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清真寺海川會篩海 僧道俗三次比神功

關燈
子留下一手什麼功夫呢?”老和尚憋了半天,發現了院裡有好多小牛,便說道:“把這小牛拉出一頭來。

    ”工夫不大,把一頭小牛牽到老方丈眼前,寶鏡禅師對樸成說:“老員外爺,您瞧見沒有,令郎沒事兒的時候,讓他托住小牛的肚子,沒事就托牛,這牛不但不能殺,而且要好麸子好料喂養,精心照顧。

    總用這頭牛,不能換,以托起為止。

    您記住了嗎?這是一手功夫。

    ”“謝謝大師傅,沒事讓他托牛。

    ”“對啦。

    ”“您再給他留下一手。

    ”老和尚心想:這真為難呀,留下什麼呢?一邊走一邊琢磨,一直走到門口了,老員外問:“老師傅,您不再給留手功夫嗎?”老和尚心有所思,就說:“老員外,您這不有十六棵樹嗎?”“不錯。

    ”“您告訴鹿兒,要是托牛托累了就讓他用左右胳膊打這些樹,左右腿踢這些樹。

    但是,這十六棵樹要讓人看好喽,不能損壞,專讓您的少爺練功用。

    ”“您說的這些,我都能辦到。

    ”這樣,老和尚回去了,依然教把式場,到時老員外爺樸成按時送銀子來,這些銀子不但夠吃、夠喝,還有了富餘。

     三年的光景,青雲寺果然發了财。

    僧衆們的僧袍,單、夾、皮、棉一年四季穿戴之物,每人都做了好幾身。

    吃齋的時候全都是大饅頭、大米飯。

    大家夥兒十分感謝寶鏡長老。

    這一天,吃完了早齋以後,長老坐在禅堂裡休息。

     門頭僧“噔噔噔”地跑進來道:“彌陀佛!老人家,樸家莊的樸老員外帶着他的兒子來了。

    ”老和尚一哆嗦:壞啦,又給我送來啦!我怎麼能再支他個三五年的,我的廟起碼夠吃、夠喝了,我就推了。

    “彌陀佛,有請1時間不大,老員外帶着兒子樸鹿進來了,老和尚一看,樸鹿晃晃蕩蕩跟半截黑塔一樣,又粗又壯,兩隻大眼睛真有神兒。

    這樸鹿怎麼不發呆了?老員外趕緊跟老方丈彼此見禮。

    又對樸鹿說:“鹿兒呀,給師傅行禮吧。

    ”“恩師在上,弟子樸鹿參拜。

    ”會說話了。

    嘿!寶鏡禅師很高興。

    忙說道:“彌陀佛,起來!起來!您爺兒倆今兒個怎麼這麼閑在呀?”“高僧呀,我謝謝您啦,您給我們孩子留下的這兩手練出來了。

    ”“噢,您說說。

    ”“鹿兒把這頭小牛犢子托了三年了。

    一天到晚好麸子好料喂着牛兒,你猜這牛有多大分量了? 都五百多斤了。

    但是樸鹿從小就托這小牛呀,沒事就托它。

    這五百多斤的牛托起來,胳膊都不顯累。

    一托就托半天呢!再說這孩子的胳膊也有勁兒了,天天打這十六棵門槐,一胳膊打下去,這槐樹‘嘩嘩’地山響,腳踹也是一樣。

    高僧呀,他越來越聰明了,現在,不但胳膊、腿腳靈便了,而且腦子也靈活了。

    您說這是怎麼回事呢?“寶鏡和尚有些含混搪塞地說:”老員外,這個……這是您家門有德呀,練出功來了。

    “其實,老和尚心裡明白,拿胳膊打這槐樹,隻不過是操練操練筋骨,操練操練皮膚,長進是長進,但主要的功夫是在托牛上,他托牛的時候得用力,牛随着日月增長,力量随着日月增加,他一用力,内五髒全得用力,慢慢地他的腦子開化了。

    三年了,這是該着的事。

    ”老員外,您把令郎放在我這裡吧!他現在行啦。

    “”您說三年後給您送來,孩子還真成了,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老和尚一想:嘿!這青雲寺真是青雲直上了。

     老員外給了五萬兩銀子,擴大了把式場,重新修建了青雲寺。

    老和尚在這兒辛苦教樸鹿,有這三年的打樹之力,三年托牛之功,教給樸鹿渾身橫練,骨硬如鋼,一口真氣能抗刀槍。

    老和尚教給他一條镔鐵虎尾三節棍,棍沉力猛。

    眨眼間一晃就将近十年,樸鹿都二十好幾了,他身體高大,能耐也真好了。

    樸鹿還有一樣本事,能竄能蹦,這可不簡單,比傻小子于恒都棒。

    寶鏡和尚給他起了個外号,叫生鐵牛樸鹿。

    這青雲寺讓樸老員外給布施得也了不起了,置了很多的廟産,再加上僧衆們多少也能幹點兒活,勞動勞動,就是沒有香火收入,也有飯吃,老和尚總算有了功勞,青雲寺很不錯。

     這次尚道明、何道源來了,師兄弟見了面,老和尚才把青雲寺的事情說了。

    和尚傳話,“來呀,把樸鹿叫來。

    ”時間不大,樸鹿一挑簾進來了:“師父。

    ”“哎,見你兩位師伯。

    ”接着又對尚道明哥兒倆說:“這就是你侄子樸鹿,我給他起的外号叫‘生鐵牛’。

    ”“師伯,侄男樸鹿拜見。

    ”兩位仙長一瞧,可不是這孩子會說話了。

    “侄兒免禮。

    ”“多謝師伯。

    ”問了問孩子功夫,嘿!對答如流,一點兒都不傻,太好了。

     師兄弟幾個說話說長了,才把老劍客爺張鴻鈞到北京的事情說出來了。

     寶鏡禅師也說:“西河沿東光裕镖局,金弓小二郎李國良也給我下了張請帖,約我參加明年三月三的亮镖會。

    要不這麼辦,咱們去一趟。

    ”老仙長尚道明點頭道:“我給你教出一個師侄來,鎮八方紫面昆侖俠叫童林。

    ”寶鏡很高興:“我早就聽說了,我琢磨着是你們倆教出的弟子,這個孩子可給咱門戶露大臉了。

    頭下南七省請國寶,北高峰獻藝,賀号鎮八方紫面昆侖俠,咱們上他家住着去。

    ”尚、何二仙長點頭:“太好了。

    可樸鹿賢侄呢?”寶鏡和尚說:“可以告訴他父母,就說跟着師父上北京。

    ”老哥兒三個商量妥當,安頓好了,爺兒四個從青雲山起身進北京。

     路途很近,時辰不久就到了北京城。

    跟人一打聽安定門裡富貴巷雍親王府,爺四個便進了阿斯門,來到府門這兒。

    再一打聽教師爺的家,這樣爺四個才來到海川家中。

    “叭、叭、叭”一叫門,底下人把門打開了問:“您找誰?”“童林在家嗎?”“您候着埃”時間不大,劉俊出來了:“喲,師祖1趴在地下磕頭。

    孩子們都過來行禮。

    “我師父不在家,今兒一早到牛街清真寺去了,是丁大爸派鐵三爸把我師父請去的。

    ”老哥兒仨想:住在童林家不太方便,人家裡有女眷,童林到清真寺,咱們跟篩海爺也不錯,怎麼不上清真寺去呀?哥兒仨商量已定,劉俊要陪同前去,三位老人不許,便從海川家出來,帶着樸鹿直奔清真寺。

     來到清真寺順着角門往裡來,正聽見老篩海爺喊:“什麼八卦盤龍綿絲掌呀,你這是彈腿1老篩海爺意思是說,你這是從彈腿裡運劃出來的。

    這後幾個字兒還沒說出來,這哥兒倆念佛了,氣得寶鏡也念佛,海川也在發愣。

     海川暗自思忖:敢情是彈腿,師父呀,這怎麼能讓我興一家武術呢?老篩海爺一瞧,壞了!我這裡說人家徒弟,師父來了。

    老哥兒仨過來跟老篩海爺彼此見禮,寒暄了幾句。

    鼓上飛仙丁瑞龍等衆人都過來,跟兩位仙長和高僧行禮。

    最後海川過來給師父行禮。

    這時,老篩海爺金元往裡讓:“咱們屋裡說話去吧。

    ”尚道爺一擺手:“老篩海爺,您讓我徒弟在台上練功,又說海川練的這是彈腿,他練的哪一招是彈腿?”“啊,尚道爺,我這是跟他鬧着玩。

    ” “不能鬧着玩,因為海川的功夫正在上進之期,我讓他另立門戶發揚光大,您說他這是彈腿,這不是當頭給他一棒嗎?因為練彈腿,還練得過您清真貴教去嗎?那是貴教的拿手功夫!您不給我指出哪招是彈腿來不行。

    ”“這個……,道爺,我這是跟海川放個大話,鬧着玩哪!他的功夫根本不是彈腿呀1“既然不是,您老篩海爺為什麼說呀?說出來多大影響,因為您是武林的老前輩呀。

    ”尚道爺、何道爺、寶鏡禅師哥兒仨一起對付老篩海爺。

    老篩海爺急中生智道:“哎,這麼辦吧,我這兒有幾樣小玩意,我練出來了,您練出來了,童林就不是彈腿。

    我練上來了,你們哥兒仨練不上來,那麼童林練的就是彈腿。

    ”就叫寒拘着火了,雖說寶鏡禅師是出家人,但也沉不住氣呀。

    “彌陀佛,老篩海爺,你這可不對。

    你是要憑功夫把我兄弟三個給撅了!好啦,你拿出什麼樣的功夫來?我們開開眼。

    ”“咱們大家全上月台吧1 海川下來,這老哥兒四個上了月台。

    “瑞龍,給我預備桌子。

    ”好像老篩海爺經常練這手功夫。

    時間不大,硬木的八仙桌放在月台的正中,桌面的正中間放着一個大海碗,拿過一個水壺來盛上了水,倒得滿滿的,說真的,微微地一動就灑。

    得了,大家夥兒全下去了,老篩海爺一伸右手攥住這桌子一條腿的底部,左手一捋胡子,說了一聲:“起1一隻手就平着把這八仙桌給端起來了。

    海川點了點頭,心說:就這一手,一般的人就辦不到。

    就看老篩海爺右手端起八仙桌,那碗裡的水紋絲不動,他一口氣在月台上跑了三圈,離開這哥兒仨可遠了。

    隻聽老篩海爺大喊一聲:“接着。

    ”右胳膊微然一震,“唰1這八仙桌從手裡飛出去就奔寶鏡了。

    寶鏡禅師拿四個指頭一沾桌腿一斂神,“唰”地這麼一轉身,順着寶鏡禅師的左腕子也跟着出去了,老篩海爺接着了,轉了一圈,“唰”又奔了尚道爺了。

    尚道爺四個手指一沾桌腿,卸了力,平端着之後,“唰”又奔老篩海爺了。

    老篩海爺轉了一圈,“唰”又奔何道爺來了,何道源轉了一圈,也奔老篩海爺了。

    老篩海爺一個人逗他們僧、道哥兒仨,後來覺着不大合适,就自己端着這桌子腿練開了。

     這功夫可就不小了,把爺兒幾個都看直了眼。

    伍金堂、鐵三爸沒看過這驚魂動魄的功夫呀!連海川都點了點頭,心想:看來練到老學到老呀!人家四位成名的劍客,那功夫才算到家呀,自己還得好好地練埃海川一邊想一邊看,這桌子飛也似地兜起風來,真是技藝純熟運用自如。

    最後,老篩海爺把桌子接住,大家夥兒過來一瞧,這碗水,沒灑一點兒。

     伍金堂把這碗水端走了,拿塊抹布來重新把桌子抹幹淨了。

    “三位過來,這頭一手轉桌子,三位就算練上來了。

    再看看,我這第二手。

    ”尚道爺、何道爺一想,完了就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