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相逼。
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是謂濕生。
問曰。
化生雲何。
答曰。
謂衆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節。
一時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此雲何。
答曰。
一切地獄一切餓鬼一切中陰一切天。
或龍或金翅鳥或人。
如是比衆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節。
一時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是謂化生。
問曰。
四生有何性。
答曰。
四陰五陰性。
欲色界五陰性。
無色界四陰性。
是謂四生性。
已種相身已有自然。
說性已當說行。
何以故說生。
生有何義。
答曰。
衆生已生扼故名為生。
問曰。
若衆生已生扼故名為生者。
界趣亦扼衆生。
何以故不說生耶。
答曰。
謂唯有衆生扼及一切衆生扼。
謂界者雖一切衆生扼。
但非衆生數。
亦扼趣者。
雖衆生扼但非一切衆生扼。
離中陰故。
此生唯衆生扼及一切衆生扼。
是故說四生。
問曰。
四生界有幾生。
答曰。
欲界一切四生可得。
色無色界唯一切化生。
問曰。
此四生趣有幾生。
答曰。
地獄餓鬼天唯一化生。
更有說者。
餓鬼胎生可得。
如彼餓鬼女。
向尊者目揵連。
說偈。
晝有二五子 夜間亦二五 尋生我已食 我意猶不飽 畜生及人一切四生可得。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卵生。
答曰。
如所說閻浮利地多有商人。
入海采寶得二鹄鳥。
形色極妙随意所化。
失一一在。
謂在者與共遊戲覆卧一室。
彼合會時遂漸生二卵。
卵後漸熟便生二童子。
極妙端正。
後大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果。
一名尊者耆屍披羅。
二名尊者複缽屍披羅。
聞久作南山寺主。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濕生。
答曰。
如所說有頂生王尊者遮羅尊者優波遮羅利女。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化生。
答曰。
劫初人是也。
說曰。
一切從四生生盡得聖法。
聖人已得聖法者。
不複卵生濕生。
問曰。
何以故聖人已得聖法不複卵生濕生。
答曰。
卵生濕生畜生趣所攝。
聖人者已離畜生趣。
或曰。
此二生多有愚。
聖人者已得觀。
或曰。
卵生濕生者逼迮。
聖人者意廣。
或曰。
卵生濕生無可恃怙。
聖人者成就恃怙法。
若披梨女有恃怙者。
不應有輕易女彼極下賤。
檀提梵志無喻女無敢輕易者。
以有主故。
或曰。
聖人者濕生卵生二生。
若卵從母胎出啄卵出。
以此事故鳥名二生。
如沙門及梵志。
名為二生。
從母胎生出家學道。
尊者瞿沙說曰。
何以故聖人已得聖法不複卵生濕生。
答曰。
如父趣向子亦爾。
問曰。
雲何如父趣向子亦爾。
答曰。
如已成菩薩不卵生濕生。
如是聖人已得聖法。
不卵生濕生。
是故說如父趣向子亦爾。
是謂聖人已得聖法不卵生濕生。
問曰。
四生何生最廣。
有一說者。
卵生最廣。
說者外國四海邊山腹岩腹平澤卵滿其中。
驢騾駱駝象馬豬羊水牛野鹿盡蹈破之。
如是卵生最廣。
更有說者。
胎生最廣。
說者一魚一蝦蟆生子。
滿七稻田七河。
如是胎生最廣。
更有說者。
濕生最廣。
說者如夏月時鹵土灰牛屎肉及諸濕處積聚。
從欲界至梵天。
須臾一時頃蟲滿其中。
如是濕生最廣。
如是說者化生最廣。
何以故。
謂化生盡攝三趣。
二趣少所入。
盡三趣者。
地獄餓鬼天。
二趣少所入者。
畜生及人。
複次欲色界一切衆生皆生中陰。
中陰者是生生他。
以是故化生最廣。
問曰。
四生何生最妙。
答曰。
化生最妙。
問曰。
若化生最妙者。
何以故佛世尊不從化生。
答曰。
不等和合故。
謂有化人時爾時無佛。
謂有佛時爾時無化生人。
是謂不等和合故佛世尊不化生。
或曰。
化生身無力故。
不勝十力四無所畏。
或曰。
化身柔軟不勝無上正真道。
或曰。
此一向極愛念與親相續。
菩薩恒一向極愛修善。
以是故胎生不化生。
或曰。
菩薩長夜作行求尊父母。
父母亦長夜作行求孝順子。
若菩薩從化生者。
則誓願行無果無報。
以是故菩薩胎生不化生。
或曰。
說法受故。
若世尊從化生已。
詣聚論所呵責者。
彼比丘當作念。
此人無父母無兄弟姊妹及諸親族。
但來呵責我等。
如閻浮利地最豪貴家親族衆多。
迦維羅衛最為人中。
世尊生彼。
如口含唾不樂久停。
出家學道住一林中歎譽一林。
以是故說法時多有受化。
是謂說法受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斷诽謗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如世尊在大衆中。
一切人無不見者。
從兜術天終降生母胎。
十月已滿在林毗園生。
即行七步。
二龍浴身二十九出家。
三十五得道。
六年苦行已。
食二女乳糜。
降魔官屬成無上道。
猶有異學來诽謗者。
過百劫已。
于大海中生一幻士食一切施。
何況世尊化生者。
異學豈不增诽謗耶。
是謂斷诽謗故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饒益他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若世尊化生者。
般涅槃時不見身舍利。
若不見者。
如今般涅槃滅千載。
舍利如芥子。
百千衆生皆悉供養恭敬。
供養恭敬已。
願求佛辟支佛聲聞道。
豪貴家天上人中形貌端正無有雙比。
乃至入無餘涅槃界。
若世尊化生者。
爾所功德盡斷滅不現。
以是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問曰。
何以故化生終時身不可見。
答曰。
化生身者。
一時生。
一時滅。
如人入水。
一時沒一時出。
出已還沒不複現。
如是化生身。
一時生一時滅。
或曰。
化生身者多有造色少四大。
多四大故終時可見。
或曰。
化生身者多根少非根。
多非根故終時可見。
化生者少發毛爪齒骨。
以是故化生身終時身不可見。
問曰。
若化生身終時不可見者。
彼契經雲何通。
化生金翅鳥搏撮化生龍而食。
若化生不現者。
雲何以彼為食。
答曰。
意欲食故取之。
但不除饑渴。
或曰。
化身妙軟入腹即當食。
如油如酥入腹當食。
如是化身妙軟入腹即當食。
或曰。
一時吞是故當食。
或曰。
彼金翅鳥有方便意。
先吞其尾然後至頭。
命未斷時以當食。
是故化身當食。
問曰。
若化身終時不現者。
彼餘契經雲何通。
彼地獄卒取彼罪人。
從腳剝皮至頸。
從頸至足。
雲何可見。
答曰。
著身故可見。
離身不可見。
如重雲電光。
出則見沒則不見。
如是著身故可見。
離身不可見。
問曰。
天上鳥是卵生耶。
為化生耶。
若卵生者應終時身見。
諸天見已何得不起憎惡心耶。
諸天有六種樂。
謂眼見色盡見可樂不見非樂。
喜非不喜。
念非不念。
善色非不善色。
快色非不快色。
妙非不妙。
如是至意作此論已。
有一說者。
天上鳥卵生。
問曰。
若卵生者應終時身可見。
諸天見已何得不起憎惡心耶。
答曰。
天上鳥終時可見。
但風吹去速。
如是說者。
天上鳥化生。
廣說四生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十四
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是謂濕生。
問曰。
化生雲何。
答曰。
謂衆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節。
一時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此雲何。
答曰。
一切地獄一切餓鬼一切中陰一切天。
或龍或金翅鳥或人。
如是比衆生成就一切根具足身支節。
一時生等生起等起成轉成有。
是謂化生。
問曰。
四生有何性。
答曰。
四陰五陰性。
欲色界五陰性。
無色界四陰性。
是謂四生性。
已種相身已有自然。
說性已當說行。
何以故說生。
生有何義。
答曰。
衆生已生扼故名為生。
問曰。
若衆生已生扼故名為生者。
界趣亦扼衆生。
何以故不說生耶。
答曰。
謂唯有衆生扼及一切衆生扼。
謂界者雖一切衆生扼。
但非衆生數。
亦扼趣者。
雖衆生扼但非一切衆生扼。
離中陰故。
此生唯衆生扼及一切衆生扼。
是故說四生。
問曰。
四生界有幾生。
答曰。
欲界一切四生可得。
色無色界唯一切化生。
問曰。
此四生趣有幾生。
答曰。
地獄餓鬼天唯一化生。
更有說者。
餓鬼胎生可得。
如彼餓鬼女。
向尊者目揵連。
說偈。
晝有二五子 夜間亦二五 尋生我已食 我意猶不飽 畜生及人一切四生可得。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卵生。
答曰。
如所說閻浮利地多有商人。
入海采寶得二鹄鳥。
形色極妙随意所化。
失一一在。
謂在者與共遊戲覆卧一室。
彼合會時遂漸生二卵。
卵後漸熟便生二童子。
極妙端正。
後大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果。
一名尊者耆屍披羅。
二名尊者複缽屍披羅。
聞久作南山寺主。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濕生。
答曰。
如所說有頂生王尊者遮羅尊者優波遮羅利女。
問曰。
雲何知人中有化生。
答曰。
劫初人是也。
說曰。
一切從四生生盡得聖法。
聖人已得聖法者。
不複卵生濕生。
問曰。
何以故聖人已得聖法不複卵生濕生。
答曰。
卵生濕生畜生趣所攝。
聖人者已離畜生趣。
或曰。
此二生多有愚。
聖人者已得觀。
或曰。
卵生濕生者逼迮。
聖人者意廣。
或曰。
卵生濕生無可恃怙。
聖人者成就恃怙法。
若披梨女有恃怙者。
不應有輕易女彼極下賤。
檀提梵志無喻女無敢輕易者。
以有主故。
或曰。
聖人者濕生卵生二生。
若卵從母胎出啄卵出。
以此事故鳥名二生。
如沙門及梵志。
名為二生。
從母胎生出家學道。
尊者瞿沙說曰。
何以故聖人已得聖法不複卵生濕生。
答曰。
如父趣向子亦爾。
問曰。
雲何如父趣向子亦爾。
答曰。
如已成菩薩不卵生濕生。
如是聖人已得聖法。
不卵生濕生。
是故說如父趣向子亦爾。
是謂聖人已得聖法不卵生濕生。
問曰。
四生何生最廣。
有一說者。
卵生最廣。
說者外國四海邊山腹岩腹平澤卵滿其中。
驢騾駱駝象馬豬羊水牛野鹿盡蹈破之。
如是卵生最廣。
更有說者。
胎生最廣。
說者一魚一蝦蟆生子。
滿七稻田七河。
如是胎生最廣。
更有說者。
濕生最廣。
說者如夏月時鹵土灰牛屎肉及諸濕處積聚。
從欲界至梵天。
須臾一時頃蟲滿其中。
如是濕生最廣。
如是說者化生最廣。
何以故。
謂化生盡攝三趣。
二趣少所入。
盡三趣者。
地獄餓鬼天。
二趣少所入者。
畜生及人。
複次欲色界一切衆生皆生中陰。
中陰者是生生他。
以是故化生最廣。
問曰。
四生何生最妙。
答曰。
化生最妙。
問曰。
若化生最妙者。
何以故佛世尊不從化生。
答曰。
不等和合故。
謂有化人時爾時無佛。
謂有佛時爾時無化生人。
是謂不等和合故佛世尊不化生。
或曰。
化生身無力故。
不勝十力四無所畏。
或曰。
化身柔軟不勝無上正真道。
或曰。
此一向極愛念與親相續。
菩薩恒一向極愛修善。
以是故胎生不化生。
或曰。
菩薩長夜作行求尊父母。
父母亦長夜作行求孝順子。
若菩薩從化生者。
則誓願行無果無報。
以是故菩薩胎生不化生。
或曰。
說法受故。
若世尊從化生已。
詣聚論所呵責者。
彼比丘當作念。
此人無父母無兄弟姊妹及諸親族。
但來呵責我等。
如閻浮利地最豪貴家親族衆多。
迦維羅衛最為人中。
世尊生彼。
如口含唾不樂久停。
出家學道住一林中歎譽一林。
以是故說法時多有受化。
是謂說法受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斷诽謗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如世尊在大衆中。
一切人無不見者。
從兜術天終降生母胎。
十月已滿在林毗園生。
即行七步。
二龍浴身二十九出家。
三十五得道。
六年苦行已。
食二女乳糜。
降魔官屬成無上道。
猶有異學來诽謗者。
過百劫已。
于大海中生一幻士食一切施。
何況世尊化生者。
異學豈不增诽謗耶。
是謂斷诽謗故世尊胎生不化生。
或曰。
饒益他故。
世尊胎生不化生。
若世尊化生者。
般涅槃時不見身舍利。
若不見者。
如今般涅槃滅千載。
舍利如芥子。
百千衆生皆悉供養恭敬。
供養恭敬已。
願求佛辟支佛聲聞道。
豪貴家天上人中形貌端正無有雙比。
乃至入無餘涅槃界。
若世尊化生者。
爾所功德盡斷滅不現。
以是故佛世尊胎生不化生。
問曰。
何以故化生終時身不可見。
答曰。
化生身者。
一時生。
一時滅。
如人入水。
一時沒一時出。
出已還沒不複現。
如是化生身。
一時生一時滅。
或曰。
化生身者多有造色少四大。
多四大故終時可見。
或曰。
化生身者多根少非根。
多非根故終時可見。
化生者少發毛爪齒骨。
以是故化生身終時身不可見。
問曰。
若化生身終時不可見者。
彼契經雲何通。
化生金翅鳥搏撮化生龍而食。
若化生不現者。
雲何以彼為食。
答曰。
意欲食故取之。
但不除饑渴。
或曰。
化身妙軟入腹即當食。
如油如酥入腹當食。
如是化身妙軟入腹即當食。
或曰。
一時吞是故當食。
或曰。
彼金翅鳥有方便意。
先吞其尾然後至頭。
命未斷時以當食。
是故化身當食。
問曰。
若化身終時不現者。
彼餘契經雲何通。
彼地獄卒取彼罪人。
從腳剝皮至頸。
從頸至足。
雲何可見。
答曰。
著身故可見。
離身不可見。
如重雲電光。
出則見沒則不見。
如是著身故可見。
離身不可見。
問曰。
天上鳥是卵生耶。
為化生耶。
若卵生者應終時身見。
諸天見已何得不起憎惡心耶。
諸天有六種樂。
謂眼見色盡見可樂不見非樂。
喜非不喜。
念非不念。
善色非不善色。
快色非不快色。
妙非不妙。
如是至意作此論已。
有一說者。
天上鳥卵生。
問曰。
若卵生者應終時身可見。
諸天見已何得不起憎惡心耶。
答曰。
天上鳥終時可見。
但風吹去速。
如是說者。
天上鳥化生。
廣說四生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