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上

關燈
四分戒本 出昙無德(唐言法護)部律。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财  衆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舍堕  衆集聽我說 毗婆屍式棄  毗舍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  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  諸賢鹹共聽  譬如人毀足 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中者  常當護戒足 勿令有毀損  如禦入險道  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  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鏡 好醜生欣戚  說戒亦如是  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  勇怯有進退  說戒亦如是 淨穢生安畏  世間王為最  衆流海為最 衆星月為最  衆聖佛為最  一切衆律中 戒經為上最  如來立禁戒  半月半月說 已前偈文法護尊者所作。

    為廣略二教通序。

    前開持毀之言以成說聽之本也。

    和合已下二教大宗自分三分。

    序正流通。

     和合 時有與同師知識。

    别部說戒法。

    當尊重承事恭敬。

    布薩一處住和合說戒。

    違者與罪。

    佛言。

    有三種和合。

    一應來者來。

    二應與欲者與欲。

    三現前得诃者不诃。

    反此别衆也。

     僧集會 時有比丘。

    說戒日若在界内若有戒場不往說戒處。

    佛言。

    應求應喚。

    是我所教。

    若出界外若往而不坐者如法治之。

    自今已去随所住處有一比丘。

    至說戒日當先至布薩堂中掃灑敷座具水然燈并舍羅等。

    若有客來。

    四人若過作自說戒。

    乃至一人心念清淨。

    若有非法别衆說戒者如法治之。

     未受大戒者出 時有比丘。

    令餘人遮說戒事。

    佛并令至不見聞處餘人未受戒者。

    非人來者聽之。

    又不應在尼前作也。

     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淨 時說戒日有病比丘。

    若看病者及三寶事不來聽戒。

    佛言。

    應與欲及清淨。

    随其廣略。

    若不現身相不口說者不成。

    若病重者升至僧中。

    恐病增動。

    若出界作。

    以無方便可得别衆羯磨說戒故也。

     比丘尼衆遣何人來耶 佛言。

    若有者即應起白言。

    比丘尼僧和合禮比丘僧足。

    廣如删補羯磨中。

    若無來者。

    答雲無尼請教誡也。

     今僧和合何所作為 彼應答言。

     說戒羯磨 佛言。

    若說戒日不得在房。

    比座相撿來不來者。

    應先白已然後說戒。

    若癡比丘言先不誦或有忘者不成。

    說戒當依能誦戒者。

    比丘五夏當誦使利。

    若詣比近學誦戒序乃至餘法。

    還至本處次第說之不應重誦。

    若不得者但說法誦經從座而起。

    不者如法治也。

     大德僧聽今僧十五日布薩說戒。

    若僧時到僧忍聽布薩說戒白如是 佛言。

    當随王者。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應作數法。

    若黑若白各有十五。

    随月稱之。

    若得四人應作此白。

    三人以下當三語說戒也。

     諸大德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 佛言。

    新受者未聞戒不知何學。

    聽集一處和合說之。

    波羅提木叉者戒也。

    自攝持威儀住處行根面首集衆善法三昧成就。

    當結當說當發起。

    演布開現反覆分别故也。

     諸比丘共集在一處 佛言。

    同羯磨者集在一處。

    乃至應诃者不诃。

    是名如法。

    若衆大聲小。

    敷妙高座立上而說。

    八難餘緣随時略說。

    若客舊外集數有少多。

    說過此序。

    告淨便聽。

    餘廣如律。

     汝等谛聽善思念之 佛言。

    端意專心而聽法也。

     若自知有犯者即應自忏悔 佛言。

    謂所犯事未忏悔也。

    有二種智人。

    有罪能見。

    見罪能如法忏悔。

    若欲悔者。

    當詣清淨比丘說犯名字。

    如法除已方得聞戒。

    乃至于罪有疑亦如是說。

    若僧并犯無人可忏。

    不問識疑。

    白忏後說。

     不犯者默然默然者知諸大德清淨 佛言。

    無犯者有二種。

    若本不犯若犯已忏也。

     若有他問者亦如是答 佛言。

    如二比丘相問答也。

     如是比丘在衆中乃至三問憶念有罪不忏悔者得故妄語妄語者佛說障道法 佛言。

    僧說戒時默妄語故犯突吉羅。

    言障道者。

    障于四禅三空四果。

    告諸比丘。

    如彼大海不受死屍。

    設有漂出。

    我法亦爾。

    不受死屍。

    謂死屍者非沙門梵行自言沙門梵行。

    犯戒惡法不清淨穢污。

    邪見覆藏。

    内懷腐爛外現完淨。

    如空中樹。

    雖在衆坐。

    常遠離衆。

    衆亦遠彼。

    故知忏罪方成聞戒也。

     若彼比丘憶念有罪欲求清淨者應忏悔忏悔得安樂 佛言。

    以清淨戒學故便得清淨定慧。

    名得禅果。

    為安樂也。

     諸大德我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此已前。

    廣教之别序也。

    後說之文。

    即廣教之正宗也。

     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初大淫戒 佛在毗舍離國。

    時須提那子持信出家後。

    還本村與其故二共行不淨。

    諸比丘察知已言。

    當于如來。

    清淨法中。

    于欲無欲。

    能斷渴愛破壞巢窟。

    除衆結縛愛盡涅槃。

    雲何乃作如是惡事。

    以過白佛。

    即集衆僧知時義合。

    取自言已佛诃責雲。

    汝所為非。

    非威儀。

    非沙門。

    非淨行。

    非随順行。

    所不應為。

    告諸比丘。

    我無數方便說斷欲法越度愛結。

    又說此欲如火如炬乃至如刀如戟。

    如是诃已此為癡人。

    多種有漏最初犯戒。

    今當結戒。

    集十句義。

    一攝取于僧。

    二令僧歡喜。

    三令僧安樂。

    四未信者令信。

    五已信令增長。

    六難調者調順。

    七慚愧者安樂。

    八斷現在有漏。

    九斷未來有漏。

    十正法久住。

    諸戒例爾。

    下并略之。

    欲說戒者當如是說。

     若比丘 佛言。

    若比丘者。

    名字比丘。

    相似比丘。

    自稱比丘。

    乞求比丘。

    著割截衣比丘。

    破結使比丘。

    善來比丘。

    受大戒白四如法成就得處所比丘。

    是中比丘者。

    若受大戒白四如法成就。

    得處所住比丘法中。

    是比丘義也。

     共比丘 佛言。

    若共餘比丘受大戒白四羯磨乃至住比丘法中者。

    是謂共比丘義也。

     同戒 佛言。

    我為諸弟子結此戒已。

    甯死不犯。

    是中共餘比丘一戒同戒等戒。

    是名同戒義也。

     若不還戒 佛言。

    若有比丘不樂梵行聽舍戒還家。

    複欲出家于佛法中修梵行者。

    應度出家得受大戒。

    雲何不名舍戒。

    若自颠狂心亂痛惱啞聾。

    又向如是人前及中邊人等互舍不成。

    若戲若眠若無知人若自不語若前人不解。

    并不成舍。

    若言我舍佛舍法舍僧和尚戒律我受家法等。

    是名舍戒也。

     戒羸不自悔 佛言。

    雲何戒羸不舍戒。

    若有比丘。

    常懷愁憂不樂梵行厭比丘法。

    意欲在家便言。

    我念父母婦兒親裡村落城邑園田家業。

    我欲舍佛乃至學事等。

    是也。

    若作是思我今舍戒。

    是戒羸而舍也。

     犯不淨行 佛言。

    是淫欲法也。

    男則二道女則三道。

    若從道入道。

    從道入非道。

    從非道入道。

    若限齊若盡入。

    乃至入如毛頭者。

    皆波羅夷。

     乃至共畜生 佛言。

    可得行淫處者是也。

    有三種行淫。

    人非人畜生趣。

    複有五種。

    婦童女二形黃門男子。

    比丘淫心向前境三處二處初入便犯。

    有隔亦犯。

    若向睡眠若死未壞若多未壞。

    于三處二處行淫。

    初入便犯。

    如是廣說。

    若比丘為怨家将至前所。

    強持令入三處二處。

    始入覺樂犯。

    不樂不犯。

    有隔無隔亦同上。

    若為怨家強捉比丘行不淨行。

    覺樂不樂有隔無隔亦如上也。

     是比丘波羅夷 佛言。

    譬如斷人頭不可複起。

    比丘亦如是。

    犯此法者不複成比丘故名也。

    若方便欲行不淨。

    成者波羅夷。

    不成者偷蘭遮。

    若教比丘行。

    若作教者偷蘭遮。

    不作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餘衆相教。

    作不作盡突吉羅。

    若屍半壞若一切壞。

    若骨間若地孔泥孔。

    行不淨者并偷蘭。

    若道作道想。

    若疑若非道想。

    并波羅夷。

    若非道道想道疑并偷蘭遮。

    比丘尼波羅夷式叉摩那。

    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滅擯。

    是謂為犯。

    不犯者。

    若睡眠無所覺知不受樂。

    一切無有淫意。

    不犯者。

    最初未制戒。

    癡狂心亂。

    痛惱所纏。

     不共住 佛言。

    有二共住。

    同一羯磨同一說戒。

    不得于此二事中住。

    故名不共住也。

     二大盜戒 佛在羅閱城。

    有檀尼迦。

    在閑靜處草屋坐禅。

    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

    佛令打破。

    便詐宣王教取彼要材。

    為王臣人民诃責。

    無使入村勿複安止。

    比丘以過白佛。

    因斯如上制戒。

     若比丘 其義如上。

     在村落 村有四種。

    一者四周牆。

    二者栅籬。

    三者籬牆不周。

    四者四周屋也。

     若閑靜處 即村外靜地也。

    處者。

    若地中若地上處。

    若乘若擔。

    若空若架上。

    若村若阿蘭若。

    若田處若處所。

    若船若水。

    若私度關塞不輸稅。

    若取他寄信物。

    若取水。

    若楊枝若園果草木。

    若無足衆生若二足四足多足。

    若同财業。

    若共要若伺候。

    若守護若邏道。

    是名處也。

     不與 他不舍也。

    若他物想他所護想有主想。

    非己物非暫用。

    非同意故也。

     盜心取 賊心取也。

    有五種。

    黑闇心。

    邪心。

    曲戾心。

    恐怯心。

    常有盜他心。

    又五種取。

    決定取。

    恐怯取。

    寄物取。

    見便取。

    倚托取。

    或依親友強力。

    若以言辭辯說诳惑而取者是。

     随不與取法 以王立法。

    若取五錢若直五錢物。

    罪應至死。

    佛随王法。

    盜滿制重也。

     若為王 得自在不屬人。

     王大臣 種種大臣輔佐王者。

     所捉若殺若縛若驅出國汝是賊汝癡汝無所知是比丘波羅夷 比丘如上。

    諸處得物。

    盜直五錢若過五錢波羅夷。

    方便偷蘭遮。

    若取減五錢偷蘭遮。

    不得者突吉羅。

    教人盜取。

    彼若得物。

    俱波羅夷。

    若受教者自取異物。

    若異處取物。

    取者犯重。

    教者偷蘭。

    若為取物。

    使無盜心。

    教者波羅夷。

    受使者不犯。

    若教人取物。

    謂遣盜取。

    受教者犯重。

    教者無犯。

    有主想犯重。

    若疑偷蘭。

    無主物有主想疑偷蘭。

    比丘尼等四衆并如上戒。

    不犯者。

    與想。

    取己有想。

    糞掃想。

    暫取想。

    親厚意想者是也。

     不共住 義如上解。

     三大殺戒 佛在毗舍離。

    為諸比丘說不淨觀。

    彼習定已厭患身命。

    歎死勸死。

    難提比丘受雇殺人。

    居士驚怖。

    佛知此事便說禅法。

    比丘修習并證上果。

    因诃上過而制此戒。

     若比丘故自手斷 所謂行殺也。

    若自殺若教殺。

    若遣使殺。

    若往來使殺。

    若重使殺。

    若展轉使殺。

    若求男子殺。

    若教人求男子殺。

    若求持刀人殺。

    若教人求持刀人殺。

    若身現相。

    若口說。

    若身口現相。

    若教使歎。

    若遣書。

    若教遣書。

    若坑陷。

    若倚撥。

    若與藥。

    若安殺具。

    及餘方便殺者是也。

     人命 從初識至後識而斷其命。

     持刀與人歎譽死快勸死咄男子用此惡活為甯死不生作如是心思惟種種方便歎譽死快勸死是比丘波羅夷 若作如上殺人方便不死偷蘭。

    若殺非人若畜生有智解于人語。

    若能變形。

    方便殺者。

    并偷蘭。

    不死者突吉羅。

    畜生不能變形若殺波逸提。

    實人人想波羅夷。

    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