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清真寺海川會篩海 僧道俗三次比神功
關燈
小
中
大
師也要啟程前往。
主要的是你們兩個人必須到北京城,設法阻擋他們,萬不得已為師也要出馬,不能讓他們得了逞,你們倆聽明白了嗎?”“師父,我們聽明白了!隻是我們倆連寶劍也沒有。
”張鴻鈞劍客也知道這兩個徒弟太窮,便來到裡間屋,拿出雌雄寶劍兩口,純鋼打制。
說道:“你們兩人拿着吧。
不過時間還早哪,到了時候你們再去,最好不要往外聲張,以免打草驚蛇。
”尚道爺、何道爺謹遵師命,由打江西信州龍虎山玄天觀出來。
哥兒倆想,時間還長呢,尚道爺說:“咱們可以到遼東訪訪朋友。
”這樣老哥兒倆曉行夜宿,非止一日來到昌黎縣内。
昌黎縣有一片大山叫青雲山,青雲山有一座大廟,叫青雲寺,青雲寺的老和尚跟這哥兒倆不錯。
他們來到青雲山的山腳下,順着山道上來。
山勢雖然不高,但綿延不斷,起伏有序,層巒疊翠,十分青郁。
等來到青雲寺一看,這座大寺廟修在山頭,鷹不落的長牆,虎皮石的下基,前後共七八層殿堂帶塔院。
來到角門這裡,輕輕一叫門,一個門頭僧把門開開了,問道:“彌陀佛,二位道長找誰呀?”“我們打聽打聽,你們老方丈智覺禅師在不在廟内?” “彌陀佛,我們老方丈智覺禅師早就圓寂了。
”“噢!幾年不見,智覺禅師已經圓寂了。
那麼現在的方丈呢?”“現在的方丈,是從陝西關帝廟請來的,人稱青雲長老、寶鏡高僧。
”哥兒倆一聽心裡痛快:原來師弟在這廟裡,師弟比智覺更近了。
尚道爺忙對小僧說道:“寶鏡高僧既你們這兒的方丈,請告訴他,就說他師哥來啦,我叫尚道明,他叫何道源。
”“您候一候。
”小和尚撒腿奔裡跑,時間不大,裡邊笑着出來一個人:“噢,哈,哈,師兄啊,哪陣香風把你們倆給吹到了青雲山的敝寺呀?彌陀佛,小弟問訊啦。
”尚道爺、何道爺單掌打稽:“師弟,别來無恙呀?”見完禮,和尚寶鏡把他倆請到禅堂。
坐下以後,獻上茶來,兩位老仙長先把自己的來意說了:“我們要去遼東訪友,沒想到路過青雲山,想起智覺禅師來了。
有些年不見,我們哥兒倆到這兒來看看,沒想到他已經圓寂了,後來打聽你在這兒啦。
”“可不是嗎,什麼事都有個巧勁兒。
”青雲長老寶鏡也把自己的事提了。
青雲長老寶鏡禅師原在井陉大道娘子關核桃園的白馬關帝廟,後來把這廟給了徒弟水底金禅碧霞僧,老和尚就退到陝西長安城關帝廟,打這兒之後,老和尚算是隐了。
寶鏡禅師兄弟四個,大師兄就是鐵善寺的水晶長老亞然和尚,二師兄在四川天海莊天海寺,叫天海佛霞公長老鬥瑞,青雲長老行四,他的三師兄是太原府西風寺西風長老秋禅。
這師兄弟四個,全都是皈依三寶,禀教沙門,得道的高僧。
他們四位的老師就是四大名劍的二爺——山西太原府壽陽縣姜家屯的老和尚碧目金睛佛姜達姜本初。
姜老劍客爺和三爺張鴻鈞是師兄弟。
下一輩水晶長老亞然和尚跟尚道爺、何道爺、莊道爺、谷道爺他們又是叔伯師兄弟。
時間一長,青雲長老寶鏡禅師也準備到遼東去訪訪朋友。
這樣,老和尚把陝西關帝廟安置安置,帶着自己的亮銀方便鏟、衣缽戒牒三寶,可就奔遼東來了。
路過青雲山,老和尚到青雲寺來挂單,沒想到寺裡的老方丈智覺禅師圓寂了,寶鏡和尚也得跟着念經呀。
等修起塔來,事情辦完了,所有的僧衆恭請青雲長老寶鏡禅師:“您别走了,您在這兒給我們當方丈得了。
您老人家會武藝,您是道高德重的高僧,智覺禅師在這兒哪方面都不錯,就是有一樣,廟裡的香火不盛,咱們吃喝都費勁。
您老人家當了方丈以後,無論如何要扭轉這種局面。
”青雲長老寶鏡禅師說:“好吧,既然你們大家夥兒樂意,我就把首座接過來。
”老和尚寶鏡接過首座方丈之後,參拜了佛像,參拜了廟宇。
老和尚琢磨,這廟裡前後有一百名僧衆,哎呀,怎麼能讓他們吃好喝好?這個廟香火不盛,施舍的不多,怎麼能扭虧為盈呢? 後來老和尚想了個主想,對和尚們說:“咱們能不能在青雲寺成立個把式場,多招點兒學生,多進點兒束脩銀子,不也等于進香錢了嗎?”僧衆們聽完一想,也對。
就說:“老方丈,您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
”“好,咱們再投點兒資。
”結果呢,把後門開開了,準備了五間房,打好了場地,買了龍頭鳳尾的兵器架子,老方丈戳起大杆子來,在這兒可就教上徒弟了。
這樣一來,可就好多了,因為徒弟盡是有錢的。
教了一年多,廟裡頭多少富裕點兒了。
這天,吃完早飯以後,門頭僧進來禀報,說咱們昌黎縣的大财主樸家莊的樸成樸老員外拜見您來了,正在山門外恭候。
“彌陀佛,有請1老和尚寶鏡知道樸成樸老員外是昌黎縣的首戶大财主,他想:我要能把這樸老員外吃上的話,這廟裡的一百多人吃飯就不發愁了。
他到這兒來幹什麼呢?時間不大,把樸老員外請到禅堂。
老員外抱拳拱手道:“高僧啊,小老兒給高僧行禮。
”“彌陀佛,老施主,貧僧不敢當,請坐,老員外,您到敝寺來一定有事吧?”“我剛剛聽說,大師傅您在這戳了大杆子,教了把式常廟裡的僧衆多,入不敷出,香火不太盛。
這麼着……哈,哈,小老兒布施幾個錢。
” 說話把緣簿拿過來,馬上就寫上了:“布施紋銀一千兩。
”老和尚一想:怎麼一見面就給一千兩銀子?這樸者員外要幹什麼?便探問道:“老員外,您到底有什麼事呀?”“嗨,我二老夫妻,家資萬貫,花錢是不發愁,可就是生下一個傻傻呵阿的兒子來,這孩子胳膊腿上下一般粗,蹲都蹲不下。
我打算請老師傅教教我這孩子。
如果方丈能教孩子一點武藝,将來把身子骨練壯喽,我還多多的布施。
”“噢,您把令郎帶來了嗎?”“我帶來了。
”“好,好,您把您的少爺帶進來,讓我看看。
”時間不大,老員外派幾個人把兒子給帶進來了。
“爹,爹爹。
”其實這孩子不是傻,說話嗲聲嗲氣的,才八歲呀。
這孩子比一般人可高得多,就是胳膊腿一樣粗,上下跟一個大木桶似的。
樸成對兒子說:“你過來,給高僧行禮。
”“高僧,鹿兒給您行禮啦。
”“這孩子我給起的小名叫鹿兒。
”和尚一瞧确實不好教,但是人家布施了一千兩銀子,我這廟裡又挺窮的,怎麼着我也得留下呀。
寶鏡和尚便說:“老施主呀,您把令郎放在我這裡,您隻管放心,我不會虐待他。
我好好地給您教一教。
”“噢,好,好,我謝謝您哪,我孩子在這兒打攪您,得吃得喝。
”說着,又奉上二百兩銀子道:“這是我孩子在這裡的夥食費用,該吃什麼吃什麼,他用錢我單拿,您看好嗎?”“噢!好,好。
”老和尚心說:初次見面就一千二百兩,這财神爺我不能得罪,怎麼着我也得給他教教。
老員外拜了佛祖告辭走了。
吃完飯以後,老和尚把樸鹿兒叫來道:“鹿兒,我教給你一個架,你蹲蹲試試。
”寶鏡和尚教給樸鹿兒騎馬蹲裆式,就是右左手拐着伸出來,跟要敬禮一樣。
這右手是個掌,左胳膊伸平了,手是個鈎子,一隻掌,一隻鈎子,兩隻腳尖往裡兜着一點兒,腿要伸開,和肩一樣寬,然後往下腆胸疊肚,從屁股一直到膝蓋蹲平了,這樣才成哪。
這是練武術最基本最基本的功夫,但是樸鹿辦不到,擺好了往下一蹲,“咕唧”,來了個屁股蹲兒。
怎麼回事? 他的腿彎不了彎兒。
“彌陀佛,起來,起來,不用怕,再來,再來。
”樸鹿站起來往下又一蹲,“咕唧”把地砸一個坑兒。
他蹲一次來個屁股蹲兒,蹲一次來個屁股蹲兒。
老和尚這一瞧,就說:“不行,吃飯去吧。
”吃完飯後,稍微地休息休息,再練。
一連三天,老和尚心說:老員外爺,您給我多少錢,這筆錢我要掙不上了,因為這個孩子實在是太笨,他的胳膊、腿不能回彎兒,這多麻煩呀!寶鏡和尚就對樸鹿說,“孩子啊,這功夫你練不了哇1“師父,我也知道,我練不了,您說有什麼法子呢?”“這樣吧!我把你送回家去吧。
”說好了以後,老和尚帶着樸鹿來到樸家莊樸老員外的家門口。
樸老員外家是大财主,有的是牛和羊,一欄一欄的牲畜十分興旺,門口外一拉溜兒有十六棵龍爪槐樹,一邊八棵。
老和尚帶着樸鹿來到門口,家裡人可就瞧見了。
膽子大點的一位家人問道:“大師傅,您可真有能耐,我們少爺剛出去三天就給教出來啦?這回他能拉屎了嗎?會蹲了嗎?”老和尚心說:剛三天就教出來了?照樣還是不行。
寶鏡和尚對家人說:“把老員外請出來吧。
”“您候着。
”家人轉身奔裡走,時間不大,老員外樸成從裡頭出來了,驚訝地問:“您把我孩子教出來了?”“有什麼話咱們裡邊說去。
” 一直來到客廳坐下,家人獻茶後老員外爺問:“您看我這孩子怎麼樣?”人家老員外爺給錢了,咱也不好推辭呀!老和尚不能說不行。
隻好推卸地說:“這個,老施主呀,令郎不是不能學。
隻是現在不能學,他的腦子還沒開化,在家裡再呆三年以後,腦子再開化開化,然後給我送回去,自然一學就成了,現在還不行。
”其實,老和尚就是想推辭推辭,暫時不成,您先給我們布施些銀子。
過三年以後再說,這是個借口話,推辭話。
但是老員外爺當成真的了:“大師傅,我謝謝您了。
您雖把我孩子送回家,還是每月的布施我照付。
不過都一樣,您應給我孩子留下一手工夫,讓他在家裡練着,您看怎麼樣?“ 寶鏡和尚道:“好吧!等貧僧走的時候,我看練什麼合适,再教他一遍。
” 老員外爺樸成吩咐準備齋飯,讓老劍客青雲長老寶鏡禅師吃了飯,然後告辭。
樸老員外帶着幾個人往外送,一邊走一邊急着問:“您看,給我孩
主要的是你們兩個人必須到北京城,設法阻擋他們,萬不得已為師也要出馬,不能讓他們得了逞,你們倆聽明白了嗎?”“師父,我們聽明白了!隻是我們倆連寶劍也沒有。
”張鴻鈞劍客也知道這兩個徒弟太窮,便來到裡間屋,拿出雌雄寶劍兩口,純鋼打制。
說道:“你們兩人拿着吧。
不過時間還早哪,到了時候你們再去,最好不要往外聲張,以免打草驚蛇。
”尚道爺、何道爺謹遵師命,由打江西信州龍虎山玄天觀出來。
哥兒倆想,時間還長呢,尚道爺說:“咱們可以到遼東訪訪朋友。
”這樣老哥兒倆曉行夜宿,非止一日來到昌黎縣内。
昌黎縣有一片大山叫青雲山,青雲山有一座大廟,叫青雲寺,青雲寺的老和尚跟這哥兒倆不錯。
他們來到青雲山的山腳下,順着山道上來。
山勢雖然不高,但綿延不斷,起伏有序,層巒疊翠,十分青郁。
等來到青雲寺一看,這座大寺廟修在山頭,鷹不落的長牆,虎皮石的下基,前後共七八層殿堂帶塔院。
來到角門這裡,輕輕一叫門,一個門頭僧把門開開了,問道:“彌陀佛,二位道長找誰呀?”“我們打聽打聽,你們老方丈智覺禅師在不在廟内?” “彌陀佛,我們老方丈智覺禅師早就圓寂了。
”“噢!幾年不見,智覺禅師已經圓寂了。
那麼現在的方丈呢?”“現在的方丈,是從陝西關帝廟請來的,人稱青雲長老、寶鏡高僧。
”哥兒倆一聽心裡痛快:原來師弟在這廟裡,師弟比智覺更近了。
尚道爺忙對小僧說道:“寶鏡高僧既你們這兒的方丈,請告訴他,就說他師哥來啦,我叫尚道明,他叫何道源。
”“您候一候。
”小和尚撒腿奔裡跑,時間不大,裡邊笑着出來一個人:“噢,哈,哈,師兄啊,哪陣香風把你們倆給吹到了青雲山的敝寺呀?彌陀佛,小弟問訊啦。
”尚道爺、何道爺單掌打稽:“師弟,别來無恙呀?”見完禮,和尚寶鏡把他倆請到禅堂。
坐下以後,獻上茶來,兩位老仙長先把自己的來意說了:“我們要去遼東訪友,沒想到路過青雲山,想起智覺禅師來了。
有些年不見,我們哥兒倆到這兒來看看,沒想到他已經圓寂了,後來打聽你在這兒啦。
”“可不是嗎,什麼事都有個巧勁兒。
”青雲長老寶鏡也把自己的事提了。
青雲長老寶鏡禅師原在井陉大道娘子關核桃園的白馬關帝廟,後來把這廟給了徒弟水底金禅碧霞僧,老和尚就退到陝西長安城關帝廟,打這兒之後,老和尚算是隐了。
寶鏡禅師兄弟四個,大師兄就是鐵善寺的水晶長老亞然和尚,二師兄在四川天海莊天海寺,叫天海佛霞公長老鬥瑞,青雲長老行四,他的三師兄是太原府西風寺西風長老秋禅。
這師兄弟四個,全都是皈依三寶,禀教沙門,得道的高僧。
他們四位的老師就是四大名劍的二爺——山西太原府壽陽縣姜家屯的老和尚碧目金睛佛姜達姜本初。
姜老劍客爺和三爺張鴻鈞是師兄弟。
下一輩水晶長老亞然和尚跟尚道爺、何道爺、莊道爺、谷道爺他們又是叔伯師兄弟。
時間一長,青雲長老寶鏡禅師也準備到遼東去訪訪朋友。
這樣,老和尚把陝西關帝廟安置安置,帶着自己的亮銀方便鏟、衣缽戒牒三寶,可就奔遼東來了。
路過青雲山,老和尚到青雲寺來挂單,沒想到寺裡的老方丈智覺禅師圓寂了,寶鏡和尚也得跟着念經呀。
等修起塔來,事情辦完了,所有的僧衆恭請青雲長老寶鏡禅師:“您别走了,您在這兒給我們當方丈得了。
您老人家會武藝,您是道高德重的高僧,智覺禅師在這兒哪方面都不錯,就是有一樣,廟裡的香火不盛,咱們吃喝都費勁。
您老人家當了方丈以後,無論如何要扭轉這種局面。
”青雲長老寶鏡禅師說:“好吧,既然你們大家夥兒樂意,我就把首座接過來。
”老和尚寶鏡接過首座方丈之後,參拜了佛像,參拜了廟宇。
老和尚琢磨,這廟裡前後有一百名僧衆,哎呀,怎麼能讓他們吃好喝好?這個廟香火不盛,施舍的不多,怎麼能扭虧為盈呢? 後來老和尚想了個主想,對和尚們說:“咱們能不能在青雲寺成立個把式場,多招點兒學生,多進點兒束脩銀子,不也等于進香錢了嗎?”僧衆們聽完一想,也對。
就說:“老方丈,您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
”“好,咱們再投點兒資。
”結果呢,把後門開開了,準備了五間房,打好了場地,買了龍頭鳳尾的兵器架子,老方丈戳起大杆子來,在這兒可就教上徒弟了。
這樣一來,可就好多了,因為徒弟盡是有錢的。
教了一年多,廟裡頭多少富裕點兒了。
這天,吃完早飯以後,門頭僧進來禀報,說咱們昌黎縣的大财主樸家莊的樸成樸老員外拜見您來了,正在山門外恭候。
“彌陀佛,有請1老和尚寶鏡知道樸成樸老員外是昌黎縣的首戶大财主,他想:我要能把這樸老員外吃上的話,這廟裡的一百多人吃飯就不發愁了。
他到這兒來幹什麼呢?時間不大,把樸老員外請到禅堂。
老員外抱拳拱手道:“高僧啊,小老兒給高僧行禮。
”“彌陀佛,老施主,貧僧不敢當,請坐,老員外,您到敝寺來一定有事吧?”“我剛剛聽說,大師傅您在這戳了大杆子,教了把式常廟裡的僧衆多,入不敷出,香火不太盛。
這麼着……哈,哈,小老兒布施幾個錢。
” 說話把緣簿拿過來,馬上就寫上了:“布施紋銀一千兩。
”老和尚一想:怎麼一見面就給一千兩銀子?這樸者員外要幹什麼?便探問道:“老員外,您到底有什麼事呀?”“嗨,我二老夫妻,家資萬貫,花錢是不發愁,可就是生下一個傻傻呵阿的兒子來,這孩子胳膊腿上下一般粗,蹲都蹲不下。
我打算請老師傅教教我這孩子。
如果方丈能教孩子一點武藝,将來把身子骨練壯喽,我還多多的布施。
”“噢,您把令郎帶來了嗎?”“我帶來了。
”“好,好,您把您的少爺帶進來,讓我看看。
”時間不大,老員外派幾個人把兒子給帶進來了。
“爹,爹爹。
”其實這孩子不是傻,說話嗲聲嗲氣的,才八歲呀。
這孩子比一般人可高得多,就是胳膊腿一樣粗,上下跟一個大木桶似的。
樸成對兒子說:“你過來,給高僧行禮。
”“高僧,鹿兒給您行禮啦。
”“這孩子我給起的小名叫鹿兒。
”和尚一瞧确實不好教,但是人家布施了一千兩銀子,我這廟裡又挺窮的,怎麼着我也得留下呀。
寶鏡和尚便說:“老施主呀,您把令郎放在我這裡,您隻管放心,我不會虐待他。
我好好地給您教一教。
”“噢,好,好,我謝謝您哪,我孩子在這兒打攪您,得吃得喝。
”說着,又奉上二百兩銀子道:“這是我孩子在這裡的夥食費用,該吃什麼吃什麼,他用錢我單拿,您看好嗎?”“噢!好,好。
”老和尚心說:初次見面就一千二百兩,這财神爺我不能得罪,怎麼着我也得給他教教。
老員外拜了佛祖告辭走了。
吃完飯以後,老和尚把樸鹿兒叫來道:“鹿兒,我教給你一個架,你蹲蹲試試。
”寶鏡和尚教給樸鹿兒騎馬蹲裆式,就是右左手拐着伸出來,跟要敬禮一樣。
這右手是個掌,左胳膊伸平了,手是個鈎子,一隻掌,一隻鈎子,兩隻腳尖往裡兜着一點兒,腿要伸開,和肩一樣寬,然後往下腆胸疊肚,從屁股一直到膝蓋蹲平了,這樣才成哪。
這是練武術最基本最基本的功夫,但是樸鹿辦不到,擺好了往下一蹲,“咕唧”,來了個屁股蹲兒。
怎麼回事? 他的腿彎不了彎兒。
“彌陀佛,起來,起來,不用怕,再來,再來。
”樸鹿站起來往下又一蹲,“咕唧”把地砸一個坑兒。
他蹲一次來個屁股蹲兒,蹲一次來個屁股蹲兒。
老和尚這一瞧,就說:“不行,吃飯去吧。
”吃完飯後,稍微地休息休息,再練。
一連三天,老和尚心說:老員外爺,您給我多少錢,這筆錢我要掙不上了,因為這個孩子實在是太笨,他的胳膊、腿不能回彎兒,這多麻煩呀!寶鏡和尚就對樸鹿說,“孩子啊,這功夫你練不了哇1“師父,我也知道,我練不了,您說有什麼法子呢?”“這樣吧!我把你送回家去吧。
”說好了以後,老和尚帶着樸鹿來到樸家莊樸老員外的家門口。
樸老員外家是大财主,有的是牛和羊,一欄一欄的牲畜十分興旺,門口外一拉溜兒有十六棵龍爪槐樹,一邊八棵。
老和尚帶着樸鹿來到門口,家裡人可就瞧見了。
膽子大點的一位家人問道:“大師傅,您可真有能耐,我們少爺剛出去三天就給教出來啦?這回他能拉屎了嗎?會蹲了嗎?”老和尚心說:剛三天就教出來了?照樣還是不行。
寶鏡和尚對家人說:“把老員外請出來吧。
”“您候着。
”家人轉身奔裡走,時間不大,老員外樸成從裡頭出來了,驚訝地問:“您把我孩子教出來了?”“有什麼話咱們裡邊說去。
” 一直來到客廳坐下,家人獻茶後老員外爺問:“您看我這孩子怎麼樣?”人家老員外爺給錢了,咱也不好推辭呀!老和尚不能說不行。
隻好推卸地說:“這個,老施主呀,令郎不是不能學。
隻是現在不能學,他的腦子還沒開化,在家裡再呆三年以後,腦子再開化開化,然後給我送回去,自然一學就成了,現在還不行。
”其實,老和尚就是想推辭推辭,暫時不成,您先給我們布施些銀子。
過三年以後再說,這是個借口話,推辭話。
但是老員外爺當成真的了:“大師傅,我謝謝您了。
您雖把我孩子送回家,還是每月的布施我照付。
不過都一樣,您應給我孩子留下一手工夫,讓他在家裡練着,您看怎麼樣?“ 寶鏡和尚道:“好吧!等貧僧走的時候,我看練什麼合适,再教他一遍。
” 老員外爺樸成吩咐準備齋飯,讓老劍客青雲長老寶鏡禅師吃了飯,然後告辭。
樸老員外帶着幾個人往外送,一邊走一邊急着問:“您看,給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