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二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識。
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識故。
未能證入識遍處定。
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于遍識相系念思惟。
此遍是識非遍空等。
思惟此相精勤勇猛。
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乃漸能入識遍處定。
精勤數習此加行已。
複進修行此定方便。
謂于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既于加行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心便安住等住近住。
相續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
遍皆是識。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
相續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識。
無二無轉從此乃入識遍處定。
言上下者謂上下方。
言傍布者謂東南等。
言無二者謂無間雜。
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
是第十者謂諸定中。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十。
言遍處者謂此識無邊處定中。
所有善受想行識。
皆名遍處。
十無學法者雲何為十。
答一無學正見。
二無學正思惟。
三無學正語。
四無學正業。
五無學正命。
六無學正勤。
七無學正念。
八無學正定。
九無學正解脫。
十無學正智。
雲何無學正見。
答盡智無生智。
盡所不攝無學慧是名無學正見。
雲何無學正思惟。
答諸聖弟子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思惟。
等思惟近思惟。
尋求等尋求近尋求。
推覓等推覓近推覓。
令心于法粗動而轉。
是名無學正思惟。
雲何無學正語。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除趣邪命語四惡行。
于餘語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無表語業。
是名無學正語。
雲何無學正業。
答諸聖弟子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除趣邪命身三惡行。
于餘身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
無表身業是名無學正業。
雲何無學正命。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于趣邪命身語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無表身語業。
是名無學正命。
雲何無學正勤。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勤精進。
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
是名無學正勤。
雲何無學正念。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念。
随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
不失法性心明記性。
是名無學正念。
雲何無學正定。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
住等住近住安住。
不散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
是名無學正定。
雲何無學正解脫。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勝解。
已勝解當勝解是名無學正解脫。
雲何無學正智。
答盡智無生智是名無學正智 爾時舍利子告苾刍衆言。
具壽當知。
佛于一法乃至十法現等覺已。
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與大衆皆共和合。
親對世尊已結集竟。
諸苾刍衆皆應受持。
為他演說廣令流布。
佛滅度後勿有乖違。
當令随順梵行法律。
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衆。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贊勸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
知舍利子為苾刍衆說法已訖。
從卧而起身心調暢。
整理衣服結加趺坐。
贊舍利子善哉善哉。
汝今善能于此台觀與苾刍衆和合。
結集如來所說增一法門。
汝可從今為諸大衆數複宣說如是法門。
此法能令諸天人等長夜證會義利安樂世尊複告苾刍衆言。
汝等皆應受持讀誦。
舍利子說集異法門。
如是法門。
能引大善大義大法清白梵行。
複證通慧菩提涅槃。
淨信出家諸善男子。
受持讀誦如是法門。
不久定當辦所辦事。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
諸苾刍衆歡喜踴躍頂禮佛足信受奉行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識。
彼心散動馳流諸相。
不能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識故。
未能證入識遍處定。
為攝散動馳流心故。
于遍識相系念思惟。
此遍是識非遍空等。
思惟此相精勤勇猛。
乃至令心相續久住。
由斯加行乃漸能入識遍處定。
精勤數習此加行已。
複進修行此定方便。
謂于加行所引生道。
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既于加行數習數修數多所作。
心便安住等住近住。
相續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
遍皆是識。
由心安住等住近住。
相續一趣系念一境。
思惟此境遍皆是識。
無二無轉從此乃入識遍處定。
言上下者謂上下方。
言傍布者謂東南等。
言無二者謂無間雜。
無邊無際者謂邊際難測。
是第十者謂諸定中。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十。
言遍處者謂此識無邊處定中。
所有善受想行識。
皆名遍處。
十無學法者雲何為十。
答一無學正見。
二無學正思惟。
三無學正語。
四無學正業。
五無學正命。
六無學正勤。
七無學正念。
八無學正定。
九無學正解脫。
十無學正智。
雲何無學正見。
答盡智無生智。
盡所不攝無學慧是名無學正見。
雲何無學正思惟。
答諸聖弟子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思惟。
等思惟近思惟。
尋求等尋求近尋求。
推覓等推覓近推覓。
令心于法粗動而轉。
是名無學正思惟。
雲何無學正語。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除趣邪命語四惡行。
于餘語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無表語業。
是名無學正語。
雲何無學正業。
答諸聖弟子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除趣邪命身三惡行。
于餘身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
無表身業是名無學正業。
雲何無學正命。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簡擇力故。
于趣邪命身語惡行所得。
無學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離。
寂靜律儀無作無造。
棄舍防護不行不犯。
船筏橋梁堤塘牆塹。
于所制約不踰不踰性。
不越不越性無表身語業。
是名無學正命。
雲何無學正勤。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勤精進。
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
是名無學正勤。
雲何無學正念。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念。
随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
不失法性心明記性。
是名無學正念。
雲何無學正定。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
住等住近住安住。
不散不亂攝止等持心一境性。
是名無學正定。
雲何無學正解脫。
答諸聖弟子。
于苦思惟苦。
于集思惟集。
于滅思惟滅。
于道思惟道。
無學作意相應所有心勝解。
已勝解當勝解是名無學正解脫。
雲何無學正智。
答盡智無生智是名無學正智 爾時舍利子告苾刍衆言。
具壽當知。
佛于一法乃至十法現等覺已。
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與大衆皆共和合。
親對世尊已結集竟。
諸苾刍衆皆應受持。
為他演說廣令流布。
佛滅度後勿有乖違。
當令随順梵行法律。
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衆。
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贊勸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
知舍利子為苾刍衆說法已訖。
從卧而起身心調暢。
整理衣服結加趺坐。
贊舍利子善哉善哉。
汝今善能于此台觀與苾刍衆和合。
結集如來所說增一法門。
汝可從今為諸大衆數複宣說如是法門。
此法能令諸天人等長夜證會義利安樂世尊複告苾刍衆言。
汝等皆應受持讀誦。
舍利子說集異法門。
如是法門。
能引大善大義大法清白梵行。
複證通慧菩提涅槃。
淨信出家諸善男子。
受持讀誦如是法門。
不久定當辦所辦事。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
諸苾刍衆歡喜踴躍頂禮佛足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