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系解脫。
不受彼因彼緣諸受。
如是名為有身出離。
此中諸有者。
謂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類如是食。
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
如是壽邊際故名諸有。
多聞者。
謂聞多正法。
多正法者謂契經。
應誦。
記别。
諷頌。
自說。
因緣。
譬喻。
本事。
本生。
方廣。
希法。
論議。
聞此諸法故名多聞。
聖弟子者聖謂諸佛。
佛之弟子名聖弟子。
諸能歸依佛法僧者。
一切皆得聖弟子名故。
名聖弟子具猛利見者。
雲何猛利。
答上品圓滿故名猛利。
雲何為見。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于法簡擇極簡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故名為見。
若念諸欲者。
雲何名諸欲。
答欲亦名諸欲。
欲界亦名諸欲。
五妙欲境亦名諸欲。
今此義中意說五妙欲境名諸欲。
由此故名若念諸欲。
便于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者。
謂聖弟子于妙欲境。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不起随順心随順信随順欲随順心。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由此故名便于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卷縮不伸者。
謂聖弟子于諸妙欲。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心不樂住不随順。
不趣向不臨入故名卷縮。
不伸棄舍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者。
謂聖弟子于諸妙欲。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于諸妙欲棄舍而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故。
名棄舍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
若念出離者。
雲何出離。
答出離亦名出離。
出離界亦名出離。
色界善根亦名出離。
初靜慮亦名出離。
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出離。
由此故名若念出離。
便于出離深心趣入。
信樂安住有勝解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勝解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便生随順心随順信随順欲随順心。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由此故名便于出離深心趣入信樂安住。
有勝解不卷縮恒舒泰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心樂安住順趣臨入故名不卷縮恒舒泰。
心不厭毀任運現行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非如于欲心不樂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
由此故言心不厭毀任運現行。
其心安樂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其心安樂無勞無損成無倦法。
由此故言其心安樂。
易修習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數數修習數數作意。
相應修習故名易修習。
善修習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因故門故理故行故。
殷重修習。
堅住修習。
恭敬修習。
作意修習故。
名善修習。
于諸欲緣所起諸漏。
損害熱惱皆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者。
謂聖弟子由此因緣。
于諸欲中心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
由斯故說于諸欲緣所起諸漏。
損害熱惱皆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
不受彼因彼緣諸受者。
謂于諸欲若未斷未遍知便受苦受。
若已斷已遍知不受苦受。
由斯故說不受彼因彼緣諸受。
如是名為于欲出離者。
問今于此中何謂出離。
答永斷諸欲亦名出離。
超過諸欲亦名出離。
舍離塵俗亦名出離。
色界善根亦名出離。
初靜慮亦名出離。
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出離。
于恚無恚者。
問恚雲何。
答恚亦名恚。
恚界亦名恚。
今此義中意說恚界名恚。
問無恚雲何。
答無恚亦名無恚。
無恚界亦名無恚。
慈心定亦名無恚。
今此義意說慈心定名無恚。
于害無害者。
問害雲何。
答害亦名害。
害界亦名害。
今此義中意說害界名害。
問無害雲何。
答無害亦名無害。
無害界亦名無害。
悲心定亦名無害。
今此義中意說悲心定名無害。
于色無色者。
問色雲何。
答色亦名色。
色界亦名色。
四靜慮亦名色。
今此義中意說四靜慮名色。
問無色雲何。
答無色亦名無色。
無色界亦名無色。
四無色亦名無色。
今此義中意說四無色名無色。
諸有多聞聖弟子衆具猛利見者如前說。
若念有身者。
有身亦名有身。
五取蘊亦名有身。
今此義中意說五取蘊名有身。
便于有身心不趣入等如前欲說。
若念有身滅者。
有身滅亦名滅。
擇滅亦名滅。
今此義中意說擇滅名滅非餘 此卷宋本第八幅第八九行雲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便雲)壞命終彼色界天(乃至)第九幅原五行補特伽羅複(之下便雲)已往生色界(乃至)第十一幅第七行生異熟業身(之下便雲)次有作是言說(等) 如是三節文斷義絕不相連續今撿二本則宋本錯将生異熟業身(之下)壞命終彼色界天(乃至)補特伽羅複(等)凡三十四行之文進而寫之于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卻将中有起(之下)已往生色界(乃)生異熟業身(等)三十四行之文退而寫之于補特伽羅複(之下)緻令如是今依二本進退而正之 第十二幅原六行善現天中所有無(之下)國本宋本并脫覆無記(乃至)便于諸欲心(等)凡三十五行之文今依丹本足之
不受彼因彼緣諸受。
如是名為有身出離。
此中諸有者。
謂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類如是食。
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
如是壽邊際故名諸有。
多聞者。
謂聞多正法。
多正法者謂契經。
應誦。
記别。
諷頌。
自說。
因緣。
譬喻。
本事。
本生。
方廣。
希法。
論議。
聞此諸法故名多聞。
聖弟子者聖謂諸佛。
佛之弟子名聖弟子。
諸能歸依佛法僧者。
一切皆得聖弟子名故。
名聖弟子具猛利見者。
雲何猛利。
答上品圓滿故名猛利。
雲何為見。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
于法簡擇極簡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故名為見。
若念諸欲者。
雲何名諸欲。
答欲亦名諸欲。
欲界亦名諸欲。
五妙欲境亦名諸欲。
今此義中意說五妙欲境名諸欲。
由此故名若念諸欲。
便于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者。
謂聖弟子于妙欲境。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不起随順心随順信随順欲随順心。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由此故名便于諸欲心不趣入不信樂不安住無勝解卷縮不伸者。
謂聖弟子于諸妙欲。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心不樂住不随順。
不趣向不臨入故名卷縮。
不伸棄舍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者。
謂聖弟子于諸妙欲。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于諸妙欲棄舍而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故。
名棄舍而住厭惡毀呰制伏違逆。
若念出離者。
雲何出離。
答出離亦名出離。
出離界亦名出離。
色界善根亦名出離。
初靜慮亦名出離。
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出離。
由此故名若念出離。
便于出離深心趣入。
信樂安住有勝解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勝解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便生随順心随順信随順欲随順心。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
由此故名便于出離深心趣入信樂安住。
有勝解不卷縮恒舒泰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心樂安住順趣臨入故名不卷縮恒舒泰。
心不厭毀任運現行者。
謂聖弟子于此出離。
以稱贊俱行作意審思惟時。
非如于欲心不樂住。
厭惡毀呰制伏違逆。
由此故言心不厭毀任運現行。
其心安樂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其心安樂無勞無損成無倦法。
由此故言其心安樂。
易修習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數數修習數數作意。
相應修習故名易修習。
善修習者。
謂聖弟子當于爾時。
因故門故理故行故。
殷重修習。
堅住修習。
恭敬修習。
作意修習故。
名善修習。
于諸欲緣所起諸漏。
損害熱惱皆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者。
謂聖弟子由此因緣。
于諸欲中心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
由斯故說于諸欲緣所起諸漏。
損害熱惱皆得解脫。
從彼起已離系解脫。
不受彼因彼緣諸受者。
謂于諸欲若未斷未遍知便受苦受。
若已斷已遍知不受苦受。
由斯故說不受彼因彼緣諸受。
如是名為于欲出離者。
問今于此中何謂出離。
答永斷諸欲亦名出離。
超過諸欲亦名出離。
舍離塵俗亦名出離。
色界善根亦名出離。
初靜慮亦名出離。
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出離。
于恚無恚者。
問恚雲何。
答恚亦名恚。
恚界亦名恚。
今此義中意說恚界名恚。
問無恚雲何。
答無恚亦名無恚。
無恚界亦名無恚。
慈心定亦名無恚。
今此義意說慈心定名無恚。
于害無害者。
問害雲何。
答害亦名害。
害界亦名害。
今此義中意說害界名害。
問無害雲何。
答無害亦名無害。
無害界亦名無害。
悲心定亦名無害。
今此義中意說悲心定名無害。
于色無色者。
問色雲何。
答色亦名色。
色界亦名色。
四靜慮亦名色。
今此義中意說四靜慮名色。
問無色雲何。
答無色亦名無色。
無色界亦名無色。
四無色亦名無色。
今此義中意說四無色名無色。
諸有多聞聖弟子衆具猛利見者如前說。
若念有身者。
有身亦名有身。
五取蘊亦名有身。
今此義中意說五取蘊名有身。
便于有身心不趣入等如前欲說。
若念有身滅者。
有身滅亦名滅。
擇滅亦名滅。
今此義中意說擇滅名滅非餘 此卷宋本第八幅第八九行雲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便雲)壞命終彼色界天(乃至)第九幅原五行補特伽羅複(之下便雲)已往生色界(乃至)第十一幅第七行生異熟業身(之下便雲)次有作是言說(等) 如是三節文斷義絕不相連續今撿二本則宋本錯将生異熟業身(之下)壞命終彼色界天(乃至)補特伽羅複(等)凡三十四行之文進而寫之于彼色界天中有起(之下)卻将中有起(之下)已往生色界(乃)生異熟業身(等)三十四行之文退而寫之于補特伽羅複(之下)緻令如是今依二本進退而正之 第十二幅原六行善現天中所有無(之下)國本宋本并脫覆無記(乃至)便于諸欲心(等)凡三十五行之文今依丹本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