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天龍等護也。
所以然者地天與地上諸神樹下野沙諸鬼神。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水天與諸川流江河大海諸神及諸龍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火天與諸火神及諸持明神仙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風天與諸風神無形流行神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伊舍那天與諸魔衆。
俱來入此壇同時受供。
帝釋天與諸蘇迷盧等一切諸山所攝天鬼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焰魔天與諸五道冥官太山府君司命行疫神諸餓鬼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梵天與諸色界靜慮一切諸天。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毗沙門天與諸藥叉吞食鬼神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羅刹天子羅刹食血鬼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日天與諸星衆七曜諸執遊空一切光神。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月天與諸住空二十八宿十二宮神一切宿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應如是觀矣。
如是天主親對佛前。
誓當荷負一切有情護持國界守護正法。
若召請時不越本誓必定影向。
未發遣之間。
而住壇場不違行者。
是故召請供養然後應迸謝。
諸事疏而乞歡喜。
召請之時用各别印明。
或用總請印明亦得也。
雲何少施之物。
若幹天衆及諸鬼神各得受用。
謂由三種義之少供物一切受用。
一由三密加持。
謂運心法界實相妙供。
二由大慈悲。
三由彼諸天主福力多。
如龍得少水以自福力遍灑諸國。
咒于諸天所以滿四天下人福。
不及四王天一人福财。
随持主有增減。
而諸天福多故。
得乏少供遍與一切。
譬如少火随薪有增減。
少供亦爾。
天福多故付彼成廣。
又縱雖色味下劣。
由先三義皆成清淨微妙醍醐。
如耆婆悲一切即萬物成藥。
尼健咒毒毒返成藥。
世間尚爾。
況行者随順佛教。
起大慈悲作三密加持哉。
又由天福而彼下劣供物。
成清淨微妙供如石磨男得石成王。
作世女取沙為金。
色夫人衆不耽世财唯喜順正。
所以不輕少施而悅慈施也。
若天不悅即請外金剛部主四臂不動忿怒明王供養歸依。
爾時諸天随順教敕歡喜護持也。
若供養時來位方何。
謂東方帝釋東南火天。
南方焰魔西南羅刹。
西方水天西北風天。
北方毗沙門東北伊舍那。
中央本尊四隅梵天地天日天月天。
如是而住。
雲何供養何天為首。
謂或依方位。
始自東方回順供之。
或有别願依息災等法而供養之。
若求息災帝釋為首。
若求增益梵天為主。
若求調伏大自在為首。
若求敬愛毗沙門為首。
餘回順供。
或欲止刀兵帝釋為主。
若欲除藥叉羅刹難者用毗沙門羅刹天。
若欲除疫用焰魔天。
若欲除旱魃洪水難者俱用水天。
若欲除怨災用風天。
并于此天祈風難等。
若欲調人用梵天王。
水難用火天。
火難用水天。
降魔用伊舍那。
或用火天。
鎮惡處用地天。
并祈五谷也。
若求官位帝釋天。
若求智日天若求定用月天。
若欲除熱寒病随用日月天(日天除寒月天除熱)若有四大病。
随用四大精天。
如是為首。
餘次第回順供之。
為富用毗沙門。
為貴更用梵天。
其供養具各儲一器。
香水塗香時華五谷飯(若粥)臘燭等。
插盛一器而供養之。
燒香普薰清淨如法。
供養儀式各别印明。
及彼畫像種種法義如餘部說。
普賢菩薩為度衆生。
自問自答如是因緣。
如是報恩如是祈願。
如是觀法如是三密。
如是方便如是大力。
随意演說奉上世尊。
世尊說言義理如是。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真實不虛。
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諸佛。
為度衆生而來現也。
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勢天。
唯觀彼天法身莊嚴。
若人随順我及汝說。
供養是天。
于此天像前講讀般若甚深經法。
令此諸天皆大歡喜者。
諸天歡喜故。
一切衆生皆得歡喜。
得者一切衆生喜。
故諸佛亦喜。
諸佛喜故。
世出世間悉地圓滿。
十二天儀軌一卷
所以然者地天與地上諸神樹下野沙諸鬼神。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水天與諸川流江河大海諸神及諸龍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火天與諸火神及諸持明神仙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風天與諸風神無形流行神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伊舍那天與諸魔衆。
俱來入此壇同時受供。
帝釋天與諸蘇迷盧等一切諸山所攝天鬼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焰魔天與諸五道冥官太山府君司命行疫神諸餓鬼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梵天與諸色界靜慮一切諸天。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毗沙門天與諸藥叉吞食鬼神等。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羅刹天子羅刹食血鬼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日天與諸星衆七曜諸執遊空一切光神。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月天與諸住空二十八宿十二宮神一切宿衆。
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
應如是觀矣。
如是天主親對佛前。
誓當荷負一切有情護持國界守護正法。
若召請時不越本誓必定影向。
未發遣之間。
而住壇場不違行者。
是故召請供養然後應迸謝。
諸事疏而乞歡喜。
召請之時用各别印明。
或用總請印明亦得也。
雲何少施之物。
若幹天衆及諸鬼神各得受用。
謂由三種義之少供物一切受用。
一由三密加持。
謂運心法界實相妙供。
二由大慈悲。
三由彼諸天主福力多。
如龍得少水以自福力遍灑諸國。
咒于諸天所以滿四天下人福。
不及四王天一人福财。
随持主有增減。
而諸天福多故。
得乏少供遍與一切。
譬如少火随薪有增減。
少供亦爾。
天福多故付彼成廣。
又縱雖色味下劣。
由先三義皆成清淨微妙醍醐。
如耆婆悲一切即萬物成藥。
尼健咒毒毒返成藥。
世間尚爾。
況行者随順佛教。
起大慈悲作三密加持哉。
又由天福而彼下劣供物。
成清淨微妙供如石磨男得石成王。
作世女取沙為金。
色夫人衆不耽世财唯喜順正。
所以不輕少施而悅慈施也。
若天不悅即請外金剛部主四臂不動忿怒明王供養歸依。
爾時諸天随順教敕歡喜護持也。
若供養時來位方何。
謂東方帝釋東南火天。
南方焰魔西南羅刹。
西方水天西北風天。
北方毗沙門東北伊舍那。
中央本尊四隅梵天地天日天月天。
如是而住。
雲何供養何天為首。
謂或依方位。
始自東方回順供之。
或有别願依息災等法而供養之。
若求息災帝釋為首。
若求增益梵天為主。
若求調伏大自在為首。
若求敬愛毗沙門為首。
餘回順供。
或欲止刀兵帝釋為主。
若欲除藥叉羅刹難者用毗沙門羅刹天。
若欲除疫用焰魔天。
若欲除旱魃洪水難者俱用水天。
若欲除怨災用風天。
并于此天祈風難等。
若欲調人用梵天王。
水難用火天。
火難用水天。
降魔用伊舍那。
或用火天。
鎮惡處用地天。
并祈五谷也。
若求官位帝釋天。
若求智日天若求定用月天。
若欲除熱寒病随用日月天(日天除寒月天除熱)若有四大病。
随用四大精天。
如是為首。
餘次第回順供之。
為富用毗沙門。
為貴更用梵天。
其供養具各儲一器。
香水塗香時華五谷飯(若粥)臘燭等。
插盛一器而供養之。
燒香普薰清淨如法。
供養儀式各别印明。
及彼畫像種種法義如餘部說。
普賢菩薩為度衆生。
自問自答如是因緣。
如是報恩如是祈願。
如是觀法如是三密。
如是方便如是大力。
随意演說奉上世尊。
世尊說言義理如是。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真實不虛。
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諸佛。
為度衆生而來現也。
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勢天。
唯觀彼天法身莊嚴。
若人随順我及汝說。
供養是天。
于此天像前講讀般若甚深經法。
令此諸天皆大歡喜者。
諸天歡喜故。
一切衆生皆得歡喜。
得者一切衆生喜。
故諸佛亦喜。
諸佛喜故。
世出世間悉地圓滿。
十二天儀軌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