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初心學人文

關燈
解會。

    且莫看經教語錄之類。

    隻單單提個無字。

    于十二時中四威儀内。

    須要惺惺如貓捕鼠如雞抱卵無令斷續。

    未得透徹時。

    當如老鼠咬棺材相似不可改移。

    時複鞭起疑雲。

    一切含靈皆有佛性。

    趙州因甚道無意作麼生。

    既有疑時默默提個無字回光自看。

    隻這個無字要識得自己。

    要識得趙州。

    要捉敗佛祖得人憎處。

    但信我如此說話。

    蓦直做将去。

    決定有發明時節。

    斷不誤爾。

    雲雲。

     東山崇藏主送子行腳法語 大凡行腳須以此道為懷。

    不可受現成供養了等閑過日。

    須是将生死二字釘在額上。

    十二時中裂轉面皮。

    讨個分曉始得。

    若秖随群逐隊打空過時。

    他時閻羅老子打算飯錢。

    莫道我與爾不說。

    若做工夫須要日日打算時時點檢。

    自轉鼓起來至二更看。

    那裡是不得力處。

    那裡是打失處。

    那裡是不打失處。

    若如此做将去。

    定有到家時節。

    有一般辦道之人經不看佛不禮。

    才上薄團便打瞌睡。

    及至醒來又且胡思亂想。

    才下禅床便與人打雜交。

    若如此辦道至彌勒下生。

    也未有入手底時節。

    須是猛著精彩提起一個無字。

    晝三夜三與他厮睚。

    不可坐在無事甲裡。

    又不可執在蒲團上死坐。

    須要活弄。

    恐雜念紛飛起時千萬。

    不可與他厮鬥轉鬥轉急。

    多有人在這裡不識進退解免不下。

    成風成颠壞了一生。

    須向紛飛起處輕輕放下打一個。

    轉身下地行一遭。

    又上床開兩眼捏雙拳。

    豎起脊梁依前提起。

    便覺清涼。

    如一鍋湯攙下一杓冷水相似。

    但如此做工夫。

    日久月深自有到家時節。

    工夫未得入手。

    莫生煩惱。

    恐煩惱魔入心。

    若覺省力不可生歡喜。

    恐歡喜魔入心。

    種種病痛言之不盡。

    恐衆中有老成兄弟辦道者。

    千萬時時請益。

    若無将祖師做工夫底言語看一遍。

    如親見相似。

    而今此道難得其人。

    千萬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歸來為我揩背。

    至囑至囑。

     蒙山和尚示衆語 若有來此同甘寂寥者。

    舍此世緣除去執著颠倒。

    真實為生死大事。

    肯順庵中規矩。

    截斷人事随緣受用。

    除三更外不許睡眠。

    不許出街。

    不許赴請。

    未有發明不許看讀。

    非公界請不許閱經。

    如法下三年工夫。

    若不見性通宗。

    山僧替爾入地獄。

     後跋 夫心者。

    是世間出世間萬法之總相也。

    萬法即是心之别相。

    然其别有五。

    一肉團心。

    狀如蕉蕾。

    生色身中。

    系無情攝。

    二緣慮心。

    狀若野燒。

    忽生忽滅。

    系妄想攝。

    三集起心。

    狀如草子。

    埋伏識田。

    系習氣攝。

    四賴耶心。

    狀如良田。

    納種無厭。

    系無明攝。

    五真如心。

    狀同虛空。

    廓徹法界。

    系寂照攝。

    已上五心。

    前四皆妄念念生滅後一是真。

    三際一如。

    若不揀辯分明。

    猶恐認妄為真。

    其失非小。

    故引佛經祖語。

    問辯征釋。

    開示迷妄根源。

    指陳修證本末。

    次第一十六章。

    始于正信。

    終乎所往。

    深明真心之捷徑。

    故名直說。

    予獲是書。

    僅十餘載。

    朝夕觀覽。

    以為栖神之秘要。

    一日出示衆。

    信善士感節庵。

    居士陳普忠。

    慨然樂施繡梓流傳。

    庶修心之士觀之者。

    感悟真心之妙。

    迥出直說之表也。

    是為跋。

     正統十二年歲在丁卯。

    臘月八日大天界蒙堂比丘。