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卷上

關燈
不愛事。

    回彼疑義故說如夢。

    雲何無此義而有淨不淨業愛不愛果順不順事。

    回彼疑故說如鏡像。

    雲何無義而有種種識順事。

    回彼疑義故說如光。

    雲何無此義而有種種假名語言順事。

    回彼疑義故說如響。

    雲何無此義實能取三昧境界順事。

    回彼疑意義故說如水中月。

    雲何無此義而諸菩薩故取意不颠倒。

    作衆生益義故受生。

    回彼疑意義故如應化事。

    有何義故。

    如梵王經中說。

    我不見世間不證涅槃。

    他相性中妄分别。

    及成就性因故。

    說世間及涅槃事。

    無異事故。

    如是彼他性相妄分别分故說為世間。

    成就分故說為涅槃。

    如佛阿毗昙中說。

    有三法。

    是染分淨分。

    彼二分有何義故說。

    他性中妄想性是煩惱分。

    成就性是淨分。

    還彼他性彼二分。

    以此義故說。

    此義中何者說金藏土示現。

    所謂如金藏土中有三事可見。

    一地塵二土三金。

    是中有地塵故見土及見有金。

    若入火時不見土唯見金。

    地塵者見土時非正見。

    見金時非如實見。

    是故地塵有二分。

    如是此無分别智火觸彼識已。

    彼識虛妄分别性事見成就性事故不見。

    無分别智火觸彼識已彼識實成就性事故見。

    妄分别性事故不見。

    是故所有妄分别識他性相二分成。

    如金藏泥地塵爾。

    如來或說一切法常或說一切法無常。

    或說非常非無常以何意故說常。

    他性相成就分别故說常。

    妄分别故非常。

    彼二分故非常非無常。

    以是意故說如。

    常無常不二。

    如是苦樂不二。

    淨不淨不二。

    空不空不二。

    有我無我不二。

    定不定不二。

    有性無性不二。

    有生不生不二。

    滅不滅不二。

    永定不永定不二。

    性滅不性滅不二。

    世間涅槃不二。

    如是等句差别諸佛一切密語。

    以此三種性句随順應知。

    如常等諸句中說。

    于中有偈。

     如諸法所無  及如見非一 如是法非法  不二義所說 彼一分事故  亦說名為事 二分不名事  非事真實說 如見非如有  是故說為見 如是彼亦見  是故說為無 自體自無故  自事中不住 取者本亦無  故說為無性 無性義故成  上上依義故 無生亦不滅  永寂性滅故 然有四種意趣故。

    及有四種密語漸次。

    一切佛語随順解釋應知。

    一者法同意趣故。

    所謂我是無量無邊時。

    号曰毗婆屍正真正覺。

    二者時節意趣。

    所謂若稱多寶如來名者。

    即定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無量壽經說。

    若有衆生願取無量壽世界即生爾。

    三者義中間意趣。

    如經所說。

    供養若幹如許恒沙等。

    供養親近已得解大乘義爾。

    四者順衆生心意趣。

    所謂或有衆生贊行布施彼者複謗毀。

    說如是布施如是持戒。

    及餘者說修事。

    是以故說四種意趣。

    四種密語漸次。

    一者勸發漸次。

    所謂或聲聞乘。

    或大乘中衆生法性勝故。

    順世谛理所說。

    二者相漸次。

    随所法相說中示現。

    三者對治漸次。

    随所說八萬四千衆生行。

    四者發願漸次。

    随所異義言音聲字義餘說随所。

    有偈。

     非實而作實  颠倒中善住 煩惱善染故  得無上菩提 欲解釋大乘經者。

    彼應以三種相差别故。

    略作解釋。

    一者因緣說。

    二者因緣所生諸法相說。

    三者以說聞義故說。

    是中因緣集說者。

    如說言習所生法。

    彼如是還彼報識順識中疊互緣故生。

    彼複順識相諸法。

    同念見識性。

    然彼憶持相分别相及法體相。

    是以此示現三種性相成。

    如說同念見者。

    彼知三相爾。

    雲何複彼相解釋分别相者。

    他性中無。

    成就性中有。

    彼二有無。

    有覺無覺有見無見。

    真實同時。

    彼他性中依非衆生分别衆生成就者。

    行彼覺故彼不覺。

    如說分别他性中成就。

    彼處有不覺及覺故。

    略說彼二邊所說義解釋。

    所謂先已說句餘句示現彼分别。

    或功德增上故。

    或義增故。

    功德增者。

    所謂說佛功德善覺慧。

    不二行無相法究竟佛行行故。

    得一切佛法。

    到無障道。

    不退轉法無障境界。

    不思住達三世遍一切世界身。

    一切法無疑。

    知一切成就慧無疑。

    諸法知無分别知。

    一切菩薩正受智。

    不二佛行得最究竟。

    不離如來。

    解脫智盡。

    至無邊中佛地。

    通達法界最虛空界盡爾。

    善覺佛者。

    此句餘句所解釋應知。

    如是善說法體成。

    善覺慧者。

    此善覺慧諸佛如來十九種諸佛功德攝成應知。

    智中一向無障無分别功德。

    事非事二相真如最淨說自然佛所作不休息行功德。

    法身中身心業無分别功德。

    一切障對治功德。

    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世間生世間法不能染功德。

    法住功德。

    受記功德。

    一切世界中示現報身應身功德。

    決疑功德。

    種種行入功德。

    未來生法智功德随信示現功德。

    無量身化衆生行功德。

    同法成波羅蜜功德。

    異佛世界随信示功德。

    三種佛身說法不斷功德。

    乃至世間際一切衆生助成一切樂及無量功德。

    因此說故。

    義增上者。

    複如經所說。

    菩薩成就三十二法故名為菩薩。

    助益樂深心故。

    于一切衆生令入一切智智。

    稱己智滅慢故。

    淳厚深心故。

    不作恩愛怨及非怨等心故。

    永親故。

    盡至涅槃美言悅目先應故。

    不斷彼心故。

    所許之事不休息不疲倦意故。

    聞義無厭足故。

    自過見患故。

    見他作過不說故。

    一切威儀行菩薩心業故。

    布施中不求報故一切有道處不著修戒故。

    不嗔一切衆生忍故。

    聚集一切善根法以精進故。

    離無色界禅故。

    順方便智故。

    四攝法所攝方便故。

    破戒持戒不二心故。

    勤劬聞妙法故。

    樂住阿蘭若故。

    不樂世間種種事故。

    不希樂小乘故。

    于大乘見大利益故。

    遠離惡知識故。

    親近善知識故。

    淨四梵行故。

    五神通遊戲故。

    依智故。

    住有行不住有行衆生不舍故。

    一向定言故。

    重實語故。

    菩薩心為首故。

    如是等句初句中差别應知。

    助樂深心故。

    于一切衆生此助樂深心故。

    有十六種作事差别應知。

    是中十六種作事者。

    轉轉行作。

    不退作。

    他所不勸而自行作。

    不嗔作。

    不望報作。

    三句不望報故。

    有益無益不嗔喜。

    乃至後生随逐故。

    彼相似口業故。

    有二句苦樂中不二等作事。

    不怯弱作事。

    不退轉作事方便攝作事。

    除障作事。

    二句相續不斷念彼心作事。

    勝至作事。

    七句六波羅蜜正修行。

    及攝取行正事。

    成就行作正事。

    六句親近知識。

    聽聞正法。

    樂蘭若。

    舍惡覺心。

    正念功德。

    二句大乘功德。

    二句成就作事。

    三句無量清淨得益力得證功德。

    彼令住作事四。

    将衆功德除疑。

    教受财法攝取心故。

    不雜心故。

    如是等句與初句解釋差别應知。

    如經說。

    依于初句故句别有功德。

    依于初句故句别義别爾。

    如是智相釋已。

     攝大乘論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