得淨天眼
供養支提時 即設鼓聲樂
蠡角等妙音 故獲淨天耳
于他失默然 不談人德阙
随順護彼意 故得他心智
由施徙舟乘 運緻羸乏人
恭謹瞻尊長 故獲如意通
令他憶法事 及正法句義
或淨心施法 故感宿命智
由知真實義 謂諸法無性
故得第六通 最勝是流盡
平等悲相應 由修如實智
故自得成佛 恒解脫衆生
由種種淨願 故佛土清淨
衆寶獻支提 故放無邊光
如此業及果 已知義相應
故應修利他 即菩薩自利
寶行王正論正教王品第四
王若行非法 或作非道理
事王人亦贊 故好惡難知
亦有世間人 非愛善難教
何況大國王 能受善人語
我今愍念汝 及悲諸世間
故我善教汝 實益若非愛
真滑有義利 依時由慈悲
佛令教弟子 故我為汝說
若聽聞實語 應住于無嗔
可取必須受 如浴受淨水
我今說善言 現來有利益
汝知應受行 為自及于世
由昔施貧苦 故今感富财
因貪不知恩 廢施無更得
世間唯路糧 不雇無人負
由施供下品 未來荷百倍
願汝發大心 恒興建大事
若行大心事 是人得大果
小意狹劣王 心願未曾觸
好名吉祥事 三寶依應作
望王後等毛 若事非汝法
死亦起惡名 王不作最勝
廣大事能起 大人希有用
能障下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